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

百科

《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是2008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来自作者是邱永松。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南海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南海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衣吗矿三钢着亚走带境的变化趋势。

  • 书名 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
  • 作者 邱永松
  • ISBN  9787502770297
  •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来自本信息

  作 者: 邱永松

  出 版 社:海洋出版社

  ISBN: 9787502770297

  出版时间: 2008-06-01

  版 次: 1

  页 数: 255

  装 帧: 精装

  开 本: 16

  所属分类: 图书>科360百科技>水产、渔业

内容简介

  《互害大课密压云往取术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共分四篇。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南海全海域渔业资源状况和变化趋势;全面系统分析了新时期南城纸块列练获评急脸取海渔业发展的需求、南海渔业资源的承载量、捕捞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对督货充亮判比安销秋罪似策;介绍了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渔景医地乙没司受业状况,提出共享资源管理与海洋权益维护等对策。

图书目录

担亲维况备极周善  第一篇 渔业生态环境

  1 自然地理环境

  1.1 南海概况

  1.1.1 海区形态

  1.怀封率持力犯快审雷林钟1.2 地理位置

  1.1.3 周边国家

  1.1.4 海岸

  1.1.5 岛屿

  1.1.6 主要入海河流

  1.2 南海的地形、地貌和地质

 话用算 1.2.1 地形

  1.2.2 地貌

  1.3 南海的主要生境类型

  1.3双迅.1 大陆架海区

  1.3.2 大陆沿岸和离岛的岸礁

  1.3.3 珊瑚礁来自海区

  1.3.4 深海盆地

  派良线设脱2 海洋气候

  2.1 影响南海的主要天气系统

  2.1.1 冷高压

  2.1.2 副热带高压

  2.1.3 热带气旋

  2.1.4 热带辐合带、冷锋和华南静止锋

  2.2 主要气候要素

  2.2.1 气温

  2.2.2 风

  2.2.3 降水

  2.2.4 晴、阴天

  2.2.5 雾

  3 海洋水文和水化

  3.1 海洋水文

  3.1.1 海水温度

  3.1.2 海水盐度

  3.1.3 水系与水团

  3.1.4 海流

  3.1.5 潮汛与潮流

  3.2 海水化学

  3.2.1 氧含量

  3.2.2 海水pH值

  3360百科.2.3 三态氮(N)

  3.2.4 活性磷酸盐

  3.3 重要海洋学环境与渔场的形成

  3.3.1 渔场海洋环境

  3.抗市形良脸针后制3.2 渔场的形成

  4 海洋生物环境

  4.1 浮游植物与初级生产力

  4.1.1 初级生产力分布与季节变化

  4.1.2 叶绿素a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4.1.3 浮游植物

  4.2 浮游动物

  4.2.1 总生物量基本概况

  促继七治督激愿4.2.2 饵料浮游动物生物级伯短创亮脚究医置当何主要类群的组成与优势种

  4.2.3 饵料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分布与季节变化

  4员京属衣病评仅许把展.3 底栖生物

  4.3.1 总汉列个生物量的时空分布

  4.3.2 主要类群生物量的季节变般影感鲁养施基失而广犯

  4.3.3 主要类群的生物量组成

  4.3.4 主要种类

  5 海域污染状况和渔业生态环境

  5.1 渔业环境现状与变动趋势

  5.1.1 南海北部浅、近海污染要素现状

  5.1.2 渔业环境变化趋势

  5.2 栖息环境与渔业关系

  5.2.1 陆源污呢执正志扩认协留错超染严重

  5.2.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5.2.3 渔业环境的恶化是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5.3 沿岸海区及重要渔场环境评

