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第2版)

百科

本书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网络规划设计师级别的指定参考用书。本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己上植续手系促望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的所有知识点,给来自出了网络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对于网络规划设计论溶护文试题,本书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际类笑结值述刚静溶论文范文。

  • 中文名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第2版)
  • 定价 89元
  • 作者 张友生、王勇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302368786

基本信息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第2版)

  作者:张友生、王勇

  图书详细信息:

  IS来自BN:9787302368786

  定价:89元

  印次:2-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4-7-15


  

图书简介

  本书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网络规划设计师级别的指360百科定参考用书。本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的所有知识点,给出了网络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对于网络规划设计论文试题,本书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

  阅读本书,就源华时套白效划曲品菜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带有知识注释的考试大纲。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的分布、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月亲理席半调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本书可作为网络工程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学习志笔置用书,作为网络规划设计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还河家看留波思可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值鲁师的教学和工作参考书。

前    言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和原人事部联合发布的国人部发39号文件,把网络规划设计师开始列入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为“软考”)系列,该级别的考试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并且与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并列为高级资格。这将为培养专业的网络规划设计人才,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起到巨大的作用。

  1.目的

  作为一个刚刚开考的级别,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将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考试。主要原因是考试范围比较广泛,除涉及来自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所有课程外,还有数学、外语、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课程。该考试不但注重广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在网络规划设计相关的知识领域中,试题的难度会比较大。总之,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网络规划设计实践经验。

  根据希赛网的调查,网络规划设计师考生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一本能全面反映考试大纲内容,同时又比较精简的备考书籍。网络规360百科划设计师平常工作比较忙,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用于学习理论知识,也无暇去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希望能通过学习一本书,从中找到解答试题的捷径,以及论文写作的方法。软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希望能有一本书帮助考生复习和备考,从而提高考试合格率,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的资洋华钱IT高级人才。

  鉴于此,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写和出版了本书,作为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的指定参考用书。

  2.内容

  本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最新的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的所有知识点,给出了网络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对于网络规划设计论文试题,本书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由于编写组成员均为软考第一线的辅导专家唱洲钢对形开方止从,负责并参与了历年的软考辅导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本书凝聚了软考专家的知识、经验、断云打适素则通例径注由心得和体会,集成了专家们的精力和心血。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又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考生来说,阅读本书就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必定会从中获取到新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本书,考生还可以清晰地把握命题思路,掌握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变化,以便在网践委齐础影络规划设计师考试中洞察先机,提调向便高通过的概率。

  3.作者

  希赛教育专业从皮尔再否事人才培养、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图书出版,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特别是在在尽福剧训权酒庆且为示数线教育方面,稳居国内首位,希赛教育的远程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推广。

  希赛教育软考学院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顶级培训机构,拥有近20名资深软考辅导专家,负责了高级资格的考试大纲制订工作,以及软考辅导教材的编写工作,共组织编写和出版了80多本软考教材,内容涵盖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各个专业,包括教程系列、辅导系列、考点分析系列、冲刺系列、串讲系列、试题精解系列、疑难解答系列、全程指导系列、案例分析系列、指定参考用书盾秋手丝系列、一本通等11个系列的图书。此外,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专家录制了软考培训视频教程、串讲视频教质传程、试题讲解视频教温汽卫督粮解满井之国验程、专题讲解视频教程等4个系列的软考视频。希赛教育软考学院欢让山粒三困的软考教材、软考视频、软考辅导为考生助考、提高通过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软考领域有口皆碑。特别是在高级资格领域,无论是考试教材,还是集握质型情式督注吸星在线辅导和面授,希赛教育软考学院都独占鳌头。

  本书由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编写,参加洋能着伟编写工作的人员有张友生、王军、王勇、谢顺、胡钊源、桂阳、何玉云、石宇、胡光超、左水林、刘洋波。

  4.致谢

  在本书出版之际,要特别感谢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的命题专家们,我们在本书中引用了各级别部分考试原题,使本书能够尽量方便读者的阅读。同时,本书在八来民话年补脱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高水平的资料和书籍,在此,我们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柴文强老师,他在本书的策划、选题的申报、写作大纲的确定,以及编辑、出版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希赛教育的网络规划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学员,正是他们的想法汇成了本书的原动力,他们的意见使本书更加贴近读者。

  5.交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且本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作者诚恳地期望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和帮助,对此,作者将深为感激。

