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惠山

百科

钟惠山,上海浦东高桥海滨村人,浦东人民的劳动特色是"三刀一针"中,来自凭一把泥刀起家的代加水表人物。他生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360百科卒于1932年,享年65岁。

  • 中文名称 钟惠山
  • 出生日期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
  • 逝世日期 1932年
  • 籍贯 上海浦东高桥海滨村

简介

  钟惠山,上海浦东高桥海滨村人,浦东人民的劳动特色是"三刀一针"中,凭一把泥刀起家的代表人物。他生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卒于1932年,享年65岁。他出身贫寒,自幼吃苦耐劳,从师学艺做泥水匠。因手艺好,为人勤恳老实,深得客户信任,从包小工程逐步发展到自创"钟惠记营造厂"于沪七浦路。在上海营造不少里弄石库门房屋,是以发迹,称"高桥首富"。20世纪20年代末,在镇西街建五开间四合院新宅一座(钟氏民宅)。用料讲究,工艺精致,规模宏伟,堪称高桥之最。30年代初,于钟家弄74号建造"钟氏家祠"。2002年1月,"钟氏民宅"和"钟家祠堂"均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生平事迹

创业

  钟惠山出生贫苦农家,4岁丧来自父,其母年仅20多岁便守寡,抚养三个孩子,靠纺纱织布维持生计。四人居住在一窗一闼胶合宁维的柴间陋室内,生活十分艰难。家贫无钱上学,他稍长就从师学艺做泥水匠,吃苦耐劳,深受师傅喜爱,悉以技艺授之,因而学得一手泥工好路市本领。他事母至孝,其区盐他者支只见染千母也教以做人之道,触父使他终生不忘。他360百科手艺好,人又勤恳、诚实,在他投奔南浔后,几一段结家建筑大户均乐以用之。刘姓大户要建祖坟,既有质量要求,又有时间限制路达脱身补施支害门督问,沪上多家营造商未敢接受。钟惠山毅然组织了一批工人,承包了刘姓祖坟的修建工程,不仅以高质量提前竣工,而且造价低于业主的预计,显示了钟惠山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深得南浔财主的信任。他在大户人家,除认真做工外,还在工作之余帮东家做家务,甚至连春节也不回家粒兴量期,真可谓全身心扑在事业上。有一年,他只回家转了转,又赶在春节前回到东家处。大户人家过年活多,他连灶膛烧火等什么都干。他请庆的苦干精神感动了东家老太,便关照儿子让他增聚怕略化要鸡西还服成包点小工程做做。钟接到工程后,从开工到竣工,处处精打细算,一丝不苟,自始至终狠抓质量不放松,不仅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而且还有盈余。凭勤劳和诚信,赢得了南浔几家大户的信赖,如刘家、金家、邱家等。钟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便在上海七浦路386号独资创建"钟惠山营造厂"。属科判身宪谓刘姓大户在沪购地建造大批里弄房屋,全部让"钟惠记"承建。因为钟开列的工料、利润等估价实事求是,且施工质量信得过。刘姓大户关照其帐房,凡是"钟惠记"报的帐,如数给之,从不减少一分一厘。

高桥首富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上海辟为商埠,居民逐渐增多。又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钟适祖照理均沉利自停服调逢其会,在今九江路、福州路、广东路、浙江中路等处大举建造民房,以弄堂石库门房屋为主,有的租地造屋,有的承包建造。大都为砖木结构,二层楼住宅。如福州路会乐里、群玉坊,浙江中路尊德里,曹家渡的惠康里,闸北大洋里以及宝山路上商伯赵分前类神严叫针眼的不少里弄。其鼎盛害入构当乐写尼磁省好心期,工地多,施工人员上千人。北京东路的景云大楼,徐汇区的武康花园洋房等,都是钟惠记营造厂承建。所有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钟都亲自过问,对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因而做出了品牌,信誉卓著。这些石库门房屋,紧检宽还的至今还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形成了独特的上海"石库门文化"。投资方除刘姓外,还有金姓、袁姓。房屋建成,便出租与人,房租收入可贵。一次大战后,上海成了八方云集之地,亟需住房,钟惠山人拥有大量房产,待价而沽,真是原密胡考圆机缘难得,因而赚了不少钱。上世纪30年代初,越族犯原讨适关绝钟已有现银60万,不动产尚未计入,号称高桥首富。

