雄石峡

百科

红石峡,因色短玉先到封革山皆红石而得名;又因山势雄伟,两峡高耸,亦称"雄石峡"。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3公里的红山,峡分南北,北峡两壁中分,上有天然湖泊,来自下有飞流瀑布;南峡两井袁司为始容壁对峙,鬼斧南江治山境静级神工,峭拔如削,一数散束数又展群轮选水中流,山水争秀。东西数百米高,千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层层叠叠终演仅重早艺九充,错落有致、大小40余处石窟庙殿,崖360百科壁复道飞檐、楼、阁妈垂办安、亭相望,疑为人间虽春仙境。据明碑记载,这里原为"宋元古刹"红山寺。

  • 中文名称 雄石峡
  • 特点 山势雄伟,两峡高耸
  • 位于 榆林城北3公里的红山
  • 出名原因 红石
  • 别名 红石峡

基本信息

  而现存红山寺庙窟大多为明成化年至嘉靖年间开凿修建的,主要有圣母殿、大雄殿、小须弥殿、观音殿等。另外,红石峡更以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引人入胜,峡东西两崖石壁题刻达160多块,真、草、隶、篆俱全,实为一大书法宝库,被称为"塞上碑林"。

雄石峡

起源

  陕北名胜--红石峡,又名雄石峡。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令完到营。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

石刻情况

  红石峡谷长约300余米。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李湖晚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西崖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来自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360百科、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可谓是文采飞扬,堪称壮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阴"、"雄镇三秦"等,刻画了地势的险要;"天外奇峰"、"翰海蓬莱"、"天开画图"、"天成雄秀"等,歌流财颂赞美了此景此境的优美;"中外德成制环药例张庆送妈换统一"、"汉蒙一家"及蒙文石刻,反映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心愿

  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间牛此或频滑区初鲜浓预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也颇有文采。著县研陈同名教育家、书画家,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书写"红石峡"三字刻镶于峡亭可历宁兵雨之上,为古迹增辉。红石峡丰富多样的石刻,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