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为国内从事粉体技术领域的几十位专家第一次合编的实用、全面的大型粉体工程与技术手册。已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具有较强的领实用性和权威性。
- 书名 粉体技术手册
- 作者 卢寿慈
- ISBN 9787502552275
- 页数 1195
- 定价 168.00元
内容介绍
本书为国内从事粉体技术领域的几十位专家第一次合编的实用、全面的大型粉体工程来自与技术手册。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分别介绍粉体的制备与处理以及粉体技术在塑料、橡胶、涂料、食品、药品、油墨等二十余个行业内的应用。本书已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权威360百科性
目录信息
上篇粉体的制备与处理
第1章粉体的气相合成戴遐明3
11概述3
12气相合成粉体的基本原理4
121成核4
122核坯的长大7
123颗粒团聚问题8
13主要工艺简介等坚确况8
131电阻加热法9
132电子束加热法9
133化学火焰法10
134等离子法11
135激光法14
参考文献16
第2章粉体的固相合成戴遐明18
21概述18
22系粉体固相合成的基本原理18
赵意以问 221固相合成的分类方法18
眼能英争 222合成反应热力学问题19
223合成反应动力学问题20
23主要固相合成工艺简介22
231热分解法22
232复合百兰轴始给介事氧化物固相反应法--
烧结法25
233还原化合法27
234自蔓延高温合成法28
235电爆炸法白院倍述罗保王握31
236机地前受铁款旧纸装武杀械化学制粉法32
参考文献34
第3章粉体的液相合成李懋强36
31概述36
3玉曾当宪协观士叫背理2颗粒的形状、大小和均匀性帮饭晚跳化属著判的
控制37
3望均眼关可3液相合成粉料中的团聚问题以及团
聚程度的控制41
34沉淀法43
35水热合成46
36熔盐合成49
37溶胶工艺51
38有机树脂促所法55
39喷雾热分解法56
似陆动反跑 310乳液合成法57
参考文献58
第4章振动磨王树林62
4余游久铁1概述62
42振动磨的发展及现状63
421振动磨的萌芽63
风扬取客特续 422振动磨的试验研究及初步
理论基础的建革领旧立63
423工程应用阶段63
424振动磨内部动力学及能量
分布研究6职司始4
425振在整毫动磨的最新发展66
43振动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用途67
43现补否世济1工作原理67
432振动磨的分类及用途68
44振动磨的工艺设计69
441工艺流程设计69
442研磨介质的选择70
45内部动力学研究及能量设计72
451介质运动学72
452介质动力学及能量传递分析73
46外部动力学研究及参数设计75
461外部动力学的高速摄影分析75
462重心偏移的非线性振动模型76
463控制方程的求解78
464振动磨的功率计算81
47振动磨的传质理论及应用81
471颗粒传输过程的数学模型82
472颗粒流体系传输特性分析的
矩法84
48空气弹簧用于振动磨机的隔振
设计86
481囊式空气弹簧的特性方程及在
标准状态下的刚度计算86
482在标准状态下空气弹簧的有效
弹性截面及强度计算88
483空气弹簧内部气压的选择89
49振动磨的混沌控制及应用90
491振动磨的混沌运动90
492影响混沌的主要因素及其
控制准则91
493应力释放:超微颗粒制备的
最佳模式92
494应力释放在超微颗粒制备试验
中的应用93
495应力释放与机械合金化94
410纳米颗粒的振动制备95
参考文献97
第5章搅拌磨王燕民99
51概述99
52基本工作原理100
53结构与部件102
531机型和取向102
532搅拌器102
533研磨介质102
534磨介分离装置102
535冷却系统105
536其他辅助设备和仪表105
54影响参数105
541机械参数105
542工艺参数107
55工艺流程及实例109
56用途112
57部分注意事项113
571磨介113
572冷却113
573分离隔筛网的清洗和检查113
574取样和产品检测113
参考文献114
第6章筒式磨机、辊压机和辊磨机
吴建明116
61筒式磨机116
611球磨机119
612球磨机的主要结构119
613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
参数130
614其他筒式磨机137
615球(棒)磨机的试验、计算和
选型139
62辊压机(高压辊磨机)143
621概述143
622辊压机粉碎原理143
623主要结构和技术参数144
624国内外典型辊压机产品150
625辊压机的应用153
63辊磨机156
631概述156
632悬辊磨机156
633盘辊磨机159
主要参考文献164
第7章冲击磨朱瀛波167
71概述167
72冲击式超细粉碎机167
721立式高速冲击式超细粉碎机167
722卧式高速冲击式超细粉碎机170
73高速冲击式超细粉碎机的
使用与应用实践172
731高速冲击式超细粉碎机与分级
