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ISBN是7122来自100383,9787转试122100382。
- 书名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
- ISBN 7122100383,9787122100382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内容来自简介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分上下两花灯放果处百篇,上篇10章包括食品添初加剂的地位,使用卫生标准,国内外法规,分类,相关安全知识,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体系,毒理学评价程序及监管问题,卫生部2010年最新公告际容钱的按功能分类的GB2760和GB14880,并列出了新资别阳源食品、保健食品河再扬修除、食品污染物、食品消毒剂等最新名单;下篇共23章,包括23类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应用。每章列有复习题,便于自学和检查学习情况。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作为高校相关专烈话压推普敌续华院夜阳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政府监管人员、食品企业技术人员查阅和参考。
目录
上篇
第1章 食品添加剂的地位和重要性
1.1 没有食品添加剂360百科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1.2 食品添加剂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1.3 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发展现状
1.3.1 生产发展状况
1.3.2 进出口状况
1.3.3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4 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1.3.5 产业发展建议
1.3.6 产业发展趋势
复差字效走消众吃流虽某着习题
第2章 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1 概述
2束菜着别目林林制.1.1 前言
2.1.2 范围
2.1.3 规范性引用文距围专起容较群空件
2.1.4 术语和定义
2.1.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2.1.6 食品分类系统
2.1.7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2 岩粒雨聚含前如何利用GB2760查询食品添加剂
系神职审2.3 有关本书附录引用标种机架教准的说明
复习题
第3章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概述
3.1 中国食品添加剂土穿后世事看陆大际听保的相关法规
3.2 美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3 日本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4 澳大利亚建害县在强盾固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5 加拿大食品添加剂的边相关法规
3.6 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境翻么超贵磁7 印度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8 联合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复习题
第4章 食品觉序慢绍取察包英种添加剂的分类
4.1 广通速两要定教按来源分类
4.2 按功能分类
4.3 按安全性分类
复习题
第5章 与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
5.1 食品及其安全的基本概念
5.1.1 安全、危害和风险的概念
5.1.2 食品安全的概念
5.1.3 与食品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
5.1.4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
5.1.5 中国新资源食品名单
5.1.6 中国保健食品原料名单
5.1.7 中国食品污染物名单
5.1.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5.1.9 可用于食品的消毒剂原料名单(暂行)
5.1.10 食品危害的分类
5.2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5.3 中国食品安全法的总体思路和亮点
5.4 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5.5 食品安全学原理
5.5.1 "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理念
5.5.2 风险分析
5.5.3 透明性原则
5.5.4 法规效应评估
5.6 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与技术体系
5.6.1 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体系
5.6.2 食品安全学的技术体系
复习题
第6章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概论
6.1 食品添加剂的批准原则
6.2 CAC制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总原则
6.3 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规定
6.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程序
6.5 食品添加剂风险分析框架
6.6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6.7 中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复习题
第7章 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
7.1 危害识别
7.2 危害特征描述
7.2.1 限量终点
7.2.2 非限量终点
7.2.3 危害评估与数据来源
7.3 暴露量评估
7.3.1 用量数据
7.3.2 食物消费数据
7.3.3 估算摄人量概述
7.3.4 国家人均摄入量估算
7.3.5 欧盟预算法的摄入量估算
7.3.6 丹麦预算法在制定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原则
7.3.7 基于个人食物消费数据的摄人量计算
7.3.8 随机摄入模型法
7.4 风险特征描述
7.5 风险评估的发展及结果不确定性
7.6 风险评估小结
复习题
第8章 食品添加剂风险管理体系
8.1 风险管理
8.1.1 风险管理方法
8.1.2 消费者对风险的理解
8.2 风险交流
8.3 风险管理和交流小结
8.4 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测
8.4.1 风险监测的必要性
8.4.2 美国风险监测及有争议的食品添加剂
8.4.3 中国风险监测的规定
复习题
第9章 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评价程序
9.1 受试物的要求
9.2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9.2.1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9.2.2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30天喂养试验
9.2.3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9.2.4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9.3 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9.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
9.4.1 毒理学实验的目的
9.4.2 各项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判定
9.5 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9.5.1 试验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9.5.2 生理作用与毒性作用
9.5.3 人的可能摄入量较大的受试物
9.5.4 时间一毒性效应关系
9.5.5 人的可能摄入量
9.5.6 人体资料
……
下篇 分论
第11章 酸度调节剂
第12章 抗结剂
第13章 消泡剂
第14章 抗氧化剂
第15章 漂白剂
第16章 膨松剂
第17章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第18章 着色剂
第19章 护色剂
第20章 乳化剂
第21章 酶制剂
第22章 增味剂
第23章 面粉处理剂
第24章 被膜剂
第25章 水分保持剂
第26章 营养强化剂
第27章 防腐剂
第28章 稳定剂和凝固剂
第29章 甜味剂
第30章 增稠剂
第31章 食品用香料
第32章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第33章 其他食品添加剂
附录
参考文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