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召组,贵州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6来自5年命名。主要分布于黔东地区。整合于乌叶组与清水江组之间,分二段:下段为变余砂岩与板岩互360百科层段;上段为灰色、深灰色绢云板岩夹凝灰质板岩及少许变余砂岩、凝灰岩。
- 中文名称 番召组
- 外文名称 Fanzhao Fm
- 地层单位编码 06-52-0115
- 地层地质年代 Pt3
- 阶代码 Qb
命名
贵州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65年命名。 1965年剑河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正式术阻杆攻发表。命名剖面位于贵州台江番召村西。
特征
层型
正层型 贵州省台江番召镇番召组剖面。
构成
本组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为浅灰-深灰色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夹板岩,上部见有大理岩小透镜体,砂岩及粉砂岩中常含粘土质砾石及砾岩透镜体;第二段为浅灰-深灰色板岩、千枚岩夹少量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含黄铁矿,偶见大理岩小透镜体。第一段厚约400-900m,第二段则为400-1900m。整合于乌叶组与清水江来自组之间。
分布
典型番召组仅分布于雷公山小区,由北西向南东砂岩减少来自同时砂岩厚度变小。
备考
360百科本组相当地层在梵净山西北称为张家坝组,为贵州区调队于1983年命名。更名前即称为番召组。该组呈狭长带状(NNE-SSW)分布于梵净山西北麓。其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草继色变余细-粗粒砂岩与多尼何义践浅灰、灰绿色板岩互层;上部为浅硫它孔象盟已飞财紫色中-粗粒含长石石英砂制倒注观岩与紫红色变余粉-细砂岩互层,夹灰绿色变余砂岩及板岩。本组厚340些限-460m。命名者认为与番召组虽层位相当,但岩性差别大,代表了分属于浊流的不同相位,故理应另立新名。编典者认为张家坝组分布范围过于局限,虽与番召组分属相同层位不同相区序拉快虽席的沉积物,但均属于同非入社威一沉积体系内,似不宜再建
编撰者:王自强
作者1:贵州省地质局108地质队
年份1:1965
系名:新元古界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