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钩栲,别名:钩栗、藏采、硬叶栎、大叶锥栗、巢钩子、来自长甜槠子、(木都)子、栲槠、猴栗、木栗、猴板栗。乔木,高达30米。产于富宁、广南觉矿业检,生于海拔1000-1550毫守顾期效按拿说米湿润的山地疏林中。
- 中文名称 钩栲
- 拉丁学名 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来源
药材半回左江团安区军沙编什基源

钩栲(5张)
顾收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

钩栲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壳,种子晒干,研粉。

钩栗
形态
乔木来自,高达30m。树皮暗灰色或红褐色;浅纵裂;幼枝无毛,皮孔微凸起。叶互生;叶柄长1.5-3cm;叶片厚革获班尔质,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40cm,宽5-20cm,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或近对称,边缘中部以上具锯齿,分输接振底叶下面被红褐色或灰棕色鳞秕,老叶下面通常灰白色,羽名达东优某电打点状侧脉15-18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较疏散,对长15-20cm;雌花序长可在达30cm,花序轴无毛,雌花单生于总苞内。
果序长达10-20cm,360百科无毛,壳斗具1果,球形,连刺径6-8cm,4瓣裂,壳斗壁厚3-4mm,刺长1.5-2.5cm,多次分枝,基部汇全生成束,全部遮盖壳斗,刺密生;坚果为顶部压扁圆锥形,直径2-2.8cm,高1.5-1.8cm,密生褐色绒毛,果脐与果底部几同大。花期4-5月,果期翌年8-10月。

钩栲(10张)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1600的山地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
分布于安徽、来自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360百科东部等地。
性味
甘;性平
吸菜台功能主治
厚肠;止痢
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
。主痢疾
《浙扛天目山材战非士确施药植志》:"治痢疾:果实(去壳)用水磨法制成淀粉,晒干。服时取淀粉用温开水调成浆状,加糖,再用拂水冲热服。"
用法用量
内服:研粉,15-30g,沸水冲。
可以加入适量棉素各关半白糖热水冲服。
附方
治痢疾:果实(去壳)用水磨法制成淀粉,晒干。服时取淀粉用温开水调成浆状,加糖,再用沸水冲熟服。
用途
木材供建筑、车龙调项船、家具等用材;种子含淀粉25-30%,可食用或酿酒;树皮含单宁6-7.4%,是栲胶原料。
文献来源
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1873); A. Camus(1929); 陈嵘(1937)*; 图鉴(1972)*; 徐、任(1975)*.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