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社会学》是2001年3月1日由中国念总州联能损亲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社会学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与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中国社会的现状。
- 书名 近代中国社会学
- ISBN 9787500429029
- 页数 1013页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图书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版 (2001年3月1日)
丛书名: 社会学文库
平装: 1013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9787500429029
条形码:9787500429029
尺寸: 21 x 15.8 x 来自5.4 cm
重量: 1 Kg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社会学(增订本)(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二十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社会学从起步走向繁荣的第一个五十年。在这半个世纪里,远指率让加突色诉新判中国社会学领域里形成了饭拉离积举损更至一支阵容强大的学术队伍,严复、陶孟和、李景汉、杨开道、瞿秋白、吴景超、严景耀、许仕廉、梁漱溟、晏阳初、潘光旦、陈翰笙360百科、陈达、孙本文、吴文藻、林耀华、费孝通、雷洁琼等学术大家各领风骚,使社会学在中国稳稳扎住了根基,在世界社会学界形成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学派,也为社会学在1978年恢复后迅速走向新的繁荣奠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近代中国社会学(增订本)(套装上下册)》洋洋八十余万言,其中许民书岩远全二除多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观点,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启迪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正因为如此,《近代中制国社会学(增订本)(套装上下册)》值得所有关注教专整中国命运、关心中国社会学的人认真一读。
近代练星中国社会学
目 录
前言
战松伟味社字粒子第一章 启蒙运动与社会学的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节 维新运动与社会学的传入
第二节 严复--中国社会学的先驱
第三节 主程跳军社会学的传入及特点
第二章 市政社会学的调查研究(20世纪30年代)
第一节 社会学传播时期概况
第二节 陶孟和、李景汉、杨开道等人的实地调查
第三章 20世纪20航王年代唯物史观社会学
第一节 李大钊与社会学
第二节 瞿秋白与社会学
第四章 普通杨开道研究
来自 第一节 杨开道的剂风特过买充纪农村社会学研究
第360百科二节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研究
第三节 吴泽霖的社会制约研究
第五章 20世纪20年代社会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严景身这次例上景家练艺能议耀的中国犯罪问题研究
第二节 许仕廉的人口理论与人口迁徙研究
第六章 30年代不同社会改造路向研究
委黑使比长农民立维县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概况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 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
第三节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中国农威棉突项施导屋东村工业研究
第五节 吴景超的发展都市救济农村之路
第六节 陈序经作几曲爱的文化社会学与全盘西化观
第七节 潘光旦的民族优生与民族复兴研究
第八节 陈翰笙等的农村经济研究
周 第九节 唯物史观社会学研究
第七章 孙本文的社会学原理研究
维告东载罗酸花线烧除第一节 社会学原理总论
第二节 社会要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
第五节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第六节 社会学原理的应用 (下)
第八章 20世纪30年代社会问题研究
第一节 20世带孙到适纪三四十年代劳工问题间液问基素牛但药研究
第二节 陈达的劳工问题研究
第三节 陈达对抗日战争时期市镇工人生活的研究
第四节 陈达的华侨问题研究 第五节柯象峰的中国服师贫困问题研究
第六节 潘光旦的中国家庭问题研究
第九章 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研究
第一节 社会学是教育护的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与教育质局否的关系
第十章 吴文藻倡导社会学中国化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学中国化
第二节 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社区研究
第十一章 费孝通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
额希不笔县理志 第一节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第二节 费孝玉元神回决因们号南模由通的《禄村农田》
第三节 张之毅的《易村手工业》
第四节 张之毅玉村农业与商业研究
第五节 史国衡的《昆厂劳工》
第六节 乡土中国--中国农村社会结构
第十二章 陈达的中国人口研究
第一节 人口普查的开端
第二节 人口概况与政策
第十三章 关于制度的研究
第一节 费孝通的生育制度研究
第二节 中国家族制度研究
第三节 李树青轮"蜕变中的中国社会"
第十四章 雷洁琼的妇女和家庭的研究
第一节 雷洁琼论各时代社会的妇女生活
第二节 妇女问题及妇女运动
第三节 中国30年来的妇女运动
第四节 中国家庭问题研究
第十五章 言心哲的现代社会事业研究
第一节 社会事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事业与社会工作
第十六章 孙本文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环境约制个人行为的法则
第四节 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流派及发展趋势
第六节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