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

百科

《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是200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臧峰宇

  • 中文名 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臧峰宇
  • 出版时间 2009-8
  • 装帧 平装

内容来自简介

  《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以人学为视角的当代解读》以人学为视角考察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思360百科维方式与价值诉求,在综合审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本解读与当代审视内在融通等研究方法,将马克思哲学变革以及马克金聚扬零界领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分工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共产主义理论、时间论、正义论、人类学理论等纳人马克思政治哲学世对察威的总体框架,致力于丰富马克思政治哲学应有的理论视域。在澄清马克思政治哲学内在生成机制的同时,谋求规范建构,力图综合创新,确立"引论"的够常便场续另今双燃区时代意旨,致力于探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视界,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首量稳实染所标东人学理路,思考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内涵,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与时俱进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臧峰宇,1978年生,辽宁沈阳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辽宁大学哲学硕士。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曾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作短期学术访问。主要从事马克思住内安未端兴叶新陈支主义哲学史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央编译局重大委托项目等5项,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曾在《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合著有《社放养水海鱼此会公共性研究》、《当代中国价值论与相关问题研究》,译著有《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子球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水历川》、《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合译)。曾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9)。

目录

  总序

  来自导言:视域、思路与方法

  一、政治哲学视域与人学考察思路

 360百科 (一)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视域

  (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考红怎如密胶

  (三)价值诉求与当代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概况:归纳与阐发

  (二)国内研究趋势:重审与建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的方法

  (二)政治理修济读只之水析府达兰卫想、政治实践与政治价值达啊群负增资杆杆检多维透视的方法

  (三)文本解增值黄露特读与当代审视内在融通的方法

 紧迫推限 第一章 西方政治哲学的人性思辨传统

  一、西方政治哲学的人性规定

  (一)西方政治哲粒故强初担环几齐学的人性根基

  (二)人性善恶与政治哲学假设

  (三)人性弊端与政治制度建构

  二、西方政治哲学的致思路径

  (一)普遍主义的应学检然思辨

  (二)理性主孙环一因攻诗水滑影义的哲学传统

  (三)社会契约论及其超

  三、西方政治哲学的价众外烈等举州京值诉求

  (一)政治价值及其形而上意蕴

  (二)人性价值视域的政治正义

  (三)政治正义不可或缺之两单停身美离首顶首被即待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人学变革的政治维度

  一、从政治理想视角看马克思哲学变革

  (一)马克思政治理想的历史起点

  (二)形而上学"颠倒"的关节点

  (三)唯物史观与政治理想的发展

  二、从政治实践视角看马克思人学变革

  (一)马克思人学变革的历史语境

  (二)马克思人学变革的政治视域

  印护座复金们(三)马克思人学变革的今画散卫齐神即粒实践审视

  三、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视野

  (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现代性维度

  (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人学根基

  (三)现代性批判的听玉存厚实质:资本批判

  第吸或开执洲费厚意出三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经济学-人学反思

  一、从政治价值视角看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人的价值"与物象化逻辑

设般哪因减加  (二)物象化视域中"人"的规定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解读

  二、从旧式分工视角看资本的价值贫困

  (一)马克思分工概念的政治意蕴

  (二)分工的两重意义与人的个性

  (三)扬弃分工与资本的价值批判

  三、超越市民社会的人际和谐交往图

  (一)马克思龙席候置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论域

  (二)作为唯物史观的市民社会历史观

  (三)市民社会的扬弃与人际和谐交往

  第四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共产主义一人学阐释

  一、共产主义理论的人学定位及其发展

  (一)共产主义理论的演进与径源妒让苗何者宪复对距定位

  (二)共产主义的基础与入学向度

  (三)超越政治:共产主义的前景

  二、超越分配正义视域的"自由时间"

  (一)自由时间的拥有何以可能

  (二)如何超越分配正义的困境

  (三)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正义观的根基、实质与表述

  (一)马克思正义观的人性根基

  (二)正义的两重维度与三种表述

  (三)政治哲学冀望的现实正义

  四、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类学语境

  (一)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研究缘起

  (二)古代社会政治与无功利交往

  (三)原始共同体复归的人学根据

  第五章 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借鉴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视界

  (一)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何以"在场

  (二)马克思哲学当代性与当代政治哲学

  (三)马克思政治哲学与社会发展问题域

  二、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人学境界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为中国革命所选择

  (二)中国化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探索

  (三)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

  三、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视域

  (一)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发展的理论参照

  (二)完善和谐社会发展的政治哲学规定

  (三)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新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