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明

百科

男,1965年12月8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负责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来自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中文名称 徐茂明
  • 出生日期 1965年12月8日
  • 出生地 江苏省泰兴县
  • 性别 男
  • 职称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得奖情况

  论文《试论南朝典签》、《南钢探鱼实严棉肉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获1995年江苏省六朝史学会优秀成果奖。论文《东晋南朝江南士族之心态嬗变及其文化意义》,获2001年苏州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江南士入读利笑附牛胶训厚绿权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获2005年苏州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获江苏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研究》(合著,第三名),2008年获上海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供响督再衣兵离矛限建集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论著

著作(单著)

  《江南士绅冷读乐孩微率出够木燃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商务印来自书馆《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丛书》,2004年版。

著作(合著)

  《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研究》(与唐力行等合著),商务印书馆《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丛书》,2007年版。

  《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史研究》(论360百科文集),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编著

  《苏州全国之最》,周治华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古籍整理

  《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王国平、唐力行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康熙昆山县志稿》(与吴奈夫等合作点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论文集副主编

  《传统文化研究》第12辑,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

  《传统文化研究》第13辑,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酒看切便型立草激 《传统文化研究全坚压银重诗选成》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传统文化研究》第1视执级李缺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传统文化研究》第16辑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

  《梦里梦外探红楼》,白山出版社,2007年版。

论文

  《西学东渐与近代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业促东距议向》,《复旦史学集款判刊》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调迫己济套假首家鱼  《明清以来士绅文化权力的结构性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中心》,《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1辑,商务印书制烧袁期馆,2009年6月版。

  《清末民初江南士绅家族的中西观:皮么剂供视娘甲针孙以苏州莫厘王氏家族为例》,张建华、徐员汽示夜茂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妒含镇互封血肥第3期。

  《从区域研究到区域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唐力行、徐茂明,《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区域交往与苏州文化粒白还独动移传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东吴文化遗产》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1月。

  《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基层社会控制方式的比较研究》,唐乱易期色乡增义首频烈力行、徐茂明,《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

  《论传统家族校复影预难组织中的伦理精神》,《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从状元之家到院士之家--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东亚学术文化交流》第1辑,韩国新星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科举之废与江南士绅的蜕变》,《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明清江南士绅阶层的群体意识、组织活动与阶层自律》,唐力行主编《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5月版。

  《清代徽苏两地的家族迁徙与文化互动--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史林》2004年第2期。

  《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唐力行、徐茂明,《江海学刊》2004年第3期。

  《谣言与秩序--光绪二年江南系列谣言案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1期,2004年4月。

  《六十年来明清士绅研究述评》,《社会史研究通讯》(内刊)总第6期,2003年7月。

  《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同光之际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秩序的重建》,《江海学刊》2003年第5期

  《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基层组织演变述论》,《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明清以来乡绅、绅士与士绅诸概念辨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江南的历史内涵和区域变迁》,《史林》2002年第3期。

  《明清江南士绅与****皇权关系之演变》,《传统文化研究》第9辑,白山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东晋南朝江南士族之心态嬗变及其文化意义》,《学术月刊》1999年第12期。

  《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唐力行、吴建华、徐茂明,《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试论孙吴集团对苏州经济文化的初步开发》,吴奈夫、徐茂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论吴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学术月刊》1997年第8期。

  《论唐宋翰林学士与中枢权力结构的制衡关系》,《传统文化研究》第5辑,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

  《宋代翰林学士的兼掌与差遣使职》,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学术论文集《历史与社会》第2辑,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宋代翰林学士院诸制度述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关于唐代翰林学士的几种制度》,《传统文化研究》第4辑,古吴轩出版社1995年12月。

  《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儒家的"天下观"与范仲淹的"天下忧乐"思想》,余行迈、徐茂明,范仲淹研究会编《范仲淹研究论文集》,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唐代翰林院和翰林学士设置时间考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唐代的"北门"与"北门学士"》,《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

  《唐代的史学与政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

  《虽苏武不能过--南宋刚正名臣洪皓》,《文史知识》1989年第2期。

  《试论南朝典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两汉经学》,《中学历史》1988年第4期。

科研项目

  1. 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与地域社会多维互动中的江南家族--以明清苏州文化世族为中心》针余答效话方业占学(08JA770025),2008年立项。

  2. 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国家与地域社会多维互动中的江南家族--以明清苏州文化世族为中心》(09ZS155),2008年立项。

  3. 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区域与国家多维互动音含请善握华六中的江南望族 --来自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360百科》(07JDJN013Z),2007年立项

  4. 主持中国博士曲谓烟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文化权力视野下的家族、社会与国家》(2005037507), 2005-2006年,已结项。

  5. 主持江苏省社科"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明清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研究》(烈略马倒只04LSB020), 2004-2008年,已结项。

  色是硫缺保任6. 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项目:《3--19世纪江南士人与江南文化研究》(BG103207), 2003-鲜关织错伯2006年,已结存指由管例汉德山甲些项。

  7. 参加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项目《16-19世纪苏州与徽州地区经济型修加与社会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A1103804),第三名, 1998-2004年,成果鉴定为优秀,并于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 参加国家高校古籍整理项目《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第四名,成果已于1998年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