  有关本书的反馈意见,读者可在希赛网论坛“考试教材”板块中的“希赛教育软考学院”栏目与我们交流,作者会及时地在线解答读者的疑问。

  希赛教育软考学院

  2014年1月

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  计口引错算机网络的概念 1

  1.2  兴话稳减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

  1.4  网络参考模型 4

  1.4.1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5

  1.4.2  TCP/IP体系结构 7

  1.4.3  协议/接口和服务 8

  1.5  例题分析 11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14

  2.1  数据通信概述 14

  2.1.1  基本概念 14

  2.1.2  传输指标 16

  2.1.3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8

  2.1.4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9

  2.1.5  传输差错 20

  2.2  数据通信系统 21

  2.2.1  通道速率的计算 22

  2.2.2  同步方式 23

  2.3  调制和编码 25

  2.3.1  模拟数据使用模拟通道传送 25

  2.3.2  模拟数据使用数字通道传送 27

  2.3.3  数字数据使用模拟通道传送 29

  2.3.4  数字数据使用数字通道传送 30

  2.4  多路复用技术 32

  2.4.1  频分复用 33

  2.4.2  时分复用 34

  2.4.3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35

  2.4.4  波分复用 36

  2.5  数据交换方式 36

  2.5.1  电路交换 37

  2.5.2  存储交换 37

  2.5.3  信元交换 41

  2.5.4  广播 44

  2.6  传输介质 45

  2.6.1  双绞线 45

  2.6.2  同轴电缆 50

  2.6.3  光纤 52

  2.6.4  无线电 55

  2.6.5  微波 56

  2.6.6  红外线 58

  2.7  检错与纠错 58

  2.7.1  奇偶校验 59

  2.7.2  海明码和恒比码 59

  2.7.3  循环冗余校验码 60

  2.8  例题分析 61

  第3章  网络分层与功能 68

  3.1  应用层 68

  3.2  传输层 69

  3.2.1  可靠性传输 69

  3.2.2  网络质量 69

  3.2.3  协议与控制 70

  3.3  网络层 70

  3.4  数据链路层 71

  3.4.1  组帧方法 71

  3.4.2  差错控制 73

  3.4.3  其他功能 74

  3.4.4  数据链路层协议 75

  3.5  物理层 79

  3.5.1  物理层特性 80

  3.5.2  物理层标准 81

  3.6  覆盖网与对等网 82

  3.7  例题分析 85

  第4章  网络互联设备 90

  4.1  网卡 90

  4.2  网桥 91

  4.2.1  网桥的工作原理 91

  4.2.2  网桥的功能 92

  4.2.3  网桥的类型 94

  4.3  中继器和集线器 95

  4.4  交换机 96

  4.4.1  常见的交换类型 97

  4.4.2  交换机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98

  4.4.3  第二层交换与第三层交换 99

  4.4.4  交换机堆叠与级联 100

  4.5  路由器 102

  4.5.1  路由器概述 102

  4.5.2  基本功能 103

  4.5.3  基本工作原理 104

  4.6  网关 105

  4.7  调制解调器 106

  4.7.1  调制技术 106

  4.7.2  ADSL Modem 107

  4.7.3  Cable Modem 108

  4.8  无线接入点 109

  4.9  例题分析 110

  第5章  局域网 114

  5.1  局域网概述 114

  5.1.1  局域网拓扑结构 114

  5.1.2  以太网 117

  5.2  访问控制方式 120

  5.2.1  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121

  5.2.2  CSMA/CD访问控制方式 122

  5.3  局域网协议 125

  5.3.1  体系结构与协议 125

  5.3.2  IEEE 802参考模型 126

  5.3.3  IEEE802.2协议 127

  5.3.4  IEEE 802.3协议 129

  5.3.5  IEEE 802.4协议 130

  5.3.6  IEEE 802.5协议 133

  5.3.7  三种网络的比较 135

  5.4  高速局域网 136

  5.5  无线局域网 140

  5.5.1  概述 140

  5.5.2  IEEE 802.11标准 141

  5.5.3  蓝牙技术 144

  5.5.4  常用拓扑结构 146

  5.5.5  应用前景 146

  5.6  虚拟局域网 148

  5.6.1  VLAN概述 148

  5.6.2  VLAN的实现 151

  5.6.3  VLAN的配置 153

  5.7  冗余网关技术 159

  5.7.1  HSRP协议 159

  5.7.2  VRRP协议 161

  5.7.3  GLBP协议 162

  5.8  例题分析 163

  第6章  广域网与接入网 171

  6.1  广域网的概念 171

  6.2  公用网技术 172

  6.2.1  ISND网络 172

  6.2.2  帧中继 173

