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赛语

百科

巴赛语(Basay、Basai,马赛语)为台湾北部平埔族饭烧巴赛族所用的台湾南岛语言,原在大台北地区,基隆市,新北市金山区来自、万里区、瑞芳区、贡寮区等地使用,现今许多地名如Ki-taparri(金包里社/C仍里站类训别ajpary)、Masu(万里别节命称)、Pourompon客面入简料察(大龙峒)、Ki-pataw(北投)、Ki-zing-an(唭哩岸)、Pari(八里)、Qiumaurri/Ki-maurri/Ki-lan(基隆),以及Bangka(艋舺)等地均为巴赛语音译而成。

  • 中文名称 巴赛语
  • 外文名称 Basay,Basai
  • 类型 台湾南岛语言
  • 地区 基隆市,万里区、瑞芳区

介绍

  十七世纪前半叶台湾北部于西班牙统治时期驻台来自(1631年7月-1633年5月)西班牙神父艾斯基维(Jacinto Esquivel del R360百科osario)说:"...他们都使用一种通用语(lingua franca)即巴赛语(Bazay)。有些地方虽然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但都是以巴赛控煤热处语作为第二语言...",另驻台(1636年-1642年)传教士胡安·洛杉矶(Ju告怕溶an de los Angeles)亦说:"...西班牙人统治的区域有一种共通的本品啊翻民置的语言,叫做巴赛语(Basay),通行到产金的地区哆啰满(Turoboan,花莲新城)..."李壬癸院士研究认为在大台北地区的巴赛语于1937年才消着字类京失。于2009年2月21日世界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世界各地母空阻快分燃长正够语现况报告。在台湾部分,有24种语言有危机。其中巴赛语等七种语言,已被认定流失。

基本信息

  使用国家及地区:台湾北部

  区域:主要分布在淡水河及新店溪以北、基隆河以西,西金胞专价待起自淡水、金山、基隆、东到贡寮三貂角,另含语言孤岛宜兰"社头"(torubiawan,哆啰美远)。有一部分族人随噶玛兰族迁移至花莲县新城乡(嘉里村)等地。

  使用人数:0

  语系:南岛语系、台湾南岛语言效点、排湾语群、东台湾南岛语族、北部语群、巴赛语

  文字:拉丁字母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军乡介:无

  管理机构:台湾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语言代码

  ISO 639-1:无

  ISO 639-2:map

  ISO 639-3:byq

巴赛语及淡水语采录

  巴赛语造方及淡水语的采录大抵分四个时期:(1).西班牙统治时期(1626-1642)、(2).清康熙时期(1662-1722)、(3).日据时期(1895-1945)、(4).一九九零年代。从每时期的语料采录可以观察出巴赛语的语音演变进程之各式表达法。

西班牙统治时

  西班牙占领台湾后,随军出征的道明会神父艾斯基维从基隆转抵淡水,获准入村传教。期间约从1631年10月至1632年2月。艾斯奇维神父为了更方便传教,编写了"淡水语词汇"(Vocabularin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以及"淡水语教理书"(Doctrina cristiana en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二本书与两篇报告。据西班牙阿维相曲则苏十作飞拉(Avila)道明会馆的一份古文件注记,这二本书在20世纪初仍有西班牙神父见过。据信有可能因年久破损、故与别的古书混合装订而不知所踪。至今这两本书仍遗轶。

清康熙时期

 轮超 1722年7月(清朝康熙预除煤磁坏61年6月)巡台御史黄叔璥于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卷六"北路诸罗番十"载有一首"澹(淡)水各社祭祀歌"。此时期的巴赛世反语歌曲之采录用的是汉字州久记音,音素精准度较模糊。

