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DCS接问伤有散保C软件系统--来自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是199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治宝。本书是主要介绍了CADCSC总体系统、系统建模与辨识子系统SSMDID、时间序列分析、建模与预报子系统CSTSMP等内容。
- 中文名称 CADCSC软件系统--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 作者 王治宝
- 出版日期 1997
- 页数 331
简介
CADCSC软件系统--来自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关键词:控制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 王治宝
分类: 工业技术 >自动化系统
章节目录
"
目录"
第一篇CADCSC总体系统
第一章CADCSC的命令系统
1.1.1 CADCSC的子系统先导命令
1.360百科1.2 命令行组与可调量
1.1.3 宏命令
第二章CADCSC的操作(一)――工作模式
1.2.1 CADCSC的启动与四种工作模式
1.2.2 工作模式的选择
第三章CADCSC的操作(二)――非宏模式
1.3.1 非宏模式操作
全换既唱严 1.3.2 选单模式输入命令行组
1.3.3 子命令运行与可调量输入
1.3.4 选单模式输入系统结构
1构即批吃这感损镇.3.5 命令模式输入命令行组
1.3.6 友好选单模式输入命令行组
第四章CADCSC的操作(三)―宏模式
1.4.1 宏模式操作环境
1.4.2 File操作
1.4.3 Edit操作
1.4.4 Run操作
1.4.5 Option操作
第五章出错和提示信息
呢介非石 1.5.1 出错信便福受批未些且都官息及其处理
1.5.2 提示信息
第二篇系统建模与辨识子系统SSMDID
第一章单变量线性确定系统辨识LD
2.1.1 LD的命令行组
2.1.2 LD的输入数据
2.1.3 1D的输出数据
2.1.4 LD的可调量
2.1.5 LD的例题
第二章单变量线性随机系统辨识LR
2.2.1 LR政鸡爱的命令行组
2.2.2 LR的输入数据
2.2.3 LR的输出数据
2.2.4 LR的可调量
第三章单变量线性系统阶与参数辨识SI
2.3.1 SI的命令行组
2.3.2 SI的输入数据
2.3.3 SI的输出数据
2.3.4 S1的可调量
第四章多变量线性确定办怎系统辨识MI
2.4.1 MI的命令行组
2.4.2 MI的输入数据
2垂感束案.4.3 MI的输斤呀义是出数据
2.4.4 MI的可调量
第五章双线性系统辨识BI
2.5.1 BI的命四烧太转甲责令行组
2.5.2 BI的输入数据
2.5还岁钱甚情.3 BI的输出数据
2.5.4 BI的可调量
第六章多元/多项式回归模型辨识PR
2.6.1 PR的命令行组
2.6.2 PR的输入数据
2.6.3 PR的输出数据
2.6.4 PR的可调量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辨识N氧杂意施出选染花混连I
2.7.1 NI的命令行组
2.7.2 NI的输入数扩卷念取据
2.7.3 NI的输出数据
2.7.4 NI的可调量
2.7.响形冲神降袁院5 N1的例题
第八章多变量线性随机系统辨识MR
2.8.1 MR的命令行组
2.8.2 MR的输入数据
2.8.3 MR的输出数据
2.8.4 MR的可调量
第九章未知结构的非线性识挥三素解每整房清第实系统辨识NN
2.9.1 NN的命令行组
2.9.2 NN的输入促让蒸眼数据
2.9.3 NN的输出数据
2.9.4 NN的可调量
第三篇时间序列分析、建模与预报子系统CSTSMP
第一章序列仿真与预处理MG
缺均图资金染3.1.1 MG的命令南放展空角宜对调乱财拉行组
3.1.2 MG的输入数据
3.1.3 MG的输出数据
3.1.4 MG的可调量
3.1.5 MG的例题
第二章自回归模型建模AR
3.2.1 AR的命令行组
3.2.认旧买两2 AR的输入数据
3.2.3 AR的输出数据
3.2.4 AR的可调量
第三章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建模AM