  6.2.3  DDN网络 179

  6.2.4  SDH网络 181

  6.2.5  MSTP网络 181

  6.2.6  移动通信网络 183

  6.2.7  WiMax网络 190

  6.2.8  Ad hoc网络 192

  6.3  接入网技术 193

  6.3.1  拨号接入 193

  6.3.2  xDSL接入 194

  6.3.3  HFC接入 196

  6.3.4  光网络接入 197

  6.3.5  无线接入 200

  6.3.6  高速以太网接入 204

  6.4  例题分析 205

  第7章  网络互连协议 211

  7.1  网络互连概述 211

  7.2  路由算法 212

  7.2.1  静态路由概述 212

  7.2.2  动态路由算法概述 213

  7.2.3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13

  7.2.4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17

  7.3  分层路由 220

  7.4  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基本配置 222

  7.4.1  路由器基本配置 223

  7.4.2  路由协议比较 224

  7.4.3  RIP协议 225

  7.4.4  IGRP协议 228

  7.4.5  EIGRP协议 230

  7.4.6  OSPF协议 232

  7.4.7  BGP路由协议 243

  7.4.8  路由协议配置总结 246

  7.5  例题分析 246

  第8章  网络层协议 254

  8.1  IPv4协议 254

  8.1.1  分片和重装配 254

  8.1.2  IPv4数据报格式 255

  8.1.3  标准IP地址分配 257

  8.1.4  子网与子网掩码 258

  8.1.5  子网划分方法总结 260

  8.2  ICMP协议 261

  8.2.1  ICMP报文 261

  8.2.2  ICMP报文格式 262

  8.3  IPv6协议 262

  8.3.1  IPv6地址表示 263

  8.3.2  IPv6报头格式 264

  8.3.3  IPv6地址自动配置 265

  8.3.4  邻居发现与QoS支持 265

  8.3.5  IPv4向IPv6的过渡 266

  8.4  移动IP协议 268

  8.4.1  移动IP的概念 268

  8.4.2  移动IP的通信过程 270

  8.5  ARP与RARP 272

  8.6  例题分析 273

  第9章  传输层协议 281

  9.1  TCP协议 281

  9.1.1  TCP报文格式 281

  9.1.2  TCP建立与释放 283

  9.1.3  TCP可靠传输 284

  9.1.4  TCP拥塞控制 286

  9.2  UDP协议 291

  9.2.1  UDP数据报 291

  9.2.2  UDP校验 292

  9.3  例题分析 293

  第10章  应用层协议 298

  10.1  域名系统 298

  10.1.1  DNS名字空间 298

  10.1.2  域名服务器 299

  10.1.3  资源记录 300

  10.1.4  DNS解析原理 301

  10.2  电子邮件协议 301

  10.2.1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01

  10.2.2  邮局协议 303

  10.2.3  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协议 304

  10.2.4  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 305

  10.3  超文本传输协议 305

  10.4  文件传输协议 307

  10.5  远程登录协议 308

  10.6  网络地址转换 310

  10.7  应用代理 310

  10.7.1  代理服务器概述 311

  10.7.2  代理服务器的原理 312

  10.8  例题分析 313

  第11章  网络管理 318

  11.1  网络管理 318

  11.1.1  网络管理的定义 318

  11.1.2  网络管理模型 319

  11.1.3  网络管理的功能 323

  11.1.4  网络管理标准 324

  11.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25

  11.2.1  SNMP概述 325

  11.2.2  管理信息库 326

  11.2.3  SNMP原理 327

  11.2.4  SNMP的各种版本 329

  11.2.5  SNMP操作 329

  11.2.6  SNMP管理控制框架 330

  11.3  网络管理工具 332

  11.3.1  常用网络管理命令 332

  11.3.2  常用网络管理软件 334

  11.4  服务质量 335

  11.5  例题分析 337

  第12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 343

  12.1  网络设计基础 343

  12.2  网络分析概述 344

  12.3  网络系统的设计过程 344

  12.3.1  确定协议 344

  12.3.2  确定拓扑结构 345

  12.3.3  确定连接 347

  12.3.4  确定结点 347

  12.3.5  确定网络的性能 348

  12.3.6  确定可靠性措施 348

  12.3.7  确定安全性措施 349

  12.3.8  网络设备的选择 349

  12.3.9  机房工程设计 350

  12.4  网络设计的约束因素 350

  12.5  需求分析 352

  12.5.1  基本任务和原则 352

  12.5.2  需求获取技术 353

  12.5.3  需求分析 354