日据时期

  台湾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人类学教授浅井惠伦曾于1936年10月对新北市三貂社新社巴赛语发音人"潘氏腰"(75岁,潘耀璋校长爱时顾甲文之曾祖母)、及1936年12月浅井与其助理林氏对宜兰县社头社(qaikilabiawan/壮围乡新社村,哆啰美远(trob又呢善粮溶家益功司跟iawan))方言发音人"吴林氏伊排(ipay)"(69岁)等二人进行语音记录之研究。 同年日本人石坂庄作亦赴台北州(今新北市)贡寮乡访问巴赛族老妪潘氏腰,并采录三支巴赛语"祝年歌"等歌谣。接着于1937年3月1日"吴林氏伊排"(70岁)去世后,巴赛语哆啰美远方言就先走入历史了。不过,吴林氏留下了7张以巴赛语哆啰美远方言之歌谣和传说灌制成的唱片,由东京外国语大学收存保管。

一九九零年代

  在1987年李壬癸院士对"曾潘蛲"(小时候住过贡寮新社,时年83岁)女士进行田野语音调查。再于1994年时,至宜兰县冬山乡员山疗养院访谈巴赛族后裔"潘盛"(时年90岁)女士,进行巴赛语之语音采录确认工作。

音变与语言发展

  自1990年代之后李壬癸院士的研究提出该语与噶玛兰语(Kebalan)似乎较为雷同。与噶玛兰语在词汇,音韵,构词,句法,语音等方面不但对应也极相近来自

音变

  从音变过程不但可以观察出语种之间的连系关系,亦可以看出语种在时间流程上之360百科演化进程。巴赛语田滑出双及噶玛兰语之语音关系、在音素方面,除了*p, *b, *m, *N, *w, *y, *i, *u 基本保持不变外,两者亦有五种共同的音变。且其中两种音变只存于巴赛语与噶玛兰语:(1).*j, *n 与 *N 口慢绝目该有育的合并、(2).*k 的分裂为k 与q,属于这两种语言的共同创新音变。且巴赛语也保后年比官么回死执总袁存了古南岛语的一些语音如 bukəS>bukəs(头发)等。

语言复兴

  从1626到1642年、台湾北部西班牙统治地区,巴赛语跟至少与其他两种语言并存:一种依据神父艾斯奇维的报告是"淡水语"(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另一种是在淡水河口北岸 Senar社(林仔)所使用的"塞纳语"(Senar)(荷文:Sinack)。而据1644年 "Qimaurri(Ki-mauri/基隆港地区巴赛族平埔社)的材似溶吧型长老"丢哆啰"接受荷兰人询问概要"里的第17道提问说:"淡水的人快儿王笔独影跟 Quimaurri 的人讲同一种语言吗?"回答说:"是的"。台湾日据时期1936年(昭和11年)台北帝国大学人类学教授"浅持规口兵真井惠伦",采录三貂介负凯收握怎老社(St. Jago、又名山朝吸衡机科值唱青吗数求社,今天新北市贡寮区龙门故经发不村)当时还会讲巴赛语的"潘氏腰"收集到1,000多个巴赛语(Basay)、及哆啰美远回倒(Trobiawan)方言之语词。1991年由日本学者"土田滋"重新整理,中央研究院"李壬癸"院士带告里身殖肥容下煤拿望陈回台湾给台北县市凯达格兰族协会怀造百波山差线止做族语推广。现为死语,不合助界资因过试图进行语言复兴。

语音分区

  除大房帮住合立台北地区,基隆市航步保配度呢决百道新,新北市金山区、万里区、瑞芳区、贡寮区等外,宜兰县"社头"(trobiawan,哆啰美远)族群亦归属为巴赛语群。而宜兰县"里脑"(linaw)族群用语亦归为巴赛语相近之语系。

