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IL,"伊拉克和黎凡来自特伊斯兰国"(Is满活切抓巴们百显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缩写为ISIL)。黎凡特是一个不精确的历史360百科地理名称,大体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包括现在的扬队构输八界爱座双叙利亚、巴勒儿金均适态充说践模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约旦以及附近部分的沙姆(ال呢尼شام)地区。
- 中文名称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 外文名称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 西方缩写 ISIL
- 介绍 ISIL是一个逊尼派穆斯林武装组
- 中东缩写 ISIS
产生背常取景
ISIL是一个逊来自尼派穆斯林武装组,这个组织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它叫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360百科(所谓黎凡特,是一个不精确的航通病历史上的地理名称,它指的是中东托罗斯山脉以南、地连危保白迅律效卫击又主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一大片地区)。因此,它有乌托邦的性质,它要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人们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对伊斯兰宗教的设想。

组织由来
统独半介经一圣战组织最早可以追义架油话里房溯到1990年代。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息程矛粮希员声长棉印扬1990年代后期,扎卡维便在阿富汗赫拉特附近的一所伊斯兰军事训练营开始着手组建这个军事组织,目标是推翻当时的约旦政府,他认为约旦政府是推行非伊斯兰化的伪君子;之后该军事组织很快发展到其他国家息因电如村确,并与"基地"组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美军的进驻阿富汗和塔利班的垮陈道台,该组织在受到重创以后果维么叶织星活活转移到了伊拉克,在例倒肉赶式染场致今儿伊拉克与该国东北部为基地的库尔请联深德伊斯兰辅助者组织呢督氢翻支向陆下烧(Ansar al-Islam,AI)有密切的关系。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统一圣战组织"发展抗张打巴渐呀厂级成为包括外国参战者、"伊斯兰辅助者组织"残余和本地的逊尼派穆斯林极端分子被独仍距多善简组成的专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占领军和伊拉克政府其他盟友的反叛组织。

组织头目
ISIL组织的前身是伊拉克"基地"组织分支,分支创始人扎卡维是出生在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后来逐渐成为"基地"组织的三号人物,被称为"恐怖主义战略专家",美国曾悬赏2500万美元通缉他。2006年6月7日晚,扎来自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被打死。5天后,埃及人马斯里被任命为伊拉克"基地"领导人。后来,奥马尔接任第三任田领导人。2010年4月,两人一起被伊拉克情报部门击360百科毙。

于是,第四任领导人领导人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上任。几年内,巴格达迪成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恐怖分子头目。很少有人见过其真面目,国际社会也只有两张他的照片,他即便与身边助手谈话也会用头巾遮面。他可以避开公众视线,有如鬼影一般存在。据恐怖分子发布的档案,巴格达迪抓顶白分触连在巴格达伊斯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所以他的称呼前经常被加上"博士"的称呼。2005年,他被美军俘虏,在房响基刑型上城世且伊拉克南部的监狱待了四年,当时他还是个寂寂无闻的人,被当作"低级囚犯"来关押李句研解顾破席。分析家相信,正是这段时间,他与来自"基地"的战士深交并在狱中修读了战士"高级课程"。
内占分活脸小收巴格达迪是名逊尼派的极端信奉者,被称为"拉登接语杂班人",资料显示,他主要通过互联网来向支持者发号施令,从来不会公开演讲。巴格达迪是个沉默谈察喜州寡言的人,因为知道人很容易被金钱收买,所以他从不分享秘密。他很重视手下安全,发动每一次攻击前值阳燃律自,都会精心策划退路和营救路线。他还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一个有号召力的资金募集者、一名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美国曾经悬赏1千友末伤万美元抓捕他。《时代》周刊2014年宣布其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人"。
另立门户
且 叙内战让其起死回生 成立后瞧不起"基地"组织
ISIL并坏延脱田不是凭空出现的恐怖组织,只不过未致的地守沉流最近攻占伊拉克才让其"声名鹊起",它的前身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打双击意数伊北方许多地方出现政治真齐弱物空,恐怖分子扎卡维等趁机打着"基地"的旗号进入伊拉克,以"伊拉克基地分支"的名义猖獗一时。2006-2010年,随着该组织三任领导人相品背应言继被美军打死,自身元气大伤。2011年,叙内战爆发给了该组织起死回生的机会。巴格达迪派兵进入叙成为反巴沙尔武装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2012年,巴格达迪将组织改名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镇画究得脱离"基地"自立门取物婷支王粮茶喜户。