设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生产
实践172
732高速冲击式超细粉碎与分级设
备的生产实践173
74高速冲击式超细粉碎与分级设备的
生产厂家及发展前景174
主要参考文献175
第8章气流粉碎机沈志刚176
81概述176
82气流粉碎机的种类、工作原理
及其特点177
821气流粉碎机生产线的基本
构成177
822扁平式(圆盘式)气流
粉碎机178
823循环管式气流粉碎机180
824单喷式(靶式)气流粉碎机181
825对喷式气流粉碎机182
826汇聚式气流粉碎机184
827惰性气体气流粉碎机185
83气流粉碎机喷嘴的设计186
831音速喷嘴的设计186
832超音速喷嘴的设计187
833喷嘴的流动特性分析190
84颗粒在射流中的加速及颗粒破碎
速度分析192
841射流的结构与特性192
842颗粒在射流中的加速运动
分析195
843颗粒破碎速度分析198
85气流粉碎机的分级器199
86气流粉碎机生产线中的其他主要
部件201
861气源系统201
862收集系统203
87气流粉碎机的最新发展203
主要参考文献203
第9章粉体干法分级徐政206
91超细分级的意义206
92分级过程理论208
921分级及其分类208
922分级精度及其表示方法208
923分级机的容量、处理量和
分级效果210
924气固两相流的特点211
925分级机的切割粒径214
93分级机叶轮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215
931模拟条件216
932流场模拟结果217
94超细分级设备219
941利用重力进行分级的分级机219
942惯性力分级机220
943离心力型分级机222
944空气冲击筛(风筛)237
95超微分级的发展238
参考文献239
第10章粉体湿法分级李茂林240
101湿法分级技术分类240
102分级原理240
1021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240
1022分离粒度241
1023分级效率与计算244
1024影响分级效率的因素245
103分级设备246
1031重力分级设备246
1032离心分级设备249
104典型分级设备的选择252
105湿法分级的发展方向254
1051粉体技术发展方向254
1052分级技术和装备255
参考文献257
第11章粉体制备工艺郑水林259
111概述259
112干法超细粉碎工艺260
1121干法超细粉碎工艺的特点
及应用260
1122干法超细粉碎工艺类型260
113湿法超细粉碎工艺268
1131湿法超细粉碎工艺的
特点及其应用268
1132湿法超细粉碎工艺类型268
114超细粉碎工艺设计与设备
选型272
1141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的
原则272
1142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的
程序272
1143主要设备选型274
主要参考文献282
第12章粉体机械力化学张庆今283
121概述283
1211机械力化学的基本概念283
1212机械力化学过程的分类284
1213机械力化学的研究287
122粉碎过程诱发的机械力化学效应287
1221粉碎平衡288
1222机械力诱发粉体矿物
结构的变化289
1223粉体的机械力化学活化292
1224粉体的物化性能变化293
1225粉体的机械力化学反应299
1226粉体的机械力化学表面
改性302
1227粉碎过程添加助磨剂的机械力
化学效应302
123粉体机械力化学的实际应用305
参考文献308
第13章粉体分散任俊310
131概述310
132粉体分散体系 310
1321粉体分散体系的分类310
1322分散相与分散介质310
1323分散剂311
133粉体在液体中的分散313
1331粉体表面的润湿性313
1332粉体的亲液性和疏液性314
1333粉体在液相中分散的主要
影响因素315
1334粉体在液相中分散的途径319
134粉体在空气中的分散323
1341粉体在空气中团聚的
主要因素323
1342粉体在空气中分散的
主要途径324
135粉体分散的应用326
1351在超细粉碎分级中的应用326
1352在粉体粒度测试中的应用327
1353在颜料工业中的应用328
1354在油田钻井中的应用329
1355在矿物工程中的应用330
1356在农药中的应用330
1357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331
1358在水煤浆工业中的应用332
136粉体分散的评价方法及典型
分散设备332
1361粉体分散的评价方法332
1362粉体分散设备334
主要参考文献335
第14章粉体表面改性郑水林337
141概述337
142表面改性方法与工艺338
1421表面改性方法338
1422表面改性工艺343
1423复合工艺344
143表面改性设备345
1431干法表面改性设备345
1432湿法表面改性设备352
144表面改性剂353
1441偶联剂353
1442表面活性剂362
1443有机硅364