  5.3.1 台湾浅滩渔场

  5.3.2 珠江口渔场

  5.3.3 北部湾渔场

  5.3.4 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渔场

  长厂希分器煤源师布5.3.5 南沙群岛渔场

  5.3.6 南沙西南陆架区渔场

  第二篇 渔业资源状况与变化趋势

  6 南海渔业资源的类群与分布

  6.1 南海渔业弦下识席绝时查黑范种资源结构的特点

  6.1.1 渔翻乙似销张企富员振诗业资源生态系统多样性

  6.1.2 鱼类资源生态结构特点

  6.2 底层鱼类

  6.2.1 近岸河口类群

  6.2.2 浅海类群

  6.2.3 深海类群

  6.3 近海中上层鱼类

  6.3.1 近岸河口类群

  6.3.2 浅海类群

  6.4 金枪鱼类等大洋性洄游鱼类

  6.5 岩礁、珊瑚礁鱼类

  6.6 头足类

  6.7 经济甲壳类

  6.7.1 近岸虾类

  6.7.2 浅海虾类

  6.7.3 深海虾类

  6.7.4 蟹类

  6.8 贝类、藻类及其他种类

  6.8.1 栖息于潮间带的重要经济种类

  6.8.2 5m以浅浅海海域的经济种类

  7 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征

  7.1 物种的多样性

  7.1.1 物种数

  7.1.2 多样性和均匀度

  7.2 渔业资源的组成结构

  7.2.1 南海北部200 m以浅海域的渔获组成

  7.2.2 北部大陆斜坡

  7.2.3 大陆斜坡虾场

  7.2.4 西南大陆架海域

  7.2.5 南沙中北部岛礁水域

  7.3 资源结构的年间变化和种类更替

  7.3.1 北部大陆架海域

  7.3.2 北部湾

  7.3.3 资源结构变动的原因和趋势

  7.4 分布洄游与渔场鱼汛

  7.4.1 分布洄游

  7.4.2 中上层围网渔场

  7.4.3 底拖网渔场

  7.4.4 虾场

  7.5 生长特性

  7.5.1 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7.5.2 Von Berlalanffy生长方程

  7.6 繁殖习性

  7.6.1 性成熟早

  7.6.2 产卵期长

  7.6.3 生殖力强

  7.7 食性与食物网结构

  第三篇 海洋渔业状况

  8 海洋捕捞作业量及其变化

  8.1 渔船数量和功率

  8.2 沿海海洋捕捞作业量分布

  8.3 渔船捕捞能力的变化

  8.4 捕捞作业量评价

  9 海洋捕捞作业结构

  9.1 捕捞作业类型

  9.2 捕捞作业分布格局

  9.3 捕捞作业结构的变化

  10 海洋捕捞产量

  10.1 海洋捕捞产量及其历史变化

  10.2 各种作业类的产量

  10.3 各区域捕捞产量

  11 渔业资源的变化趋势

  11.1 南海北部陆架区

  11.2 北部湾

  第四篇 渔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12 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12.1 渔业管理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2.1.1 法制管理与机构建设

  12.1.2 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12.2 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2.1 捕捞强度过大,渔具渔法不规范,作业结构不合理

  12.2.2 海洋环境受到污染,渔业生态遭受破坏

  12.2.3 违法作业屡禁不止,禁渔区线作用日渐势微

  12.2.4 渔业权益斗争纷繁复杂,作业渔场不断缩小

  13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3.1 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

  13.1.1 最大持续产量(MSY)

  13.1.2 最大经济产量(MEY)

  13.1.3 最适持续产量(OSY)

  13.1.4 总许可渔获量(TAC)

  13.2 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3.2.1 渔业资源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13.2.2 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

  14 共享资源管理与海洋权益维护

  14.1 港澳台的渔业状况

  14.1.1 香港和澳门

  14.1.2 台湾省

  14.2 南海周边国家渔业状况

  14.2.1 越南

  14.2.2 泰国

  14.2.3 马来西亚

  14.2.4 新加坡

  14.2.5 印度尼西亚

  14.2.6 菲律宾

  14.3 共享资源的管理对策

  14.3.1 北部湾

  14.3.2 南沙海域

  14.4 南沙群岛海域渔业的发展

  14.4.1 西南部陆架区底拖网渔业

  14.4.2 岛礁海域渔业

  14.4.3 大洋性中上层鱼类

  14.4.4 养殖渔业

  14.4.5 海洋生物药用资源开发

  14.4.6 热带观赏鱼资源开发

  附录A 南海水产研究所历次渔业资源调查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式

  参考文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