巴赛语字母

  使用17个拉丁字母,一个二合改是半乡封题获目字母/ng[ŋ]/,全部18字母。字母分为元音及辅音二大部分。元音4个(i、u、e/ə/oe、a),辅音14个(p、b→{v}、t、c、k→{q}、m、n、ng、s、z、l、r、w、y)、另加上2个辅音语音转换字母({v}、{q})。因/ng/没有用在单词的开头故无大写。声门塞音告米纸免充做衣/ʔ[']/,或用撇号/'/符号、或则省略。其余字母(d,f,g,h,j,o,q,v,x)用在增音、特殊表示,及外来语上。

  byq大写字母

  A

  B

  C

  E

  I

  K

  L

  M

  N


  P

  R

  S

  T

  U

  W

  Y

  Z

  ' (ʔ)

  byq小新别方员写字母

  a

  b

  c

  e

  i

  k

  l

  m

  n

  ng

  p

  r

  s

  t

  u

  w

  y

  z

  ' (ʔ)

语音系统

  巴赛语基本上有4个元音字母,14个辅音字母,1个声门塞音符号。辅音分清浊,不分送气与不送气;有轻重音之语气表现,但无类似闽南语的声调。新北市贡寮区 babang(新社/B)及宜兰县trobiawan(哆啰美远/T、社头)二地区语音上有/b/→/{v}/及/k/→/{q}/之音变转换。台湾南岛语的书写系统的订定,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书写字母。辅音/d/,/g/,/h/,/x/,及半闭元音/e/与/o/均作增音时使用。须注意中央元音/ə/用/e/表示,须与半闭前不圆唇元音/e/有所区别。/auw/可用/aw/替代,/ai/可用/ay/替代,/eu/与/eo/可用/iw/替代,/oi/可用/uy/替代。

  辅音(子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龈音

  (舌尖音)

  舌背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小舌音

  声门音

  塞音

  清音

  p


  t


  k→(q)

  (q)

  '/[ʔ]

  浊音


  /d/


  /g/




  塞擦音

  清音



  c/(ts)





  擦音

  清音



  s




  /h/

  浊音

  b/[β]/→(v)

  (v)

  z



  /ʁ/[x]


  鼻音

  浊音

  m


  n


  ng/[ŋ]



  边擦音

  清音



  l/[ɬ]





  浊音



  /l/ɮ/





  闪音

  浊音



  r/[ɾ]





  半元音/近音

  w/[u]



  y/[ɥ]/j




  元音(元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前元音

  (前舌面)

  央元音

  (中舌面)

  后元音

  (后舌面)

  闭(高)

  i


  u

  半闭

  /e/


  /o/

  中


  e/[ə]


  开(低)

  a



  双元音

  aw/auw

  ay/ai

  iw/eu/eo

  uy/oi

与噶玛兰语等之语音对应

  以下列出巴赛语、噶玛兰语,及原始南岛语(PAN/古南岛语)等之语音对应关系。

字词结构

  构词法属于黏着语类型。一个单词是由一个词根和多个词缀,如前缀、中缀及后缀所组成,故而为多音节(multi-syllables)词构。底下列出巴赛语、噶玛兰语及原始南岛语(PAN/古南岛语)之单字词与中文对比。

  1). 语音对应关系(1):

  IPA

  p

  t

  k

  q

  β

  z

  ʁ

  ɬ

  ɮ

  s

  ɾ

  s

  巴赛语

  p

  t

  k

  h

  b

  z

  r/l

  l

  /l/

  c

  r

  s

  噶玛兰语

  p

  t

  k

  q

  b

  z

  x/R

  l/d

  l/d

  s

  r/l

  s

  PAN

  *p

  *t/C*

  *k

  *k

  *b

  *Z

  *R

  *d

  *l

  *s

  *r

  *S

  2). 语音对应关系(2):

  IPA

  m

  n

  ŋ

  w

  y

  i

  u

  ə/u/i

  a

  巴赛语

  m

  n

  ng

  w

  y

  i

  u

  e/u/i

  a

  噶玛兰语

  m

  n

  ng

  w

  y

  i

  u

  e/i

  a

  PAN

  *m

  *n

  *ng

  *w

  *y

  *i

  *u

  *e

  *a

  1). (基)数词:

  采十进位制,十以上用 〈10 + yau + (1→9)〉= 〈11→19〉形成进位计数。指人数量表示为〈nia+数词〉、如 nialusa(2个人/2位)。或同于噶玛兰语的表示法〈kin+数词〉、如 kinlusa(2个人/2位)。巴赛语 anem(6) 念 anəm 音。

  基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5

  20

  50

  100

  1,000

  中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五

  二十

  五十

  (一)百

  (一)千

  巴赛语

  ca

  lusa

  cuu

  səpat

  cima

  anəm

  pitu

  wacu

  siwa

  labatan

  labatan yau ca

  labatan yau cima

  lusabtin

  cimabtin

  rasibu

  raran

  噶玛兰语

  ussiq

  issa-

  uzusa

  uturu

  uspat

  ulima

  unem

  upitu

  uwaru

  usiwa

  xabtin

  xabtin yau usiq

  xabtin yau rima

  uzusabtin

  ulimabtin

  xasibu

  rarazan

  PAN

  *əsa

  *DuSa

  *təluH

  *Səpat

  *lima

  *ənəm

  *pitu

  *walu

  *Siwa

  *puluq






  *DaDaN

  2). 普通单词:

  单词kingcat(警察)源自中文之闽南语念法,taizin(大人/警察)源自日语之闽南语念法。

  中文

  人

  祖父

  祖母

  爸爸

  妈妈

  怀孕

  我

  (计)数

  风

  月亮

  雨

  路

  水

  帆

  逃

  吃

  醉

  汉人

  警察

  巴赛语

  tau

  baki

  binay

  tama

  tina

  tian

  yaku

  bilang

  baci

  bucan

  uran

  cacan

  lanum

  rayar

  rateu

  k{um}an

  busukke

  bucuce

  kingcat

  taizin

  噶玛兰语

  lazat

  baqi

  bai

  tama

  tina

  mtian

  iku

  bilang

  bali

  bulan

  uzan

  lazan

  zanum

  xayar

  xaxiw

  qman

  m-busuq

  busus

  kingchat

  taizin

  PAN

  *Cau

  *baki

  *baHi

  *t-amaH

  *t-inaH

  *tiaN

  *i-ku

  *i-aku

  *bilaŋ

  *bali

  *bulaN

  *quDaN

  *Zalan

  *DaNum

  *layaR

  *laRiw

  *kaʔən

  *ma-buSək

  *buSuS

  *taiZin

词缀

  词缀分前缀、中缀,及后缀。前缀数量最多,中缀数量较少。加上不同的词缀除使词义转变外,也会使词性产生变化、如从名词变为动词等。词缀的特性使南岛语的词语数量可以做延伸性的扩张,也使词语做有规律性的词义及词性展延。

前缀

  i-: stative, having to do with location

  kar-: rapid motion; defective, not perfect

  ki-, qi-: pluck, pidl, or locative-focus marker, nominalizer

  kin-: number of humans (K)

  li-: locative-focus marker, nominalizer

  lu-: flat

  luq(e)-: bumpy, rough (used with stative verbs)

  m-, -m-, mu-, -u-, -um-: agent-focus

  ma-, m-: stative, negative

  mai-: negative

  maq-: where from

  mar-: sine kind of shape

  mi-: discharge something from the body

  mri-: settle down; to shrink, huddle up

  mrim-: a division of (a numeral)

  na-: agent-focus, perfective

  nan-: two people (kinship); distributive numeral

  ni-, n-, -in-, -n-: past, perfective, genitive case marker

  nia-: number of humans (B)

  pa-: causative (used with active verbs), future

  pa- -an: agentive

  pa-ti: personal marker for the dead

  paq-, paqa-: causative (used with stative verbs)

  paq-: get on (a boat)

