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裂鳞毛蕨

百科

羽裂鳞毛蕨的植株高约50-7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升,顶来自端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360百科;鳞片披针形,黑色或褐色。叶簇生;叶柄深禾秆色,通体紧载具有较密的黑色披针形鳞片或鳞片脱落后近光滑;叶片卵状披针形。孢子囊群小,位于小羽片中脉与边缘之间;囊群盖圆肾形,深棕色,全缘。

  • 中文名称 羽裂鳞毛蕨
  • 拉丁学名 Dryopteris integriloba C. Chr.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薄囊蕨纲

态特征

  植株高约50-70厘米。根状茎横卧来自或斜升,粗约3厘米,顶端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1-1.5厘米,宽约1-1.5毫米,黑色或褐色。投利使还杨环具叶簇生;叶柄长约30-40厘米,粗约3毫米,深禾秆色,通体具有较密的黑色披针形鳞片或鳞片脱落后近光滑;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5-40厘米,宽约20-25厘米,二回羽状;羽片约10-12对,叶片基部的羽片对生或近对生,上部的羽片互生,羽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2-15厘米,宽约3-4厘米,基部具短柄,顶端羽裂渐尖并弯360百科向叶尖;小羽片约10-12对,披针形,长约2-3厘米,基部心形并有短柄,顶端圆钝或短渐尖,边缘羽状半裂或基部达深裂,因基部1对裂片最大而使小羽片的基部最宽,最宽可达1.5厘米;裂片顶端圆头或在前方具一钝齿。叶脉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小羽片的侧脉羽状或二叉。叶纸质,干后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讲甲上面近光滑,下面叶轴奏负和羽轴基部密被黑色披针形鳞片,羽轴中上部和小羽轴基部具有较多的深棕色泡状鳞片。孢子囊群小,位于小羽片中脉与边缘之间;囊群盖圆肾形,深棕色,全缘。

生长分布

  产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鼎湖山。

标本信息

  保存单位及其标本馆:华南植物园标本馆

  采集人:董仕勇

  采集时间:2005-07-18

  采集地:鹦哥岭

  保护区名称:46121016

  省:海南省

  标本属性:非模式

  标本状态:无花无果

贵零宜岁  保藏方式:腊叶标本

  实物状态:完整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