  钟惠山致富后,仍不忘本,生活俭朴。一身粗布衣服,腰间常束作裙,丝毫看不出亲击凯是位百万富翁。有一次,绑匪窜到七浦路营造厂,一进门就恶狠狠历声问:"钟老板在哪里?"绑匪怎么也想不到面前站着的原来就是钟本人。他应答几句后,忙从后门出走,躲过了一劫。他自奉甚俭,一生从未穿过洋袜、皮鞋,只穿自制布袜、布鞋。他对苦难乡亲乐于帮助,一年发放气调静义逐土减大救济米几十石。从当铺赎出过期衣服、棉被,送给贫民。田梗有缺口,木板桥损坏,他总拿出木材,修补垫好。他常年捐资助学,被日新小学(今高桥镇小学)聘为校董。钟惠山身为富豪,只有自备人力车一辆,但外出时非到走累不乘坐,令车夫拉空车随其后。他认为车夫也是人,应尽量减轻其负担。临终前,他嘱咐帐房吴翰洲,如其子要造房子,可给资金,一般不让掌财权。

钟祠及钟宅

  钟发迹后,在出生地祥弄营建住宅,高墙深院,门前有两个传统的石鼓墩,房后围墙天井内有较大的腰子型放生池。与幼年居住的陋室真有天壤之别。晚年,他在钟家弄西南购地10亩,耗资10万,建造钟氏家祠。五开间,四进深,高墙围绕四周,前有大铁门,后有元宝沟,两座六角亭。大厅高大宽敞,可容百人集会。祠前水泥大场地,当年清溪小学用作操场。钟祠阶沿石、石库门等由石匠胡关海施工,厚薄均匀,毫厘不爽,钟赞赏有加,另赏银洋200元。钟祠造好大厅后,钟惠山一病不起,撒手西归。他在沪七浦路去世,灵柩由沪运至高桥,大出丧,沿路彩牌楼设路祭的不少。灵柩停放钟祠,连续好几天设豆腐饭,祥弄、钟家弄村民均可入内吃饭,天雨还送套鞋雨伞。1934年,其子延年在顺济庵东南清浦江畔建坟地,钟的灵柩安葬在那里,树牌楼十分气概。

  1933至1934年间,钟延年在沪福建北路购地建造"毓秀坊"共4幢石库门房屋,门面用于出租,余为住宅。与此同时,又在高桥镇西街(现在高桥镇西街160号)购买五开间平房,拆往界南重建后出租。并于西街平房原址建五开间住宅,是标准的四合院,砖墙立柱,抬梁式混合结构,二层楼。三进深,中西合璧。堂屋柱子全用钢筋水泥,墙四周有"走马楼",建筑物两侧设长20米、宽2米的长廊(备弄),是房屋内部明亮通畅。门窗用柳桉,扶梯把手用香樟木。房屋占地3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建成于1936年,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住房建设水平。

后记

  钟延年继承父业,先将"钟惠记营造厂"更名为"惠记兴营造厂",后"惠记兴"又改为"惠大营造厂"。在沪曹家渡营建会康里及大洋桥等,后均毁于日寇战火。"惠大"一直经营至上世纪40年代中期,东家有金姓、袁姓,还是钟惠山的老东家。钟惠山坟墓,"文革"中被发觉,棺椁尸体均未腐,须眉犹在,历30余年而不腐。西街钟宅曾为育民中学用过,后为轻工业技校校舍。钟祠及钟宅均于2002年被浦东新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钟氏民宅天井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