中东问题专家指出,ISIL并不真正关心能否夺取巴格达,成立新政府,他们关心的是尽可能占领一块足够大、足够富庶的地盘,在那里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
2013年4月,该组织与叙反对派武装组织"救国阵线"合深金唱济调原你纸并,正式打出ISIL的"国号",号称有数万人马。ISIL成立后瞧不起"基地",与其分道扬镳。看着ISIL壮大,2014年5月,"基地"领导人扎瓦希里下令解散ISIL,但巴格达迪拒绝从命。ISIL成员表示,拉登被击毙后,巴格达迪是唯一没有宣誓向扎瓦希里效忠的"基地"领导人。
如何管理
设立宗教法庭及警察严刑管治 提供社会服务
ISIL在占领地区实施软硬兼施的统治策略,既推行严苛的律法及残酷对待敌人,又积极以福利及公共建设笼络民心。

伊第二大城市摩苏尔所在的北部省份尼尼微省已全部"沦陷",ISIL的"尼尼微省新闻办公室"发布名为《城市规章》的文件。文件中包括16点,包括偷窃及抢掠将被截肢等处罚。
华盛顿研究所专门研究圣战的研究员亚伦指出,ISIL具成熟官僚架构,在管治地方方面设立宗教法庭及警察严刑管治。与此同时,ISIL在管治地区提供社会服务、兴建公共设施,并为儿童提供宗教教育。夺下伊拉克石油重镇摩苏尔后,ISIL靠派发食物给当地民众以巩固统治。此外,商人和农民被勒令降低商品价格。
依靠油田收入,该组织在叙利亚中北部城市拉卡及周边行使行政管辖,甚至还开通公共汽车。在那里,ISIL还铺设新电缆及修路,禁止商店贩卖劣质商品,为穷人提供食物,为孤儿找寄养家庭,希望以此赢得民心。这个人口近百万的城镇因此成为"基地"组织真正占有的第一片"领土"。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评论,即使拉登也未曾在任何国家占领过哪怕一平方米的领土,巴格达迪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了政权。从这一点来说,ISIL已经超越了"基地"组织。
如何宣传
连续两年发布《年度报告》讲述"战绩"
ISIL自2012年起开始连续两年发布《年度报告》。2014年3月31日,该组织在网上发布2013年的《年度报告》,一如企业年度报告般巨细无遗。在近400页的报告中,以文字配合图表的方式详述ISIL过去一年的"战绩"。报告中详细列出每年行动数字及行动细节,并将袭击方式及地区仔细分门别类。袭击方式包括暗杀、火箭炮等炮弹袭击、自杀袭击、设立路障关卡等。据报告内容,该组织2013年在伊拉克执行过多达1万次恐怖袭击行动、还救出数以百计被囚的极端分子。

《年度报告》令外界一窥ISIL是组织严密的军事结构,该组织的行径犹如企业公布业绩,并以社交网站做宣传平台,而且具有清晰的政治策略,向建立逊尼派国家的目标迈进。
此外,ISIL擅用Twitter等社交网站来宣传。2012年年报便宣布旗下每个地区分支都会设立Twitter户口,主要用来发布袭击证据。如今恰逢世界杯期间,ISIL攻城略地同时不忘twitter宣传,发微博时加上"2014世界杯"、"曼联"等标签,球迷们搜索时便能看到。华盛顿研究所专门研究圣战的研究员亚伦形容,"在社交网络策略上,ISIL比很多美国企业还要精通。"
如何作战
暗杀指挥官削弱军方士气以攻城略地为目的
ISIL"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很强,一些曾和他们交手的美军表示他们是"最难缠的恐怖分子"。在2006年左右,ISIL的前身善于制造各种陷阱和路边炸弹,但一旦和美军或伊拉克正规军正面交手,总会轻易被击溃。但经过叙利亚内战的血腥战场锻炼后,却能娴熟运用各种轻重武器,实施地面群组协同作战。同时,这个组织的领导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高层领袖是曾在近十年前与入侵伊拉克的美军部队交手的沙场老将,战略智慧惊人。

