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钧

百科

炳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大理剑川县人,白族。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学术带头人,中国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翻译学会理事,北美功能语法学会会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员。2003年特聘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2005年破格评为西南大学降罗飞的坚川教授,2007年评为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来自果奖"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360百科教师奖"二等奖等奖项。担任国际知名的SSCI刊源杂志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审稿人,"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和"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会扬送刊编委,《高校保健医学》、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views等刊物编委。兼任中山巴示大学、西南林业们乐占谈凯浓评司大学、大理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西南大学教育部人格与认知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西南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国际著名刊物Language Sciences上独立署名发温林兴抗车水名表的论文被SSCI和A&HCI全文收录,同时被CSA(剑桥科学文摘)摘录;合作发表于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以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热还才满守植句rs的论文均被品它钢半SSCI收录。

  • 中文名称 杨炳钧
  • 民族 白族
  • 出生地 云南省大理剑川县
  • 职称 教授

个人简介

  逐练并格查杨炳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大理剑川县人,白族。1999年师从黄国文教授,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广主与明斤最额学专业博士学位,来自同年获Freeman基金会资助,于2002年7月360百科至2003年7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益车视由课师t Urbana-Champaign)做高级访问学者上危保草哥笑陆干早计理。2003年10月进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市学术带头人,中国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盐蛋底极耐挥若型误频理事,中国英语教育远飞铁击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翻译学会理事,北美功能语法学会会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员。曾谈站传矿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等奖项。担任"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和"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会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编委,担任《高校保健医学》、Educati程类on Research and Reviews等刊物编委。兼任中山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西南大学教育部人格与认知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西南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中听条领坐核武不汉械心研究员。在国际著名刊物Language Sciences上独立署名发表的论文被SSCI和A&HCI全文收录,同时被CSA(剑桥科学文摘)摘录;合作发表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以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Journal of Personality D永逐既端顺天isorders脱案分的论文均被SSCI收录。研位秋肥切打掉知欢排笔法究方向为功能语法、翻译理论和心理语言学。

主要简历

  1993.9-1999.7西南师大外语学院工作

  1992.9-1995.7西南师大外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99.9-2002.7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2.7-2003.7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高级访问学者

  2003.10--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博士后研究

  2003.7--西南大走海月经促息殖唱转细顾学外国语学院工作语言学教研室主任

科研成果

  专著、教材、编著、译著:

  1. 《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2011年,重庆大学出版社。

  2. 《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基础》,200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3. 《高级文学翻译教程》,向范防它亚阻烈器否族200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语言文曲首线化外语教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英语非展温端否虽古影愿征丰限定小句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来自》,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 《语篇语言功能外语教学》,2改找套威汉入罗苗002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7. 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s,200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8. 《认知心理学》,2006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 《心理学》,2006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10.《人格科学》,20时沿互压收切端出似批拉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加拿大360百科百科全书》,1998年,四川辞书出版社。

  论文:

  1. 术语界定规范度的一种评估模式,史晚香际《中国科技术语》2013年第1期。

  2.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立法语篇情态操作语的英译探析,《外国语》2013年第3期。

  3. 语言复杂性研究述评,树军眼河标传伤蛋《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李小若号年第1期。

  4. 古典文学名著影视制作中的改倒块士市写思想,《艺术百家》2013年第3期。

  5. 临床话语分析得系统功能语言学理据及途径,《中国外语》此角究优银青深达青基2012年第6期。

  6. 《临床语言学手册》介绍,《当代语言学》2012年第3期。

  7. 云南省濒危民族语言有声语档的建设方法探讨,《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8. "被X"格式的层次体系,《益称他阿移目发及排语文建设》 2012年第12期。

  9. "新语"以及词典编纂中意识形态的调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0. 翻译原型论的系统功能框架,《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第4期。

  1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重述位及其构成,《当代外语研究》2012第9期。

  12. Assessing self-supporting behaviors of Chinese childre接马啊女诉围n,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2, 40(5示未扬责地话宁激): 815-828. (SSCI刊源期刊).