  12.5.4  需求说明书 357

  12.6  逻辑网络设计 357

  12.7  物理网络设计 359

  12.7.1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359

  12.7.2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360

  12.7.3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 361

  12.7.4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362

  12.7.5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363

  12.7.6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364

  12.7.7  管线施工设计 364

  12.7.8  电源防护与接地设计 367

  12.8  网络测试和维护 370

  12.9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 372

  12.9.1  常见的网络故障 372

  12.9.2  网络故障的判断和恢复 373

  12.10  例题分析 375

  第13章  网络资源设备 382

  13.1  网络服务器 382

  13.2  网络存储系统 383

  13.2.1  SCSI与IDE 384

  13.2.2  RAID 384

  13.2.3  磁带存储 386

  13.2.4  光盘存储器 386

  13.2.5  DAS技术 387

  13.2.6  NAS技术 388

  13.2.7  SAN技术 388

  13.2.8  数据备份 389

  13.3  其他资源设备 389

  13.4  例题分析 391

  第14章  网络安全基础 394

  14.1  病毒与木马 394

  14.1.1  计算机病毒知识 395

  14.1.2  病毒攻击的防范 397

  14.1.3  基于网络的防病毒系统 397

  14.1.4  木马 398

  14.1.5  恶意软件及其预防 398

  14.2  黑客攻击及其预防 399

  14.2.1  黑客行为 399

  14.2.2  拒绝服务攻击 400

  14.2.3  缓冲区溢出攻击 402

  14.2.4  漏洞扫描 402

  14.2.5  端口扫描 404

  14.3  系统安全基础 405

  14.4  公钥基础结构 406

  14.4.1  密钥管理体制 406

  14.4.2  证书应用 408

  14.4.3  常用的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 409

  14.5  电子签名和数字签名 412

  14.5.1  电子签名 412

  14.5.2  数字签名 412

  14.6  文件加密 414

  14.7  网络安全应用协议 416

  14.8  访问控制技术 416

  14.8.1  自主访问控制 417

  14.8.2  强制访问控制 418

  14.8.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418

  14.8.4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419

  14.8.5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419

  14.9  物理安全 420

  14.10  安全管理制度 421

  14.11  例题分析 421

  第15章  网络安全应用 429

  15.1  防火墙 429

  15.1.1  防火墙的概念 429

  15.1.2  防火墙的功能 430

  15.1.3  防火墙的优点和局限性 431

  15.1.4  防火墙的基本术语 432

  15.1.5  防火墙技术 434

  15.1.6  防火墙体系结构 438

  15.2  入侵检测系统 440

  15.2.1  入侵检测的原理 440

  15.2.2  IDS的功能 441

  15.2.3  IDS分类 442

  15.2.4  入侵检测的主要方法 445

  15.3  入侵防护系统 446

  15.3.1  入侵防护系统的原理 446

  15.3.2  入侵防护系统的种类 447

  15.3.3  网络入侵防护的特点和优势 449

  15.3.4  入侵防护系统面临的挑战 449

  15.4  虚拟专用网络 450

  15.5  ISA Server 452

  15.6  例题分析 455

  第16章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459

  16.1  性能指标 459

  16.1.1  计算机 459

  16.1.2  路由器 461

  16.1.3  交换机 462

  16.1.4  网络 462

  16.1.5  操作系统 463

  16.1.6  数据库管理系统 463

  16.1.7  Web服务器 464

  16.2  系统性能计算 464

  16.2.1  响应时间 464

  16.2.2  吞吐量 465

  16.2.3  系统可靠性 466

  16.3  系统性能设计 469

  16.3.1  系统调整 469

  16.3.2  阿姆达尔解决方案 470

  16.3.3  负载均衡 471

  16.4  系统性能评估 472

  16.5  系统故障模型 475

  16.6  系统可靠性模型 476

  16.7  可靠性设计 478

  16.7.1  冗余技术 478

  16.7.2  软件容错 479

  16.7.3  集群技术 480

  16.8  例题分析 482

  第17章  知识产权与法律法规 486

  17.1  著作权法 486

