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学与文论

百科

《北宋经学与文论》是 201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兴祥。本书以往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在汉代经学,问或涉及清代经学与来自文学的互动,其他朝代则多360百科有忽略。

  • 书名 北宋经学与文论
  • 作者 马兴祥
  • 类别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01日

基本信息

  德用过药千志作 者: 马兴祥 编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095646

  出版时间: 2011-10-01

  版 次: 1

  页 数: 336

  装 帧: 平装

  开 本: 32开

  所属分类: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

内容简介

  经学与文学之互动影响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电神第规守液植北宋是经学新变的重要时期,来自对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形态、内涵及其特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将问题落到实处,《北宋经学与文论》创造性地选择《诗经》学、《春秋》学和《易》学为北宋经学的代表,从阐释方式的变革,到哲360百科学认识论、价值观的表述以及思维方式的折射等方面,寻绎它们与诗学、散文理论以及艺术思维之间的深层关联。

图书目录

  程粒引论

  第一章 以诗说《诗》与来自诗歌阐释方法的变革

  第一节 毛、郑辨妄和疑《序》之风掉著放拿太部迫际与方法论

  一、北宋《诗》学中的《毛》《郑》之辨及疑《序》问题

 360百科 二、以诗说《诗》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节 据但供士未感文求义与北宋诗学阐释方式的变革

  一、据文求义的两种方式

  二、主"文理"、"人情"与"意脉"的诗学批评原则

  三、从"意新语工"到"意与言会"的诗学细读法

  第二章 《诗》之"六义"与诗体理论

  第一节 "六义"之说与诗之体用观

  一、北宋的"六义"论

  二、北宋的诗体理论

  三、"因事激风"与"吟咏性情"

  第二节 "风雅"之体与尚雅风气

  一、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涵养性情之正

  二、"风"之含蓄与诗之韵味

  第三章 《春秋》学与宋代古文运动

  第一节 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己减字哪理油与尊王、正统观

  一、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及其学术品格

  二、"尊王"观念与"正统"之说

  第二节 北宋《春秋》学对古文运升夫裂宁基动的影响

  一、倡立道统与根研算上关状卫分补和培文主宗经

  二、学风的建设须图企层鸡未被倍伤防旧与文风的转变

  三、"断烂朝报"之公案及其时代意

  第四章 从"春秋笔法"到经史文章之学

  第一节 尹洙、欧阳修的"春秋笔法"说与古文创作

  一、尹洙古文的"简而有法"说

  二、欧阳修经世致用的古文观念

  第二节 三苏的经史之学与文章理论

  一、苏洵的经久认果核开端防五静、史之论

  一、苏轼的《左传》学与古文创作

  三、苏辙的《春秋》学与其古文理论

  第五章 《易》传之"观物取象"说练集间角终足坚会与北宋的文道观

  第一节 "观物取象"与宋人儒道兼宗的处世心态

  一、从天地之道到性命之理

  一、"满目云山俱是乐

  三、"苟有可观,皆有可过测加左古友沉

  第二节 "观物取象"对宋人文道观的影响

  一、从"假象显义"到"寓理之具"

  一、从"人文化成"到"文明以止"

  三、从"道充中实"到"以气为主"

  四、从"风行水上"到"无意为文"

  第六章 《易》传之"寂感"说与宋人的艺术思维理沦

  第一节 "寂感"说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蕴含

  ……

  结语

  附录一:北宋《春秋》学著术械商销施补考

  附录二:北宋《易校需》学著述补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