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率税,lǜ shuì,唐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出自《论当州朝邑等代树难误或互乡父欢纳率钱状》。
- 中文名称 率税
- 外文名称 The rate of tax
- 拼音 lǜ shuì
- 释义 唐 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
- 出处 《论当州朝邑等代纳率钱状》
出处
唐 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率贷在名义上是向富户借钱,率税则为按财产的多少而抽税。 唐 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代纳率汽社吃集则包行导受千阳钱状》:"缘 夏阳 、 韩城 两县残破,量减逃户来自率税,每年摊配 朝邑 、 澄城 、 郃阳 三县代纳钱六百七十九贯九百二十360百科一文。"
基本概念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国家。税收是国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国家把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国防等事业。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
税率和税额
税率是应纳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法定比例,它操置就危开杂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在征税对象数量既定的条来自件下,税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税率的高低。税率的具体形式一般有三种:比例税率(多运用于对商品的征税,应用广泛,计算简便,用"%"表示)、定额税率(即固定税额,适用于从量计征,以"元"表示,应用范围不广)、累进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多适用于对所得额的征税。较证引限满候歌感约液以"%"表示)税额的多少由征360百科税对象数量(有从耐系律无延无爱左价、从量两种)和税率共同确定,以"元"为计量单位。实际缴纳的税额是纳税人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