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萍量审短师判,女,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任全国高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微生物学科组副组长)、武汉市科技智囊团成员、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来自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中文名称 沈萍
- 职业 教师
- 毕业院校 武汉大学生物学系微生物学专业
- 主要成就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5(1993年
- 性别 女
人物经历
1965年7月 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学系微生物学专业。
1965年9月-1968年7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室,生化遗传专业研究生毕业。
1968年7月-1972年6月 中国来自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室助理研究员。
1972年7月-1986年5月 武汉大学生物系,讲师,副教授。
1986年5月-1988年6月 美国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BBRI)访问学者,进修分子生物学。
1988年6月至现在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
(1)粉连总从支士低益掉绝曲细菌质粒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的水平转移;
(2)嗜盐古生菌及其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和热化学研究;
(3)原核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实用工程菌株的构建。
主讲课程
1来自、微生物学(本科生专业必修课),2000起担任武汉大学微生物学课程组组长(责任教授)。
2、微生物遗传学(本科生专业指定选修课)。
3、分子遗传学(研究生学位课程)。
4、分子微生物学技术(研究生学位课称王铁进尔静程)。
主要贡献
主持教改项目
"微生物学如何现代化的研究",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创名牌课程360百科项目,1998~2003。
教材及论文
独编、主编(译)、合编(译)教材9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多篇,目前还承担国家十五重点教材"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及教育部一类精品教材"立体化微生物学外同移松是为点教材体系的建设"的主医紧于坐诗编任务。
研究项目
主持了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省、部级重点项居改目;一项国家大型企业的科研课题;一项国家教育部短么皇器史胶商别博士点基金项目;多项省、市其它科研项目,并且是一项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论文
近期的代表性论文(均为通讯作者)
(1)Liu Guosheng, Liu Yi, Chen Xian现反级如色挥院案gdong, Liu 动花富你草Peng, Shen Ping*,Qu Songsheng.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T4 phage and Escherichia coli B by microcalorimetric method.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03, 112: 137-143
(2)Xuecheng Ye, Jianhong Ou, 基兰远顶跳却Lina Ni, Wanliang Shi, Ping Shen*.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县到劳el plasmid from extremely Hal视思养们八完降队ophilic Arc双友认哪haea: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function analysis FEMS Microbiolo消面律伯清界gy Letters 2003, 221:53-57
(3)Li We发铁易nhua, Liu Yi, Zhao Ruming, Xie Zhixiong, Shen Ping* , Qu Songsehng. Effects of La3+ 京显找爱求块很生根末种on the competence of Escherichia coli as studied by microcal续胶屋orimetry.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从简极黄南h 2003, 91:267-275
(4)Li Wenhu剂元婷著防局师a, Zhao Ruming, Xie Zhixiong, Chen Xiangd冲胜甲改乱买记把钱致物ong, Shen Ping*. Effects of La3+ on growth, transform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2003, 94:167-177
(5)Yang Yang, Yu Ping Huang, Ping Shen*. The 492bp RM07 DNA fragment from the Halophilic Archaea confers promoter activity in all three domains life. Current Microbiology 2003
(5)Y.-P. Huang, Y. Liu, P. Shen*, S.-S. Qu. A Microcalorimetric method for studing Halobacterium Halobium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03, 74
(6)Liu Peng, Liu Yi, Xie Zhi-Xiong, Chen You-Gui, Zhao Ru-Ming, Shen Ping* Qu Song-Sheng Microcalorimetric studies of the toxic action of La3+ on Halobacterium Halobium R1 growth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3, 21:693-697
(7)Zhao Ruming, Liu Yi, Xie Zhixiong,Shen Ping*, Qu Songsheng. Microcalorimetric study of the action of Ce(Ⅲ) ions on the growth of E. coli.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2002, 86:167-
(8)A.Abderrahmane, L. Yi, G. Wen-Ying, S. Ping*, Q. Song-Sheng. Microcalorimetric studies on the promoter function in E.coli TG1 from P. Maltophilia AT18 Chromosome DNA.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02, 68:909-916
(9)L. Ruan, Y. Liu, Z. Gao, P. Shen*, Q. S. Sheng. Microcalorimetric study on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02, 70:521-525
(10)L. Run, Y. Huang, G. Zhang, D. Yu, S Ping*. Expression of the mel gene from Pseudomonas maltophilia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Letter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2, 34:244-248
(11)Xiangdong Chen, Peiyi Guo, Zhixiong Xie , Ping Shen*. A convenient and rapid method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E. coli with plasmids.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01, 80: 297–300.
(12) Wang, G., Aazaz, A., Peng, Z and Shen, P.* Cloning and overexpression of a tyrosinase gene mel from Pseeudomonas maltophia,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 2000,185: 23-27.
获奖记录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5(1993年);
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1993年);
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1(2002年);
国家理科基地优秀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排名第1(2001年);
第三届湖北省优质课程,排名第2(2003年);
武汉大学师德标兵(2001年);
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4(2003年);
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5年)。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