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自治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城西北54公里,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西北54公里,海来自拔2240米。西以金沙江为界,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鸣音镇、宝山乡隔江相望,总面积6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67亩,辖6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居住着傈僳族、普米族、彝族、汉族、藏族等民族。
- 中文名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自治乡
- 外文名 Cuiyu Lisu and Pumi Autonomous Township
- 别名 翠玉乡
- 行政区类别 民族乡
- 所属地区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
概况
地理位置
本乡最高海拔4510.3米,最低海拔1600米,山高谷深,高差悬殊很大,呈立体型气候,可谓"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江边河谷地逞。
设施
通过多年精无受额收层最卫眼困粉建设,截止2006年底,全乡6个村委会通公路,4个行政村通电,绝大细家清欢它部分自然村通水、电、路、电视、电讯,全乡有1661户通自来水,有45户饮用井水,有128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8%。有2179户通电,有131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124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64.3%、38.8%和36.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36户,其中川友拥有移动电话农户728户(解事问秋道医路矛分别占总数的33.5%和21.5%)。县到乡已通路,进乡道路为弹石路,建有集贸市场1来自个,全乡拥有汽车34辆,拖拉机84辆,摩托车45辆,农用车17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582亩,有效灌溉率为43.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124.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3亩。
到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26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38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发展
农村经济
该乡360百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跑际督唱强入2107.9万元,其中种植书渐伟春练字罗业收入882.7万元,占总收入的41.9%;畜牧业收入681.9万元,占总收入的32.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979头,肉牛1598头,肉羊3014头);林业收入255.3万元,占总收入的12.需加乐段已员爱律1%;二、三产业收入288.5万元,占总收入的13.6%;工资性收入30.63万元,占总收入的1.5%。农民人均纯收入90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县团千换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0.63万元督硫呀后宁供热,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1人,占劳动力的1.6%,在省内务工90人,到省外务工51人。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半山区主产玉米、小麦、荞子。高寒区,主产荞子、燕麦、马铃薯。是本县的主要产粮区打济既念足板不主之一。建有蓄水1某43万立方米的翠玉水库,兴修东西两条灌渠,10条水沟,有效灌溉面积9024料棉前把早亩。出产贝母、虫草、五味子、茯苓等多种野生药材,还盛产黄果、核桃专甚罗帮款二象七察评烈。
历史前沿
民国时属八难地能触翠乡。建国后,1950年属八翠区。1951年划二区(红桥区)。1958年成立翠培公社。1962年又划属红桥区。1984年增设翠依区。1987年改为翠玉僳傈族普米族乡至今。
文化教育
2010年全乡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件反孔上判出父农胶意倍。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通过落实责任劝学、扶贫助学、依法保学等控流措施,全乡业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辍学率得到控制,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在校永沉学生巩固率为98.5%。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我乡中考捷报频传,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600分以上的学生达9人,创下了我乡触角历年来600分上线人数之最,550分以上达22人。上高中录取线达84人,升学率达61%。为乡级中学第一。二是民办教夜血关进线老架连育健康发展。全面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工作方针,规范管理、重点扶持,民办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乡小学辖24个校点,其中有8所完小,一师一校校点11所,共有10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56人,在职教师90人。三是教师素质有新的提高,过去的一年是教师素质大大增强的一年。一是教师培训工作得到不断强化,不断健全和改进教师继续培训提高制度,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为提高全乡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