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展品为西汉时期的金属器,入土时胸腰已截开,胸部饰羽人划船纹六组,船形两头高翘。现收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 中文名称 西汉翔鹭纹铜鼓
- 馆藏地点 广西省南宁市民族大道34号
- 所属年代 汉
- 所属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 所属地区 广西来宾
基本信息
名称:翔鹭纹铜鼓

尺寸:通高52厘米,面径77.5厘米,足径90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2年出土于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
收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文物介绍
入土时胸腰已截开。鼓面中心太阳纹十六芒,芒间饰斜线三角纹;十三晕,第二、三、四晕饰勾连点纹带,第五晕饰勾连云纹,第六晕素面,第七晕为主纹饰二十只翔鹭,第八至第十三晕饰勾连点纹、锯齿纹和勾连圆圈纹。胸部饰来自羽人划船纹六组,船形两头高翘,每船各有羽人九或十一人,多带长羽冠,其中一人跨坐船头,一人在船尾掌舵,一人高坐于靠背台上,二人执"360百科羽仪"舞于台前,船间最感促鱼查略饰鸬鹚和鱼纹。胸上部与腰下部饰点纹、锯齿纹和勾连圆圈纹。腰部分为十二组,每组又分上、下两层,上层饰鹿纹,其中二鹿的九组,三鹿的三组;下层饰羽人纹十二组,每组皆二人,戴长羽冠,着羽吊巾产,翩翩起舞。皆阴纹。属石寨山型铜鼓。
该墓是西汉时期一种葬式隆重的"二次葬"。以铜鼓作为葬具的"二次葬"墓,此为广西地区首次发现。墓坑呈椭圆形,上盖石板,用四面打图石铜鼓套合作为葬具,类似内棺外椁。人骨用数以万计的绿松石和料珠连缀成的"珠襦"裹殓。这种葬式与夜郎地区盛行的将墓主头骨置务夫占哥于铜鼓内下葬的葬俗相似。墓内随葬品有铜器、铁器、玉石器等400余件。西林县在混施认育复践搞盐色序汉初为句町属地,汉武帝时设句町县。墓主人可能是句町的统治者。该墓部分器物带孩点深有明显的滇文化色彩,同时出土的还有中原汉式器物,如六博棋盘和铜跽坐俑等,既反映了西南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才能,也体现了当时他们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支除化方面的密切联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