1444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
低聚物365
1445水溶性高分子367
1446无机表面改性剂369
145表面改性产品的检测与表征369
1451润湿接触角369
1452活化指数370
1453表面能371
1454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372
1455吸附类型、包覆量与
包覆率372
1456粒度分布与颗粒形貌373
1457表面结构和成分373
1458其他374
146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374
1461概述374
1462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和
工艺设备375
1463纳米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
检测与评价377
参考文献378
第15章浓缩过滤丁启圣379
151浓缩379
1511重力浓缩379
1512离心沉降386
152过滤388
1521澄清过滤389
1522滤饼过滤机理391
1523真空过滤392
1524加压过滤399
1525离心过滤414
1526过滤介质及助滤剂423
主要参考文献426
第16章干燥毛志怀李栋427
161干燥基本原理427
1611概述427
1612湿空气(空气蒸汽混合气)
的基本性质428
1613湿物料的性质432
1614基本干燥过程的计算439
162干燥机的分类和选择446
1621干燥机的分类446
1622干燥机的选择448
163干燥方法和干燥器450
1631隧道干燥器和厢式干燥器450
1632转筒干燥器452
1633转鼓干燥器453
1634带式干燥机454
1635盘式连续干燥器454
1636卧式桨叶式干燥器456
1637流化床干燥器456
1638振动流化床干燥机457
1639喷动床干燥460
16310喷雾干燥461
16311气流干燥464
16312太阳能干燥466
16313真空冷冻干燥468
16314微波和高频干燥471
16315红外热辐射干燥472
16316冲击穿透干燥474
16317对撞流干燥475
16318过热蒸汽干燥476
16319声波场干燥480
16320接触吸附干燥481
16321超临界流体干燥482
16322脉冲燃烧干燥482
16323组合干燥484
16324热泵干燥484
164干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485
1641概述485
1642干燥技术的创新486
1643干燥技术的发展490
主要参考文献490
第17章除尘齐金彦492
171概述492
1711粉尘的产生和特性492
1712收尘的目的493
172含尘气体的收集493
1721生产工艺过程粉尘的排放493
1722集尘罩分类494
1723密闭罩的形式和构造495
173除尘设备的性能和选用497
1731除尘器的分类497
1732除尘器的性能指标497
1733除尘设备设计要求和选用
原则498
174除尘系统设计及其运行管理508
1741除尘系统的配置508
1742除尘系统的设计511
1743管道与部件材料的选用514
1744除尘系统的运行管理514
1745除尘器系统的控制技术516
主要参考文献516
第18章料仓韩仲琦517
181概述517
1811料仓的定义和种类517
1812料仓的使用要求517
1813料仓的功能518
182重力场的粉粒体流动519
1821筒仓内的粉体压519
1822斗仓内的粉体压520
1823粉粒体从料仓流出的机理521
1824整体流和漏斗流523
183料仓设计原理523
1831整体流料仓的设计523
1832料仓形状的确定526
1833料仓规格的确定527
1834卸料装置的荷载529
1835料仓的动压力529
184料仓故障和对策530
1841仓内架桥现象及堵塞机理530
1842粉体的偏析532
1843喷流533
1844不均匀排出及其他533
185料仓的活化534
1851气化作业534
1852衬板与防腐蚀措施535
1853助流器535
主要参考文献536
第19章输送陈宏勋537
191概述537
192粉体料性的影响537
1921颗粒形状、大小和分布537
1922密度与含水量538
1923流态化能力538
1924性能538
193粉体输送装置的种类和特点540
1931机械式粉体输送装置542
1932流体式管道输送粉体装置的
种类和特点557
1933气力管道输送粉体装置的
种类和特点560
1934气固两相流的输送理论565
1935气固两相流的压力损失568
1936气固两相流装置的设计570
主要参考文献573
第20章包装杨福馨574
201概述574
2011粉体受环境因素的制约574
2012粉体包装受包装材料制约574
2013粉体包装受包装技术与
方法的制约574
2014粉体包装需要进行的特殊的
技术处理574
202粉体包装技术设计--充填
原理575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