3.3.1 AM的命令行组
3.3.2 AM的输入数据
3.3.3 AM的输出数据
3.3.4 AM的可调量
第四章门限自回归模型建模TA
3.4.1 TA的命令行组
3.4.2 TA的输入数据
3.4.3 TA的输出数据
3.4.4 TA的可调量
第五章模型预报FC
3.5.1 FC的命令行组
3.5.2 FC的输入数据
3.5.3 FC的输出数据
3.5.4 FC的可调量
第四篇自适应与多层递阶预报子系统AMLROP
第一章线性系统多层递阶自适应预报LM
4.1.1 LM的命令行组
4.1.2 LM的输入数据
4.1.3 LM的输出数据
4.1.4 LM的可调量
4.1.5 LM的例题
第二章非线性系统多层递阶自适应预报NM
4.2.1 NM的命令行组
4.2.2 NM的输入数据
4.2.3 NM的输出数据
4.2.4 NM的可调量
第三章多变量多步自校正预报ST
4.3.1 ST的命令行组
4.3.2 ST的输入数据
4.3.3 ST的输出数据
4.3.4 ST的可调量
4.3.5 ST的例题
第四章自适应滤波与预报AF
4.4.1 AF的命令行组
4.4.2 AF的输入数据
4.4.3 AF的输出数据
4.4.4 AF的可调量
第五篇模型处理子系统SSMDPR
第一章连续状态方程的离散化DC
5.1.1 DC的命令行组
5.1.2 DC的输入数据
5.1.3 DC的输出数据
5.1.4 DC的可调量
5.1.5 DC的例题
第二章由状态方程转换成传递函数阵CT
5.2.1 CT的命令行组
5.2.2 CT的输入数据
5.2.3 CT的输出数据
5.2.4 CT的可调量
第三章将传递函数阵转化为状态方程TS
5.3.1 TS的命令行组
5.3.2 TS的输入数据
5.3.3 TS的输出数据
5.3.4 TS的可调量
第四章多项式矩阵化为状态方程PR
5.4.1 PR的命令行组
5.4.2 PR的输入数据
5.4.3 PR的输出数据
5.4.4 PR的可调量
第六篇单变量自校正控制子系统SSSVSC
第一章模型转换MT
6.1.1 MT的命令行组
6.1.2 MT的输入数据
6.1.3 MT的输出数据
6.1.4 MT的可调量
6.1.5 MT的例题
第二章系统分析SA
6.2.1 SA的命令行组
6.2.2 SA的输入数据
6.2.3 SA的输出数据
6.2.4 SA的可调量
6.2.5 SA的例题
第三章自校正控制器设计SD
6.3.1 SD的命令行组
6.3.2 SD的输入数据
6.3.3 SD的输出数据
6.3.4 SD的可调量
6.3.5 SD的例题
第四章最优控制器设计OD
6.4.1 OD的命令行组
6.4.2 OD的输入数据
6.4.3 OD的输出数据
6.4.4 OD的可调量
6.4.5 OD的例题
第七篇多变量自校正控制子系统SSMVSC
第一章系统分析AN
7.1.1 AN的命令行组
7.1.2 AN的输入数据
7.1.3 AN的输出数据
7.1.4 AN的可调量
7.1.5 AN的例题
第二章最小方差调节器MV
7.2.1 MV的命令行组
7.2.2 MV的输入数据
7.2.3 MV的输出数据
7.2.4 MV的可调量
7.2.5 MV的例题
第三章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GM
7.3.1 GM的命令行组
7.3.2 GM的输入数据
7.3.3 GM的输出数据
7.3.4 GM的可调量
第四章极点配置调节器PA
7.4.1 PA的命令行组
7.4.2 PA的输入数据
7.4.3 PA的输出数据
7.4.4 PA的可调量
第五章最小方差极点配置控制器MP
7.5.1 MP的命令行组
7.5.2 MP的输入数据
7.5.3 MP的输出数据
7.5.4 MP的可调量
第六章时延补偿极点配置控制器DP
7.6.1 DP的命令行组
7.6.2 DP的输入数据
7.6.3 DP的输出数据
7.6.4 DP的可调量
第八篇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子系统SSMRAC
第一章单参量受扰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SS
8.1.1 SS的命令行组
8.1.2 SS的输入数据
8.1.3 SS的输出数据
8.1.4 SS的可调量
8.1.5 SS的例题
第九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分析与设计子系统SISOAD
