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灸

百科

"节气灸"是规知终低逐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

"节气灸"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为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在传统防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的地位。

  • 中文名称 节气灸
  • 优势 简、便、验、廉
  • 运用人群 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
  • 领域 传统防病保健
  • 方法 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

方法

  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言础拉阶居移,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是"节气灸"主要的刺激方法。时令节气是"节气灸"的时间条件,是反应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节气灸",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属也效半原字鱼伟六走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时序各有四诗育不同的主气,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人与自然相应,人体内在的阴阳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来自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时期,人与此相应,也会表现出阴阳变动更为明显甚至剧烈之势,如果人体内在的自稳功能不能对此作出适当的反应,及时富有门真氢非供地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相适应,就会出现阴阳浓将白改失衡的疾病状态。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动荡之时,正是久病、年老、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假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360百科法调节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格成让实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则有助于防病保健。"节气灸"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它是从整体角度全面手降南妈安盐综合考虑人与环境的联系,以及环境特殊变化与人的气血阴阳关系的。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预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扶正固本方法。当机体的元阳充盛,整体调节能力就会明显提高,依"天序"阴阳变化而显露的疾病端倪就会被机体自卫味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

原则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节气灸"除应季应用以外,还有一种是遵循"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反季节的防治思路。比如夏季"三伏"天进行艾炷灸,贴敷肺俞、大椎等益护毛例春标问穴,防治冬季易发的哮喘、"慢支"等病。这是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规律,人体阳气在临是师执预春夏季多旺,秋冬季多敛。久病易伤阳,冬季之裂员曲转聚孙敌查毛意顺时,本不旺之阳受法步怎料江点自然界影响更加虚衰,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故疾病纷纷在面排即另房袁剂常讲块故冬季加重或诱发。若反季节在夏季利用"节气灸"防治,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纸课滑我土皇发较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温元阳、化宿疾、平衡阴阳消除病根的目的。因此临床上许多在冬季加重或诱发的慢性疾病,如果能提前在夏季治疗,往往可获特效。

具体选穴

  "节气灸"常选配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足三里、来自三阴交、大椎等。一般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分别选择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阴阳变化明显的时候施用,艾灸多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灸。一般而言,"节气灸"只要使用得当,往往可以达液永附打本及尼发测村三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

  在常用的"节气灸"中,冬至前后的"关元灸"应用频率较高。许多人在冬至前后施用关元灸预防中风、感360百科冒等多种疾病并达下村米试夜难医单歌声执到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汉帮括程云留往调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关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肾固本,二可树空国落温调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此外,春分的曲池"节气灸"预防眼病;秋分的足三绿同长动马出里"节气灸"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等,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的"节气灸"方法。

基本理念

  一、节气的含义

  节气是中国农历(实际是跟阳历最吻合)的一部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节气的来历

  人类根据太阳,月球及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年、月、日,和 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春夏秋冬的法则,从而形成了历法。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就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属领增定排府诗型县吃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为变化特征。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半者误名护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端向换望留开据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损优盾门止观鲁仍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一测促钱会件兰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三、二十四节气划分

者落器为林源视提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有六个,每个月有两个,前者为节气,后者为中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5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屋阶免北气后不差1~2日,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每个节气的命名也很有意思,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所以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诉与提投映了四季的开始。以失新夏冬有"二至",夏至、冬刻问能够岁气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但也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其它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逐氧凯责穿护足期翻乙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按先后顺序分别是: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下面是一首节气诗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节气是由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转规律产生而制定的,是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以及其他星体的空间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同时造成宇宙能量的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在节气前后波动最大。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言:"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侯,气亦同,合有七十二侯,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节气炙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天"的变化自然影响人体,而节气对人体影响有两个方面:1、由于节气前后气候变化比较大,一个人如果有旧患或宿疾,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就弱,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病情加重。据医学统计,心脏病、中风、哮喘等疾病多发于节气前后和半夜。因为当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超过身体的应变能力时,人就会生病。这正是《黄帝内经》所讲的"邪之所腠,其气必虚"。2、 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干预,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节气灸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功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的典范。通过做节气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这样,当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五、节气对不同地域的影响

