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陆面蒸散发量的遥感反演及时空格局》是2010年知识产权出版社想州来劳殖皇系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占车生。 本书通过收集和处理中国陆地区域的气来自象、遥感数据以及土壤、植被等多源数据和地面验证资料,改于就土测相进了一层定量遥感模型360百科。
- 中文名 中国陆面蒸散发量的遥感反演及时空格局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1月1日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图书信息
书名:中国陆面蒸散发量的遥感反演及时空格局

丛书名: 博士文库
来自 平装: 18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802475922
条形码: 9787802475922
商品尺寸: 20.4 x 14.2 x 1.4 cm
商品重量: 240 g
品牌: 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图书发行部
内容简介
《中国陆面蒸散发量的遥感反演及时空格局》内容简介:陆面蒸散发(ET)是水被山称血循环的关键一环,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估算了中国360百科1991年、1995年、1999年三期陆面蒸散发量,并侧重探讨了遥感模型中相关关键参棉针模距伤准过冷扬月期数的不确定性,同时,搞买在此基础上对各年蒸散的时空格局以及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作者简介
来自占车生,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资源否汽担服旧主牛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国际水资源学会(IWRA)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360百科水文学,发表了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并主火支提京解什持了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专题等多项科研课题。夏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做绝方报早过程重点实验室主双春成宁笑包苗察损批灯任、中国科学院水资源中心主任。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在水文系统非线性和水资源与环境可持续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1.1 陆地水文过程及其关键环节
1.1.2 国际前沿研究重点
1.1.3 应用研究需要
1.1.4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研究综述
1.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模型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SEBS模型介绍
2.1.1 SEBS框架
2.1.2 SEBS组成与结史械土回还烧构
2.2 日蒸散发量计算
2.2.1 日净短波辐射计算
2.2.2 日净地表长波辐射计算
2.2.3 日地表净辐射计算
2.2.4 日蒸散发量计算
2.3 SEBS模型在中国应用的不足和改进
2.3.1 动量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
2.3.2 参考高度处大气温度
2.3.3 建立参考高度处气象场
2.4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2.4.1 数据的收集
2.4.2 数据的处理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陆面蒸散发模拟
3.1 陆面参数的反演
3.1.1 地表温度
3.1 I2归一化植被指数
什束能季接 3.1.3 地表比辐射率及覆盖率
3.1.4 地表反照率
3.1.5 陆面参数反演流程
3.1.6 个例分析
3.2 SEBSCIfina运行和验证
3.2.1 数据的输入和模型的运行
3.2.2 运行结果的验证
3.3 中国陆面蒸散发量的估算
态色代道承判进 3.3.1 日蒸发比模拟
3.3.2 日净辐射觉贵成改思音展逐出总量模拟
3.3.3 春写半中国陆面蒸散发量总况
3.3.4 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ET
3.3鲜甚生看移化她香书案.5 中国行政区的蒸突措句终散分布状况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陆面蒸散发时眼老空分布规律
4.1 中国陆面ET和NDVI的年内变化规律
4.1.1 NDVI的年内变化规律
4.1.肉我真突呢2 ET的年内变化规律
4.2 越销洲果存都晶微中国陆面ET年际间变化规律
4.3 中国陆面NDV作l和ET的空间分布规律
4.3.1 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4.3.2 纬向分布规律
4.3.3 经向分布销规律
4.3.4 垂直分布规律
4.4 不同气境从五曲略介冷左真相候带的NDVI和ET的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
第5章 陆面ET身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5.1 蒸发比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5.1.1 NDVI对蒸发比的影响
5.1.2 反照率对蒸发比的影响
5.1.3 比辐射率对蒸发比的影响
5.1.4 地表温度对蒸发比的影响
5.1.5 粗糙度长度对蒸发比的影响
5.1.6 气候因素对蒸发比的影响
5.2 陆面ET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5.2.1 NDVI对陆面ET的影响
5.2.2 反照率对陆面ET的影响
5.2.3 比辐射率对陆面ET的影响I
5.2.4 地表温度对陆面ET的影响
5.2.5 粗糙度长度对陆面ET的影响
5.2.6 气候因素对陆面ET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的研究工作
6.1.1 数据的处理
6.1.2 模型的改造
6.1.3 模拟结果的验证
6.1.4 敏感性分析
6.2 主要研究结论
6.2.1 中国陆面ET总况
6.2.2 中国陆面ET时空格局变化
6.2.3 中国陆面ET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6.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6.3.2 研究工作展望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