  pa-qi-: cause to become

  pat-: make a change

  pi-: put into, put away;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a body part; every (time)

  sa-: have the event (natural phenomena); do, make, produce, have; secrete (body fluid); tool

  sam-CV-: pretend

  saqa-: ordinal (numeral)

  si-: wear, own, possess

  sia-: go towards (place/direction); go to the side (often euphemistic for urinating/defecating)

  sim-: reciprocal

  siqa-: (number of) times

  smu-: finger

  sna-: model of, copy of

  su-: remove; move downwards, upside down, slanting

  su-CV-: stink or smell of

  ta-: negative

  tan-: speak the language

  u-: oblique case marker

中缀

  -m-, -um-: agent-focus

  -n-, -in-, -mi-: perfective

后缀

  -a: irrealis agent-focus marker

  -ai: locative-focus marker, future

  -an: locative-focus marker, nominalizer

  -au: patient-focus marker, future

  -i: irrealis non-agent-focus imperative

  注:相同用法中,"B"指巴赛语用词、"K"指噶玛兰语借词。

语法

  巴赛语属台湾南岛语言,其语序大致上同西部南岛语一样为谓宾主结构(VOS)或谓主宾结构(VSO)。被归为作格语言(作格阵线),也就是及物句的受词和不及物句的主词之格位标记相同,即受词跟主词作同样的对待、使二者有"一致性"(agreement)的关系。在句法上,台湾南岛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是焦点系统,而巴赛语亦然。所谓焦点系统,即使语词如动词在结构上附与焦点特性之词缀(前缀、中缀、后缀),再配以格位标记置放于句中,而来突显语句中动词与主词或其他名词之间"一致性"的联系特征、使语句对焦明白了然。再进一步使语词在句中相对之关系落差拉大、而彰显出其逻辑上的主语,或则所强调的谓语、宾语等语词,亦使表达之目的聚焦突出清楚。

格位标记

  如同其他的台湾及菲律宾等之南岛语一样,巴赛语存在着"格位标记"的架构。巴赛语格位标记列表如下:

  (1).〖格位标记形态及语义说明〗

  主格(nominative case):a, ta, (ti)。

  斜格(oblique case):u, -an。

  属格(genitive case):nu, ni。

  工具格(instrumental case): sa-(用)。

  处所格(locative case):ta-(在…), -an(…地方),〈ta-… -an〉(在…那边),

  〈ni-… -an〉(在…那边), li-/(li+地名+[an])/ki-/(ki+地名+[an])(ki/li 为表示为地名之意的前缀词,而 an 为后缀词指"…地方"之意)。

  (2).〖巴赛语格位标记〗

  格位

  主格

  斜格

  属格

  工具格

  处所格

  一般名词

  a/ta

  u

  nu

  sa-

  〈ta-…-an〉

  〈ni-… -an〉

  ki-/(ki+地名+[an])

  li-/(li+地名+[an])

  人名

  专有名词

  (ti)

  -an

  ni

  sa-

  〈ta-…-an〉

  〈ni-… -an〉

  ki-/(ki+地名+[an])

  li-/(li+地名+[an])

焦点系统

  焦点系统如下所列:

  (1).〖焦点系统形态及语义说明〗

  1.主事焦点(agent focus, AF)

  2.非主事焦点(non-agent focus, NAF) 1.受事焦点(patient focus, PF)

  2.处所焦点(locative focus, LF)

  (2).〖巴赛语焦点系统〗

  焦点形态

  一般式

  完成式

  未来式

  主事焦点 (AF)

  -um-, m-

  na-mi-

  -um- ... -a, m- ... -a

  受事焦点 (PF)

  -

  ni-

  -au

  处所焦点 (LF)

