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评词,俗称"小书",是由明代弹词演变而成,流传于浙江杭州及周边地区的曲艺品种。
杭州评词演出时来自以叙事为主,演唱者自拉二胡伴奏,使用杭州方言说唱,同时360百科借助身势、表情、动作和醒木爱、折扇、手帕等道具来刻画人物。杭州评词的唱腔属板腔呢绝范体,演唱时讲究字古缩模盟小期正腔圆;基本曲调为"平调";唱词讲究逢双押韵,风格通老实断雷浓俗易懂。
2008年6月14日,杭州评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 杭州评词
- 外文名 小书、文书
- 始兴年代 明代
- 流行地区 杭州
- 经典书目 《白蛇传》
历史沿革
据明代杭州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载:"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据此一般认为,杭州评词即由明代的"弹词"(弹唱词话)衍变而成,来自清代初期称"文书"。清末范祖述《杭俗遗风》载:"此类说书,多在小茶肆中。一人立于高台上防群外,手执胡琴,自说自唱自拉。所唱之书,大都《珍珠塔》《玉蜻蜓》等。亦有编成七字句,唱说隋唐360百科东西汉者。究其实,乃南词之变相也。"称其为"说雨杆止语赵贵击唱书",系"南词"的一支。
清乾隆年间,已出现朱宝荣等杭州评词名艺人。至嘉庆、咸丰间,杭州评词开始兴钢深希沉旺。至同治、光绪年间,艺人的演唱活动已十分活跃,其些从演唱形式和内容更为市井化。其时为杭州评词的鼎盛时期,艺人演唱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他旧且身甲照与主封 1915年,杭州评词艺人的行会组织"杭州评词普育社"成立,杭州评词名艺人赵云麟任社长,社址设于杭州扇子巷玉楼春茶店。同时,以杭州评词艺人刘炳祥为社长的另一艺人行会组织"杭州评词广裕社"也相继成立。杭州评词出现了两个行会组织,在艺术上相互竞争,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杭州评词艺术的发展。杭州评词的演出场所遍布杭城及周边地区,杭州城内较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杭州评词演京笔安际女够思息介湖家出场所有江干的"碧雅元外应受留行起试轩""海月楼""红绿"和上城的"凤山""悦来""顺风"等茶楼书场。
民国时期,浙江省立民众教育馆、杭州市政府于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着读5年、1936年先后举办了六期"说书人训练班"和"游艺人训练班",有45位杭州评词艺人参加培训。
20世纪30年代后期,杭州评词的行会组织解体。1945年杭州评词艺人加入"杭州评院记坏饭内年情有试情开话温古社",延续至1958年杭州曲艺团建立,杭州评词艺人来锦贤、金荣堂、胡正华、郭月英等人成为该团杭州评词演员。
解放后,杭州评词艺人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引导,积表确概构秋易极深入生活,艺人来锦贤于1952年放弃高额的经济收入,参加浙江省文联创作组到新登县农村深入生活,编写新节目。
1955年,杭州评词艺人金荣堂和他的学生郭月英参加杭州曲艺实验组,大胆尝试艺术改革,由传统的单档表演改变为男女双档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1958年5月,杭州首届曲艺会演及8月举行的浙江省首届曲艺会演在杭州举行。杭州评词曲目参加了省、市首届曲艺会演。
195夫苗指建核风参设9年4月,浙江省音乐、舞蹈、段曲艺、木偶戏会演在杭州举行。杭州曲艺团杭州评弹名演员来锦贤演出杭州评词《江南之火》并获奖。
20世纪部山卫古60年代初,杭州评词在杭州船急往报演出活动甚为活跃,曾移植、改编现代长篇书目《苦菜花》《红色娘子军》等演出。
1968年4月,想胜杭州评词由老艺人整理记录的传审抗换布那京统曲目资料在杭州曲艺团被焚毁。
1969年3月,杭州曲艺团被迫解散,杭州评词演员下放工厂劳动。杭州评词至此停演。"文革"后仅存胡正华、郭月英二位老艺人坚持演唱。
艺术特点
表演形式
杭州评词表演时,演唱者自测沙缺该免岩末犯奏二胡说唱(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二人分奏二胡、琵琶坐着表演的),用杭州方言说唱,又说又唱,以叙事为主,时而为书中人物代言,辅以书中人物的身势、表情及摹拟动作,时而又回到唱书复之缺措宣顺阿号温将人的身份表述故事中的情景,夹叙夹评,一人多角,"跳进跳出",运用不同的声音语调来刻画不同的人物。
说唱道具
杭州评词艺人把书台、说唱书道具和用物,尊称为"八宝":
第一宝:自尊台,即说书台。因为说唱书负有高台教化的责任,
坐上这个书台,首先要尊重自己,不能胡言乱语。
第二宝:遮羞布,即书台上的桌围。因为艺人不能让听客看见自己的脚,桌围正好把脚遮住。杭州评词艺人的桌围十分考究。如艺人来锦贤因为说《双珠凤》出名,听众自动集资,为他绣上"杭州评词普育社""来锦贤"字样桌围,由书场保管,每天围上。
第三宝:没二椅,因为台上只有一把艺人坐的椅子,不可随意增加。
第四宝:生机壶,即艺人用的茶壶。万一偶尔忘记书词,可以端起茶壶喝上一口,争取时间,便于记起书词,或作适当的删节,使得不露破绽。
第五宝:二胡,杭州评词艺人说唱书用的乐器,放在桌上,要唱时可以随手取用。
第六宝:没大小,即说书人用的一块手帕,既可当做圣旨、皇榜、告示、书信、锦囊等模拟性的道具,也可以当做包脚布比画。第七宝:止语木,即醒木。当台下有人唧唧喳喳时,醒木一拍,可让听众止语听书。也可以代替皇上龙案上的"镇山河",元帅虎案上的"虎威"和县老爷公案上的"惊堂木"。
第八宝:万能扇,即折扇,可模拟性地作为十八般武器,以及将令、旗蟠等一切物件道具,均可用折扇代替。当然,折扇也可用来为书中人物扇风凉。
唱词曲调
杭州评词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式,少量三、五句式,逢双押韵,有时加衬词,词句通俗易懂。基本曲调称"平调",唱腔依内容、情绪、字声变化。在"平调"中又有"喜调""怒调""悲调"之分,强调字正腔圆,属板腔体。
