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县官与地方社会研究

百科

《唐代县官与找收号何李视续抗府地方社会研究》是2009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兴。

  • 书名 唐代县官与地方社会研究
  • 作者 张玉兴
  •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5月1日
  • 定价 33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拟从县级行政的角度来透视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的关系。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探讨县级机构中官吏设置问题,包括县令、县丞、县主簿、县尉与胥吏等以及县级官员与胥吏的关系。二是评析县级官府与地方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包括与乡里制、科举制及其他势力等。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来自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四 本书的创新点、不足及框架结构

  第一章 唐代县令问题研究

  一 唐代县令任期变动问题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县令任360百科期概述

  (二)唐代县令任期的变动

  (三)唐代县令任期变动的原因

  (四)唐代县令任期变动的影响

  (五)余论

  二 从唐代社会背景看县令选授问题

  (一)唐前期"重内官轻外官"与县令选授的轻视

  (二)唐后期中央与地方对月谁坚历行态无住路县令选授权的争夺

  三 唐代县令地域个案研究--以京兆河南两府京畿县令为中心

  (一)唐代不同时期河南府所领县数之考订

  (二)京畿县令的地位与职掌

  (三)京畿县令出身分析

  (四)京畿县令迁转途径

  (五)从京畿县令的迁转皮亲甲位亮破乙看唐后期内外官轻重问题

  第二章 唐代县佐官之丞簿尉研究

  一 "通判县事"--县丞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县丞的设

  (二)唐前、后期县丞设置的变动及其原因

  (三)唐代县丞镇杆湖易准太达审容镇的职掌及行政地位

  色呼永题视(四)唐代县丞的兼摄判与差出现象及对县政的影响

 边肉祖 (五)唐代县丞在官复树觉诉冷核跑得僚系统中的迁人与迁出途径

  二 "付事勾稽"--县主簿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县主簿设置

  (二全路表何及提吧)唐代前、后期县主簿设置及变动原因

  (三)唐代县主簿煤刻伯输物找细的职掌及对县政的影响

  (四)县主簿出身多样化与迁转特烧矛京征要践染个殊性

  三 "亲理庶务"--县尉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县尉的设置

  (二)唐代县尉的设置及后期变动所体现出的自身特粉侵探该具房

  (三)唐代县尉的职掌、兼任与差出及对县政的影响

  (四)从统计数据看县尉的来源与迁转

  四 余论:隋唐时期县僚佐体制的形成与影响

  第三章 唐代县官与胥确技标频孔督居留载关吏之关系

  一 唐代县级胥吏的设置与管理

  二 满造补凯乙号界诉负坐商胥吏在县级官府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三 唐代县官对胥吏的制约

  四 影响县官与胥吏制约关系的社会因素

  第四章 唐代县级官府对科举制作用及演变

  一 唐前期县学创办及其对科举制的作用

  二 唐前期县帮属查自安级官府在乡贡选士中的作用

  三 唐后期县级官府对科举制作用的衰弱

  (一)县学衰落及逐渐脱离官学系统

  (二)乡贡选士中县级考试有名无实

  (三)士人英难人幕对县与科举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唐代基层中"乡"的行政地位班罗推日要度财称存及作用

  一 关于唐代"乡"行政地位及作用讨论

  二 唐代"乡"实际存在与里正成为"乡"级行政执行者

  (一)唐代官文书运作中"乡"与里正的地位与作用

  (二)秦汉以来"乡"所具有编户齐民、征收赋役功能依然存在

  三 乡级长官由乡正长转变成里正的原因分析

  (一)符合秦汉以来中央政权加强基层控制的实际需要

  (二)村坊制度确立后里正行使乡级行政成为可能

  第六章 唐代县级官府对乡里的控制与调适

  一 唐前期县级官府对乡官里吏的选授与管理

  (一)唐代县级官府对乡官里吏的选授

  (二)唐代县级官府对乡官里吏的管理

  二 中唐以降乡里社会转变与控制方式的调适

  (一)唐代从乡官制到户役制的变化

  (二)县级官府乡里控制方式的调适

  第七章 唐代地方诸势力对县级官府的影响与干预

  一 军将武人势力的影响与干预

  二 豪右阶层的影响与干预

  三 宦官势力的影响与干预

  四 地方士人的影响与干预

  五 其他官员权贵的影响与干预

  六 地方势力影响与干预县级官府的几个特点

  结语

  附录

  唐京兆府领京畿县令一览表

  唐河南府领京畿县令一览表

  唐代县丞一览表

  唐代县主簿一览表

  唐代县尉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张玉兴,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讲师。专攻隋唐史。

精彩片段

  本书后几章所考察的对象内容,不仅涵盖县级地域与乡里(基层)地域,而且包括县级行政与地方社会中诸方面的互动关系,其范围比乡里(基层)来自社会明显广阔。因此,采用"地方社会"的概念更加符合本书的研究实际。

  三 研究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20世纪前半期,学者对唐代县级机构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主要表现为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史或县制通史,相比于汉代县级机构的研究,略显薄弱。就笔者所见,较早的研究成果是黄绶《唐代地方行政史360百科》(永华印刷局1927年)一书,该书利用十三章的内容分析了唐代地方行政(包括道、府、州、县)中官吏的设置、任源女额法张能川照光免和考核,以及地方行政的内务、财务、农罪绍许工商、军事、教育、司角定穿主法、交通等问题。该书虽不以县为单独的研究对象,但所论内容则较多的涉及县行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与黄氏书类似的有台湾学者薛作云《唐代地方政船构行政制度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74年),该书也是以整个唐代地方行政机构为研究对象,全书分十一章,论述令场了地方科举制度、人事制度、监察制度、军政制度、财政制度、教育制度、司法制度和地方交通制度。可以看出薛书的研究较前者更近一步。此后研究趋于细化,未见有以唐代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持统的研究成果。

  如众划果说这两本书还只是将县作为地方行政的一部分来研究的话,朱子爽《中国县制史纲》(独立出版社1941年)和台湾廖从云《历代县制考》(台湾中华书局1969年)则是将历代县制从地方行政中树蒸乡推高余出状宜垂抽离出来,作为单独研究对象,而唐代只是其中的一个朝代时段。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