  -an

  ni- ... -an

  -ai

  焦点系统主要分主事(agent)与非主事(non-agent)二大类焦点系统。主事焦点以动词前缀 m-, mə(me)-, ma-、或则"前缀空缺字母"用符号 ф- 表示之,动词中缀则以 -mi-, -um- 表示之。非主事焦点有①受事焦点、②处所焦点。而非主事焦点的受事及处所焦点合并为一,以动词后缀 -an 等表示之。</ref>总结焦点系统有:①"主事焦点",②"受事焦点"(处所焦点)二种。巴赛语目前还没发现"指事焦点"〔工具焦点/受惠焦点〕的用法。

时貌系统

  巴赛语有如下动貌词结构、亦称情貌词,为助词之一种。


  巴赛语

  中文

  英文

  备注

  1

  na

  了

  have been/is v-ing

  表已完成或即将进行的动作/接在动词后。

  Selop na(已喝了)/Cakai na payaku.(我要回去了)

  2

  ni-

  ...过的...

  meaning past

  表过去之意/可接动词或名词。可再接续助词ka/pa,采词头/前缀格式。

  ni-acap(拿过的东西)/ni-ka-siana(说过的事)/ni-pa-balai(给过的东西)

代词

  巴赛语代词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且人称代词也兼具有格位标记之功能。

  人称代词

  表列人称代词分"附着格式"、"未来式",及"一般格式"(非未来式)。而代词附着格式前用连字号(-)注记。一般受事焦点(斜格)与处所焦点(处所格/位置格)可合并为一。如下所列。巴赛语似乎还存有指事(斜格)焦点/或许借用自噶玛兰语,在〈宜兰社头多罗美远方言语料VII.撒谎的儿子〉有一句:Soqong sunisu, soqonga timaiku.(你是撒谎的孩子,(你)骗我)。台湾南岛语除邹语及巴宰语等之外,绝大多数无第3人称(单复数)主格附着格式。

  〈巴赛语人称代词〉

  单复数

  单数

  复数

  词形

  附着格式

  未来式

  一般格式(非未来式)

  附着格式

  未来式

  一般格式(非未来式)

  人称/变格

  主格

  属格

  主格

  主格

  属格

  斜格

  位置格

  主格

  属格

  主格

  主格

  属格

  斜格

  位置格

  第1人称

  -iku

  -ku

  pa-yaku

  (pa-iku)

  yaku

  (iku)

  maku

  kuwanan

  (timaiku)

  yaku-an

  ku-an

  (timaikuan)

  包含式

  -ita

  (-ta)

  -ita

  pa-ita

  mita

  mita

  (mata)

  timaita

  tamaitan

  排除式

  -imi

  -mi

  (-nyaq)

  pa-imi

  yami

  (mimi)

  yami

  (manyaq)

  timaimi

  yami-an

  (tamaimian)


  第2人称

  -isu

  -su

  pa-isu

  isu

  misu

  timaisu

  isu-an

  su-an

  (tamaisuan)

  -imu

  -numi

  pa-imu

  mimu

  manumi

  imauanan

  imu-an

  (tamaimuan)

  第3人称


  -ia

  pa

  izipia

  tiyau

  mia

  timaizipia

  tiyau

  tamaizipan

  tiyauan


  -ia

  pa ya

  qaniyau

  maia

  qaniyau

  taqaniyauan

否定式

  否定式词构有如下数种,"否定词"一般置于句子前头、或动词之前。kuwalau(没有),亦读为 kualau。

巴赛语否定词

  巴赛语

  中文

  英文

  备注

  1

  mai

  没有,不

  not, no

  允许付着格式。maita(咱不)/mai-mu(你们没)

  2

  maizina

  没有

  no


  3

  mai qniya

  不要

  don't need


  4

  manai

  不要

  don't want

  后接动词。Manai kuman sasake.(不要吃肉)

  5

  maiya

  不去

  don't go

  后接动词。Maiya sali ngonon.(不去山上)

  6

  mayu

  还没

  not yet

  后接动词。Mayu kuman na.(还没有吃)/Mayu kuman yaku.(我还没吃)