第一章系统分析SA
9.1.1 SA的命令行组
9.1.2 SA的输入数据
9.1.3 SA的输出数据
9.1.4 SA的可调量
9.1.5 SA的例题
第二章单输入单输出连续控制系统设计SD
9.2.1 SD的命令行组
9.2.2 SD的输入数据
9.2.3 SD的输出数据
9.2.4 SD的可调量
9.2.5 SD的例题
第三章基于对象传递函数描述的数字随动系统设计GS
9.3.1 GS的命令行组
9.3.2 GS的输入数据
9.3.3 GS的输出数据
9.3.4 GS的可调量
9.3.5 GS的例题
第四章基于对象阶跃响应数据描述的数字随动系统设计SR
9.4.1 SR的命令行组
9.4.2 SR的输入数据
9.4.3 SR的输出数据
9.4.4 SR的可调量
第五章单输入单输出连续控制系统模型变换MT
9.5.1 MT的命令行组
9.5.2 MT的输入数据
9.5.3 MT的输出数据
9.5.4 MT的可调量
第六章状态方程离散化/连续化CD
9.6.1 CD的命令行组
9.6.2 CD的输入数据
9.6.3 CD的输出数据
9.6.4 CD的可调量
第十篇多变量系统的状态空间方法子系统SSSTSP
第一章标准型转换CF
10.1.1 CF的命令行组
10.1.2 CF的输入数据
10.1.3 CF的输出数据
10.1.4 CF的可调量
第二章系统分析SA
10.2.1 SA的命令行组
10.2.2 SA的输入数据
10.2.3 SA的输出数据
10.2.4 SA的可调量
第三章状态观测器设计OD
10.3.1 OD的命令行组
10.3.2 OD的输入数据
10.3.3 OD的输出数据
10.3.4 OD的可调量
第四章LQ和LQG设计LQ
10.4.1 LQ的命令行组
10.4.2 LQ的输入数据
10.4.3 LQ的输出数据
10.4.4 LQ的可调量
第五章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SF
10.5.1 SF的命令行组
10.5.2 SF的输入数据
10.5.3 SF的输出数据
10.5.4 SF的可调量
第六章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OF
10.6.1 OF的命令行组
10.6.2 OF的输入数据
10.6.3 OF的输出数据
10.6.4 OF的可调量
第七章解耦控制器设计DC
10.7.1 DC的命令行组
10.7.2 DC的输入数据
10.7.3 DC的输出数据
10.7.4 DC的可调量
第十一篇奇异摄动线性控制子系统SSSPLC
第一章系统性能分析AS
11.1.1 AS的命令行组
11.1.2 AS的输入数据
11.1.3 AS的输出数据
11.1.4 AS的可调量
11.1.5 AS的例题
第二章系统极点配置及状态观察器设计FB
11.2.1 FB的命令行组
11.2.2 FB的输入数据
11.2.3 FB的输出数据
11.2.4 FB的可调量
第三章系统调节器设计SR
11.3.1 SR的命令行组
11.3.2 SR的输入数据
11.3.3 SR的输出数据
11.3.4 SR的可调量
第十二篇多变量频域方法设计子系统SSMFDM
第一章正奈氏阵列法DN
12.1.1 DN的命令行组
12.1.2 DN的输入数据
12.1.3 DN的输出数据
12.1.4 DN的可调量
12.1.5 DN的例题
第二章逆奈氏阵列法IN
12.2.1 IN的命令行组
12.2.2 1N的输入数据
12.2.3 IN的输出数据
12.2.4 IN的可调量
第三章特征轨迹法CL
12.3.1 CL的命令行组
12.3.2 CL的输入数据
12.3.3 CL的输出数据
12.3.4 CL的可调量
第四章时域仿真SI
12.4.1 SI的命令行组
12.4.2 SI的输入数据
12.4.3 SI的输出数据
12.4.4 SI的可调量
第五章附录
第十三篇多变量系统的多项式阵方法子系统SSPLMT
第一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一)SS
13.1.1 SS的命令行组
13.1.2 SS的输入数据
13.1.3 SS的输出数据
13.1.4 SS的可调量
13.1.5 SS的例题
第二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二)SA
13.2.1 SA的命令行组
13.2.2 SA的输入数据
13.2.3 SA的输出数据
13.2.4 SA的可调量