  13. 名善仅月基于语料库的系统功能语受皇与包测备呼法研究之词汇倾向性探讨维友蛋赶日传预普一,《现代外语》2011年第4期。

  14. 从Wittgenstein的原型观来验证系统功能语法的语法范畴,《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清华大学举行的第36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5. 图型缺省的认知性衔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6. 系统功能语法多重主位问题探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7. 翻译的原型论取向:以"道"的一百个英译为样例,《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第11-12期。

  18. 系统功能语法的学术视野,《系统功能语言学群言集》(黄国文 常晨光 廖海青 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9.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 A study with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0, 3. (SSCI刊源期刊)。

  20. 归结与原型:回归翻译本体,《英语研究》2010年第1期。

  21. 文学作品复译的原型观,《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2. 分离焦虑研究述评,《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23. 序,《翻译诗学散论》(赵彦春著)。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

  24. Screening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by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2007,4. (SSCI全文收录)。

  25. 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纯语言观,《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6. 叙事语篇中时间表征的评定差异研究,《心理科学》2007年第2期。

  27.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2期。

  28. 渐变群在非限定小句中的体现及其意义,《外语学刊》2007年第3期。

  29. 我国法庭口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0. 英汉语言形象性对比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第1期。

  31. 多重主位的界定与序列结构,《外语学刊》2006第4期。

  32. Towards the criteria of non-finite clause identification. Language Sciences 2004,3.(SSCI以及A&HCI全文收录,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

  33. 整合语言学概观,《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34. 作为人格维度的时间洞察力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

  35. 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5期。

  36. 翻译原型论,《外国语言文字研究》2004年4期。

  37. 再论心理过程与现象之关系,《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4年3期

  38.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研究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39. SVOC结构的句法分析,载于黄国文主编《语篇 语言功能 外语教学》,2002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40. Indeterminacy in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nonfinite clauses,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41. 介词的功能语言学解释,《外国语》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2001年第3期)。

  42. 形式标记的元功能分析,《现代外语》2001年第3期。

  43. 词项语法译介,《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

  44.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思想,《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45. 汉语介词兼类与英译,《外语教学》2001年第5期。

  46. 素质教育观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及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2期。

  47. 关于系统功能语法术语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思考,《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第1期。

  48. 系统功能语法核心思想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外语学刊》2000年第3期。

  49. 语篇翻译中的语篇网现象探讨,《外语与翻译》2000年第3期。

  50. 试论前提的制约因素,《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

  51. 构成理论关于记叙文篇章理解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年第1期。

  52. 汉语成语中概数词"一"的文化内涵与英译,香港《翻译季刊》1999年第13、14期合刊(香港翻译学会学报)。获2004年度重庆市翻译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53. 新符号三角形及其在英汉词汇层中的体现,载于陈治安、刘家荣主编《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进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获2000年度重庆市外文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54. 试评心理语言学语篇理解理论研究,《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第3期。

  55. 试论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56. 素质教育观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及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2期。

  57. 试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与语言素质的提高,《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58. 试论研究生素质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第1期。

  59. 论《知识论》的英文用语与翻译哲学,《外语与翻译》1998年第4期。

科研项目

  主持

  1、2004年11月,"认知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研究",2004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教外司留[2004]527号),进行中

  2、2004年12月,"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2004年度西南师大博士基金项目(社[2004]26号),进行中

  3、2005年12月,"叙事时间表征的语言心理研究",200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号:2005038160),进行中

  主研

  1、2004年-2006年,学习风格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进行中

  2、2003年-2006年,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中

  3、参加何向东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和《现代归纳逻辑的创新功能与应用及其认知基础研究》

获奖情况

  1、获得2005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二等奖(103007)

  2、获2002-2004年度"西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3、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广东省2000年"南粤优秀研究生"一等奖

  4、新符号三角形及其在英汉词汇层中的体现,载于陈治安、刘家荣主编《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进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获2000年度重庆市外文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5、汉语成语中概数词"一"的文化内涵与英译,香港《翻译季刊》1999年第13、14期合刊(香港翻译学会学报)。获2004年度重庆市翻译 学会优秀作品二等奖。

学术团体任职

  2006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

  2003中国系统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理事

  2002北美系统功能语法学会会员

  2003重庆市翻译学会理事

  2003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员

  2000《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编委

承担项目

  1、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学科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1998-2001年。

  2、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实践的现状调查及课程特色的形成机制研究",2003-2005年。

  3、 主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创生课程的意义与策略研究", 2005-2006年。

  4、 主持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地区教师课程实施方式与教学反思能力的关系研究"2006-2008年。

  杨教授待人谦虚仁和,把学生当做知己,宽严相济,他作为导师,给与我们更多地人生,学术的启发,受益匪浅。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