  7

  takat/taqa

  不要

  don't allow

  允许付着格式。taka-tiku(我不要)

  8

  kuwalau

  没有

  don't exist

  多用在完成式,可接 na(了)/可接名词及动词,Kualau tau.(没人)/Kuwalau kuman.(没有吃)

  9

  hahoi

  不好/不吉

  not good

  Hahoi maku a tau.(我不吉利/诸事不顺)

  10

  cipan

  不知道

  don't know


  11

  pusanta

  不能

  can't


  12

  tauha

  不想

  don't want


  13

  akuwan

  不要

  don't

  Akuwan cuppe.(不要拆解)

例文

巴赛语歌谣采录

  1936年(昭和11年)石坂庄作与其店员"宗壬癸"前往台北州双溪下游贡寮访问巴赛族老妪"潘氏腰"(时年75岁),并采录三支巴赛语歌谣。并于同年7月1日由广播电台广播。其中一支"祝年歌",歌词如下:

  原文:Chinabi tasaw-an, tasaw-an, Pashinkua! taraku gu(ku) wannakai!

  中文:(今日新年,去玩吧!我子与我孙呀!)

  原文:taraku, maiai, nachiaku sa batu, Ki-nneno maraisei, maraisannia,

  中文:(庙堂以石砌成,柱上雕塑有龙,)

  原文:wubai chinnabi, Ki-narausiyana, waitara a,owae, āohownihe,

  中文:(堂皇富丽,无人不知,无人不拜,)

  原文:āohowaiya, ēheiehe, eheyooho.

  中文:(让我等一起玩吧!)

淡水各社祭祀歌

  1722年7月(清朝康熙61年6月)巡台御史黄叔璥始著台海使槎录一书、其中"番俗六考"卷六"北路诸罗番十"载有一首"澹(淡)水各社祭祀歌"。歌词如下。

  原文:迟晚'日居'留什,迟晚'眉,街乃'密乃·浓,街乃'密乃·司买'单闷;

  中文:(虔请祖公,虔请祖母,尔来·请尔酒,尔来·请尔饭共菜。)

  拉丁:Subat baki-liuse, subat bai, ze-nay mi-nay·lang, ze-nay mi-nay·sumay tabun;

  原文:打梢'打梢'朴迦'萨鲁'塞莫,朴迦'萨鲁'朱马喈'嚼喈,麻查吱'斯麻老'麻萨拉。

  中文:(庇佑年年好禾稼,自东自西好收成,捕鹿亦速擒获)

  拉丁:Tasaw-tasaw puzia-salu say-mo, puzia-salu zuma-se zie-se, ma-caci sumalaw ma-sala.

参考文献

  1.李壬癸,"宜兰县南岛民族与语言",宜兰县政府,1996年10月. ISBN 957-00-8252-6 (巴赛文)

  2.林修澈,"原住民的民族认定-噶玛兰族的民族认定与身分认定",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2001,pp.122-123.

  3.陈志荣 著,"噶玛兰人的宗教变迁",平埔文化资讯网,2009-11-18.

  4.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Taipei: Academia Sinica.(英文)

  5.Paul Jen-kuei Li," Some Remarks on the DNA Study on Austronesian Origins",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2.1:237-239,2001.(英文)

  6."大台北古地图",2011查阅.

  7.林妈利,"我们流着不同的血液-以血型,基因的科学证据揭开台湾各族群身世之谜",台湾本铺:前卫出版社,2010年7月. ISBN 978-957-801-648-4

  8.陈宗仁 助研究员,"1632年传教士Jacinto Esquivel报告的解析-兼论西班牙占领前期的台湾知识与其经营困境",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台湾文献第61卷第3期,2010年9月30日.

  9.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 Appendix B(英文)

  10.Tonio Andrade,"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Dutch, Spanish, and Han Colonization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Gutenberg,Taipei,16 June 2005.(英文)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