第三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三)SF
13.3.1 SF的命令行组
13.3.2 SF的输入数据
13.3.3 SF的输出数据
13.3.4 SF的可调量
第四章S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四)SD
13.4.1 SD的命令行组
13.4.2 SD的输入数据
13.4.3 SD的输出数据
13.4.4 SD的可调量
第五章SIM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SM
13.5.1 SM的命令行组
13.5.2 SM的输入数据
13.5.3 SM的输出数据
13.5.4 SM的可调量
第六章MIS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MS
13.6.1 MS的命令行组
13.6.2 MS的输入数据
13.6.3 MS的输出数据
13.6.4 MS的可调量
第七章MIM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一)MM
13.7.1 MM的命令行组
13.7.2 MM的输入数据
13.7.3 MM的输出数据
13.7.4 MM的可调量
第八章MIMO线性系统动态补偿器设计(二)MD
13.8.1 MD的命令行组
13.8.2 MD的输入数据
13.8.3 MD的输出数据
13.8.4 MD的可调量
第十四篇非线性控制子系统SSNLCT
第一章最优控制OC
14.1.1 OC的命令行组
14.1.2 OC的输入数据
14.1.3 OC的输出数据
14.1.4 OC的可调量
14.1.5 OC的例题
第二章非线性系统的直接方法DM
14.2.1 DM的命令行组
14.2.2 DM的输入数据
14.2.3 DM的输出数据
14.2.4 DM的可调量
第十五篇控制系统仿真子系统SSOCSS
第一章线性系统仿真SL
15.1.1 SL的命令行组
15.1.2 SL的输入数据
15.1.3 SL的输出数据
15.1.4 SL的可调量
15.1.5 SL的例题
第二章非线性系统仿真SE
15.2.1 SE的命令行组
15.2.2 SE的输入数据
15.2.3 SE的输出数据
15.2.4 SE的可调量
第三章系统结构图仿真SB
15.3.1 SB的命令行组
15.3.2 SB的输入数据
15.3.3 SB的输出数据
15.3.4 SB的可调量
第十六篇绘图子系统SSPLOT
第一章绘制响应曲线RC
16.1.1 RC的命令行组
16.1.2 RC的输入数据
16.1.3 RC的输出数据
16.1.4 RC的可调量
第二章绘制幅频特性图BD
16.2.1 BD的命令行组
16.2.2 BD的输入数据
16.2.3 BD的输出数据
16.2.4 BD的可调量
第三章绘制格西高林带GG
16.3.1 GG的命令行组
16.3.2 GG的输入数据
16.3.3 GG的输出数据
16.3.4 GG的可调量
16.3.5 GG的例题
第十七篇随机数据处理子系统SSRDPR
第一章多种分布的随机数据仿真FS
17.1.1 FS的命令行组
17.1.2 FS的输入数据
17.1.3 FS的输出数据
17.1.4 FS的可调量
17.1.5 FS的例题
第二章ARMA序列仿真AM
17.2.1 AM的命令行组
17.2.2 AM的输入数据
17.2.3 AM的输出数据
17.2.4 AM的可调量
第三章随机数据预处理DA
17.3.1 DA的命令行组
17.3.2 DA的输入数据
17.3.3 DA的输出数据
17.3.4 DA的可调量
第四章假设检验HT
17.4.1 HT的命令行组
17.4.2 HT的输入数据
17.4.3 HT的输出数据
17.4.4 HT的可调量
第五章计算随机数据统计特征CF
17.5.1 CF的命令行组
17.5.2 CF的输入数据
17.5.3 CF的输出数据
17.5.4 CF的可调量
第六章快速傅氏变换及谱分析FF
17.6.1 FF的命令行组
17.6.2 FF的输入数据
17.6.3 FF的输出数据
17.6.4 FF的可调量
第七章多项式趋势提取与野点剔除SF
17.7.1 SF的命令行组
17.7.2 SF的输入数据
17.7.3 SF的输出数据
17.7.4 SF的可调量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