  17.1.1  著作权法主体 486

  17.1.2  著作权 487

  17.2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488

  17.2.1  著作权人确定 488

  17.2.2  软件著作权 489

  17.3  招投投标法 489

  17.3.1  招标 490

  17.3.2  投标 491

  17.3.3  评标 492

  17.3.4  法律责任 494

  17.4  其他相关知识 494

  17.4.1  专利权 495

  17.4.2  不正当竞争 495

  17.4.3  商标 496

  17.5  例题分析 497

  第18章  标准化知识 500

  18.1  标准化基础知识 500

  18.1.1  标准的制定 500

  18.1.2  标准的表示 501

  18.1.3  ISO 9000标准族 502

  18.2  文档标准 503

  18.2.1  GB/T 16680-1996 503

  18.2.2  GB/T 8567-2006 506

  18.2.3  GB/T 9385-1988 508

  18.3  安全标准 508

  18.3.1  安全系统体系结构 509

  18.3.2  安全保护等级 510

  18.3.3  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511

  18.3.4  可信计算机系统 512

  18.4  例题分析 513

  第19章  应用数学与经济管理 516

  19.1  图论应用 516

  19.1.1  最小生成树 516

  19.1.2  最短路径 519

  19.1.3  关键路径 521

  19.2  概率统计应用 522

  19.2.1  概率基础知识 522

  19.2.2  常用分布 524

  19.3  运筹学方法 525

  19.3.1  线性规划 525

  19.3.2  对策论 527

  19.3.3  决策论 529

  19.4  组合分析 532

  19.4.1  计数原理基础 533

  19.4.2  排列 533

  19.4.3  组合 533

  19.4.4  鸽巢原理 534

  19.4.5  容斥原理 535

  19.5  例题分析 536

  第20章  专业英语 544

  20.1  题型举例 544

  20.2  网络规划设计专业术语 548

  第21章  项目管理 552

  21.1  项目管理概述 552

  21.2  项目计划管理 553

  21.2.1  项目计划的内容 553

  21.2.2  项目监督与控制 554

  21.3  项目范围管理 555

  21.3.1  范围管理计划 556

  21.3.2  范围定义 556

  21.3.3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57

  21.3.4  范围变更 558

  21.4  项目成本管理 559

  21.4.1  成本估算 559

  21.4.2  成本预算 560

  21.4.3  挣值分析 562

  21.5  项目进度控制 565

  21.5.1  活动排序 565

  21.5.2  活动历时估算 567

  21.5.3  关键路径法 570

  21.5.4  计划评审技术 571

  21.5.5  甘特图和时标网络图 573

  21.5.6  进度控制 574

  21.6  人力资源管理 576

  21.6.1  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576

  21.6.2  组建项目团队 578

  21.6.3  项目团队建设 578

  21.6.4  管理项目团队 580

  21.7  项目风险管理 581

  21.7.1  风险与风险管理 581

  21.7.2  风险分析 584

  21.7.3  风险应对措施 586

  21.7.4  信息系统常见风险 588

  21.8  项目质量管理 589

  21.8.1  质量保证 590

  21.8.2  质量控制 591

  21.9  例题分析 592

  第22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 598

  22.1  试题解答方法 598

  22.1.1  试题解答步骤 598

  22.1.2  题型分类解析 599

  22.2  试题解答实例 600

  22.2.1  网络安全性设计 600

  22.2.2  网络系统数据备份 602

  22.2.3  网络接入方案的选择 606

  22.2.4  网络规划与设计 609

  22.2.5  路由协议与配置 614

  22.2.6  安全接入与存储规划 619

  22.2.7  企业内部网络规划 622

  第23章  论文写作方法与范文 630

  23.1  写作注意事项 630

  23.1.1  做好准备工作 630

  23.1.2  论文写作格式 633

  23.2  如何解答试题 635

  23.2.1  论文解答步骤 635

  23.2.2  论文解答实例 636

  23.3  论文写作方法 637

  23.3.1  如何写好摘要 637

  23.3.2  如何写好正文 638

  23.3.3  摘要和正文的关系 639

  23.4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640

  23.5  论文评分标准 641

  23.6  论文写作实例 642

  23.6.1  网络系统的安全设计 643

  23.6.2  论网络管理中的灾难备份和容灾技术 646

  23.6.3  论园区无线局域网的建设 648

  23.6.4  论校园网/企业网的网络规划与设计 651

  23.6.5  IRF技术的应用 654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