伴奏乐器
杭州评词音乐的伴奏乐器,最早是评词演员用一把二胡自拉自唱,而且只奏过门,不伴腔,有时也只在说表中奏几个单音,借以烘托气氛和加强语气。
杭州评词演员所用的伴奏乐器,是古代少数民族传入的拉弦乐器--"马尾二胡"。不过,几位知名杭州评词演员所用的二胡,不是普通的二胡,而是用名贵的檀香木取材制成,二胡柄上雕有龙头装饰,胡琴以蟒蛇皮绷成,拉奏起来发音浑厚明亮,音韵优美华丽,给听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
艺术流派
民国时,评词艺人多达八十来自余人。知名的评词艺人有杨奎360百科坤、陈云麟、杨荣广杨耀庭、徐桂棠、赵树麟、邵庆云等。赵云麟等还发起组织"评词普育社";杭州评词艺人刘炳祥同杀放治加龙超优某气时在余杭成立了"评词广育社"。两个行会组织的成立,对杭州评词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久,评词演唱便出现了杨(炳坤)派、罗(永祥)派、戚(玉堂)派三种不同的艺术流派。
以评词艺人杨炳坤为首的"杨派",精于演技,表演得干净总者里英领步均冲利落、风度大方,善于演唱《粉妆楼》《麒麟豹》一类的长篇武书。
以评词艺人罗永祥为首的"罗派",不仅从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誉满杭城的评词名家龙虎(艺名)那里继承了善于说表的特点,而且唱腔柔美、委婉,以描写细腻取胜,善唱诸如《白蛇传》《双珠凤》等文书。
以评词艺人戚玉堂为首夫未丝危磁龙渐圆的"戚派",长于说表,唱腔道劲、激越,尤其注重吟唱诗词赋赞。擅长说唱《乾隆下江南》《粉妆楼》等书。
经典书目
杭州评词的书目分两类:
一类为短篇唱段,称"提唐诗",又称"开篇",全部用七字韵文演唱。有《韩信问卜》《江边老渔染富妈例括松守翁》《西湖十景》《西厢记浓商菜》,以及运用杭州俗语、歇后语组成的《半字开篇》《滑稽开篇》等等。多数开篇反映杭州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象。
另一类称为"正书",即传统长篇书目,一部长篇书目内何切儿影记护取可唱一至二个月。有《双珠凤》《珍珠塔》《六美图》《八美图》《九美图》《十美图》《玉蜻蜓》《白蛇传》《青蛇传》《白鹤图》《文武香球》等四十余部。其中,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杭州的《白口厚卷河述一怕伟蛇传》《青蛇传》尤为精彩,情否明名销影装想显给落节、细节有别于其他曲种、剧种的增员阻官展同题材作品,独具杭州地域特般十难色。
流行地区
杭州评词角受扩黑相入流传于浙江杭州及周边地区。
传承保护
流传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转型,传播手段的发展以及口构轴质依害负一批头传承的局限等原因,杭推材主州评词也和其他非物质文欢科化遗产一样濒临失传的危险。
一是杭州评词这一曲种已后继乏人。随着胡正华、郭月率殖旧全记树坚英二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逝世,杭州评词的传承变得异常艰难。
二是与杭州评词相关的文本、书目、老照片等资料仍在流失。1960年,杭州市曲艺家协会发动整理的杭州评词《白蛇传》等记录资料,早已散失。1982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召脱界分影剂演开评词《白蛇传》座谈会时,当时由六十二岁的销直毛销香律某细控评词老艺人金荣芳(金荣棠之弟)口述,录制了二十五硫省均注其盒录音带,初步整理了《白蛇传》脚本十六万字。录音带早已销毁,脚本是否保存,一时也难找寻。
三是至今尚无专业的管理和保护机构,缺乏具有学术水准和研究功底的人士,缺乏有计划、有规划的专项投入。
保护措施
截至2008年,杭州市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当时健在的"杭州评词"艺人胡正华进行声像资料抢救性拍摄,并对其进行传承入重点保护;对"杭州评词"书目《白蛇传》唱词进行记录整理,并收集装订成8开近800页的资料集;制作"杭州评词"申报文本和DVD申报片。
2013年,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成为"杭州评词"的保护单位。2014年,贺镭被单位指定为杭州评词的青年传承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获得"杭州评词"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传承人物
胡正华(1926一2011),杭州市人,评词艺术家,是20世纪70-80年代初最后一位评词演员,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评词代表性传承人。19岁登台演唱杭州评词,说唱和表演都很拿手,他最拿手的《白蛇传》堪称经典,并且他还善于编剧本,艺术风格独特。"文革"期间被迫转行到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工作,1984年退休。主要演唱的书目有《十美图》《白蛇传》《八美图》《双珠风》《于谦》等。
贺镭,男,浙江杭州人。国家二级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员,主要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评词。2010年获江浙沪笑星电视邀请赛钢奖。创作并表演的小品《家人外人》,获2011年第七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先后获省曲艺杂技魔术节表演银奖(2009年,2012年)。获2015年省第五届曲艺新作会演创作与表演金奖。
入选非遗
2008年,杭州评词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