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

百科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是2009年中国社会来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李继凯

  • 中文名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
  • 定价 58.00元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继凯
  • 出版时间 2009-12-1

内容简来自

  本书旨在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国文学,从打士文化创造的有无、大小、方式、形态和性利胶款我张质等等角度,给予整体性360百科的把握。本书认为,这一世纪的文学总的来说具有崭新的文化创造,在对新文化的不同形态(如民主文化、科学文化、自由主义文化、重建的民族主义文化、理想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等)的追求中,经历了非常艰难曲折的过程,并且这一建构的过程在背种伯品动劳新的世纪里仍会继续。本书一方林践院阳将促太随宗风怀面尽量从具体的个案分析中见宏观大势,从微观中见出实在的创造之迹;另一方面,又具有整体思考和把握,不能淹没在具体的材料或个案之中。本书体现了对远者门文化建设和人文学科前沿的关切,尽可能多所借鉴和融会,强调创新意识,努力实现文学研究向文化学和创造学的层次深入,并注意文学与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向交流和影响。总之,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的探源与分析,亦可作为社会和人生的镜鉴和文化建设规划家量完兰尔移饭杆才良的参考。对从事现当代文化、文学研究的学者尤其是对青年学子当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李继凯,1整巴大957年生,男,江苏宿迁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第序亮似命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以及《中国文学年鉴》编委等。著有《民族魂与中国人》、《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全人视境中的观照》、《中国近代诗歌史论》江医在罪李井老后、《新文学的新分析》、《墨舞之中见精神》、《才子的书缘》等多部,主编或编选有《解析吴宓》等多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教学诗望呼宪等奖励10多次。

图书目录

  绪倍吸这续顺己论 世纪之碑的铸造

  第一节 文艺文化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阐释

  第二节 从文化三层面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

  第三节 比较文化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第一章 新文化语境和新文学创造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语境识督与新文学创作

  第二节 启蒙热与文学热的兴起

  第三节 新文学的六大文化母题

  第四节 现代白话:语言革命的文化意义

  第五节 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的互动效应

  第二个每章 社团流派与文化创造

  第一节 综合性思想文化期刊与社团流派

  第二节 竞争来自和创造:文学社团与文学流派

  第三节 "百花齐放"与文化创造

  第三章 文学大师的文化创造

  第一节 文化创造的尺度与文学大师的定位

  第二节 不同类型文学大师的风范

  第三节 大师的360百科文化品位及其影响

  第四节 准型大师与诺贝尔文学奖

  第四章 各体文学的创新追求与文化创染玉祖棉下洋销改时质殖造(一)

  第一节 现代文学数常奏百且祖统道酸报了文体探索的先驱:以鲁迅为中心

  第二节 现代小说"三通"境界的追求:以张爱玲为中心

  丝教队第三节 双城书写:《病益至善边城》与《围城》之比较

 愿底 第四节 形象创新: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状那区初基他如牛班局象塑造

  第五节 创业文学的文学史价值:以柳青为中心

  第六节 现代话剧艺术的创造者:以曹禺为中心

  第五章 各体文学的创新追求与文化创造(二)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诗歌的文体创新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诗歌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绅士风与家常味的调和:以梁实秋散文为例

  第四节 现代散文的文化分析:以台湾女作家散文为例

  第五节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以当代文学的灾害书写为例

  第六章 世界化福任故往同进毫与民族化复合性的文化选择

  第一节 外来文化的"来而能化"

  第二节 翻译文学的文化创造功能

  第三节 会通中西的文学创作取向:以路遥为中心

  第四节 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的激活:以低复育究她案练西部文学为例

  第五节 民间评评照显药角种架金伟角文化与作家的文学创作:以沈绝针策士得使从文为中心

  第六节 顺数境鲁称候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追求:以回族文学为中心

  第七章 文学批评、媒体和文化创造

  第一节 文化视阈中的现代文学批评

  第二节 批评模式的建构:以新时期比较批革亚评为例

  第三节 内检师特在的渴望:主体性文论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感受性和原创性

  第五节 媒体传播与现代文学:以《新青年》为中心

  第八章 现当代文学教育与学科建构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高等教育

  第二节 文学史研究: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

  第三节 学术文化建设与现当代文学学科

  结束语 面对未来的文化心态和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