  节气是中国农历的内容之一,它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中国中原地区,所以准确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季节变更和气候变化。但并不是说它只影响和适用于中国中原地区或者中国,因为节气是由太阳、地球、月亮及其他星体的运行规律而产生,所以其宇宙能量的变化同时影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不分南半球北半球,也不分东半球西半球。

  六、灸法

  节气灸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和艾叶的温经散寒止痛作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在医学专著中,灸法最早见于《内经》;《孟子·离娄》也曾记载:"今人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灸法不但对寒性疾病和虚证有很好疗效,同时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灸法也有多种形式,有艾条灸、艾柱灸、药物灸、三伏灸、节气灸等等。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灸法常常能获得奇效。节气灸就是利用节气这个特定的时令节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选取不同穴位进行灸疗的特殊灸法。

  七、节气灸的作用

  节气灸是利用燃烧着的艾绒产生的热刺激和艾叶得温经止痛作用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建立人体的平衡系统与大自然的系统相适应,从而治愈疾病、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

  八、节气灸的临床应用

  节气灸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节气灸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内科疾病:治疗与预防中风;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胃痛、胃胀、腹泻、呃逆;糖尿病、肥胖病、胆固醇高、甲亢;阳痿;慢性肾炎。

  外科疾病:颈椎病;急、慢性腰扭伤;各种关节炎;荨麻疹(风瘼)。

  妇科病症: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

  儿科病症: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小儿发育迟缓。五官科病症:过敏性鼻炎(鼻敏感)。

相关介绍

  "节气灸"是在特定时令节气进行温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它典型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致宜"的防治思想。

  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温灸可以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激发与调动机体的潜能,健身防病。"节气灸"以其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为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沿用至今----卫生部已将此法批准为"绿色疗法"。

  节气灸主要灸八大保健穴:神阙、气海、关元、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百会。

  特定的时令节气主要是指二十四节气这一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2月3-5日 督脉:大椎、命门、肺俞、肝俞、 任脉:关元、神阙、中脘、太冲

  雨水(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2月18-20日 督脉:大椎、肾俞、肝俞 任脉:期门、关元、神阙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

  3月5-7日 督脉:大椎、肝俞、肾俞 任脉:合谷、太冲、关元、神阙、中脘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

  3月20-22日 督脉:大椎、肝俞、命门、脾俞 任脉:关元、神阙、中脘、膻中、太冲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4月4-6日 督脉:大椎、至阳、命门 任脉:鬼哭穴、足三里、合谷、关元、神阙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4月19-21日 督脉:大椎、百会、命门、心俞 任脉:关元、神阙、神门

  立夏(为夏季的开始)

  5月5-7日 督脉:大椎、心俞、肾俞 任脉:关元、神阙、膻中

  小满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5月20-27日 督脉:大椎、肾俞 任脉:关元、神阙、足三里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6月5-7日 督脉:大椎、脾俞、心俞、命门 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劳宫

  夏至(夏天到了"至"到的意思)

  6月21-22日 督脉:大椎、至阳、命门 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未最热)

  7月6-8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 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大暑(大暑是最热时节)

  7月22-24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 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8月7-9日 督脉:大椎、肾俞、脾俞 任脉:关元、神阙、中脘、章门、太白

  处暑(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8月22-24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 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9月7-9日 督脉:大椎、肺腧、肾俞、脾俞 任脉:关元、神阙、足三里、中府

  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9月22-24日 督脉: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 任脉: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合谷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10月8-9日 督脉:大椎、肺腧、肾俞、八髎 任脉: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0月23-24日 督脉:大椎、脾俞、肾俞 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11月7-8日 督脉:大椎、肾俞、京门 任脉:涌泉、神阙、关元

  小雪(开始降雪,小表降雪的程度 )

  11月22-23日 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 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大雪(开始降雪,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12月6-8日 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 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

  12月21-23日 督脉:大椎、肾俞、脾俞 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小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未最冷)

  1月5-7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 任脉:神阙、关元、膻中

  大寒(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月20-21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 任脉:神阙、关元、膻中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