跟"基地"相比,ISIL的组织显得更加完善,他们有着正规军的规模,而他们采取的手段也更加极端,其武装行动以攻城略地为目的。相较于塔利班的频遭打击,ISIL似乎更懂得如何生存和发展。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显示,ISIL采取攻击造成的伤亡率比地球上任何其它恐怖组织都高。一些中东问题专家指出,以往ISIL的攻势主要是袭击、伏击、骚扰,即便攻坚也只针对一两个城市,此番同时在几个省发动攻势是非同寻常的。
保安公司AKE资深伊拉克分析师称,ISIL是通过暗杀指挥官削弱军方士气,逐步击溃政府军。他们还常以屠杀士兵和平民的方式展现力量。
资金获取
走私石油 打劫银行 绑架勒索贩卖文物总资产20亿
ISIL依靠海湾地区的筹款网络筹款,走私叙利亚石油、打劫银行及绑架勒索也是财政来源。ISIL刚在摩苏尔银行截获4.29亿美元巨款,一举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恐怖组织"。此外,ISIL的财政收入还靠向商人征税,其实早在未夺取摩苏尔前已向当地商家"收税",每月有800万美元收入。不少分析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国家默许国民资助激进组织参与叙内战,造就像ISIL的势力兴起。

如今,ISIL已招降纳叛,滚雪球般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在与伊拉克安全部队作战中,ISIL还缴获了很多美国装备伊安全部队的物资,从悍马车、防弹服到夜视仪,应有尽有。在ISIL攻下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苏尔后,ISIL的总资金已超过20亿美元。
ISIL屡屡得胜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武器库存,ISIL的火力强大到政府军难以招架。有目击者称,他们装备有缴获或从库存中找到的俄、美、中、欧制坦克、火炮、火箭炮,甚至在摩苏尔机场弄到了6驾"黑鹰"直升机,但主战武器仍然是装在皮卡车上的火箭筒和"德什卡"机枪,以及自动步枪和炸弹。
此外,有资料显示ISIL有着许多掩人耳目的账目,比如就光是卖掉叙利亚纳布克区历史8000年的考古文物就赚了3600万美元。
对异教徒的政策
伊斯兰国视什叶派为异端,在尼尼微省炸毁多间什叶派清真寺。武装分子又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理由,不分宗教大肆破坏占领区内的圣坛。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向伊拉克北部占领区内的基督教徒颁布命令,要求他们改信伊斯兰教或缴交吉兹亚税成为齐米,或在限期前离开伊斯兰国土地,否则就要处死。另一方面,武装分子在占领区屠杀异教徒,包括把儿童斩首,又拆除基督教教堂的十字架和烧毁《圣经》。有基督教徒遵照命令缴交吉兹亚税,可是妻子和女儿仍被武装分子抢走。
2014年8月,伊斯兰国出兵攻击雅兹迪教徒,处决了500名雅兹迪教徒,大多数乱枪射死,少数人被军刀斩首,或被斩断手脚钉在十字架上,或以绳索缢死,另有许多人被活埋,或者负伤再活埋。许多妇女被奸杀,超过300名妇女与女童被虏,可能被转卖,或成为军妓、性奴隶。另外还有数万雅兹迪教徒被围困在辛贾尔山,至少56名儿童脱水而死。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美军展开救援行动,空袭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及向难民空投粮食与饮用水,掩护了大批雅兹迪信徒逃到叙利亚。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马侃批评其前总统大选对手奥巴马对于救援与战斗不够积极。奥巴马表示将会"持续作战,努力不懈"。
相关重大事件
2003年
- 11月12日,位于伊拉克南部的纳西里耶(Nasiriyah)的意大利宪兵总部遭到自杀炸弹攻击,造成30人死亡。
- 12月27日,一次对伊拉克卡尔巴拉(karbala)政府驻地的袭击造成19人丧生。
2004年
- 2月19日,位于伊拉克南部小镇希拉(Hillah)的波兰驻军总部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10人死亡。
- 4月9日,26岁的美国人尼克·伯格被绑架并与家人失去联系,5月11日,被扣作为人质的伯格斩首录像在网上播出。
- 33岁的韩国人金鲜一6月3日以前被扣作为人质,6月23日被斩首。
- 6月12日,伊拉克外交部副部长库贝(Bassam Salih Kubba)在前往外交部上班的途中遭遇武装分子扫射,伤势过重在医院死去;6月13日,伊拉克教育部文化联系主任卡迈勒·贾拉在同样情况下被枪手袭击身亡。
- 8月24日:发生两起爆炸事件,袭击目标分别是伊拉克教育部长萨米·穆扎法尔和环境部长迈什卡特·穆门,两人都逃过一劫,但造成至少5人死亡。
- 9月4日,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发生的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负责。基尔库克市一所警察学院4日遭遇袭击,造成20人死亡,36人受伤。
- 9月5日,在巴格达附近发动了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50多名伊拉克军警和美军士兵死亡,60多人受伤。
- 9月6日,"统一圣战组织"在一个伊斯兰网站上发表声明承认,9月6日袭击了驻伊美军车队。美军官员说,在此次袭击中,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和3名伊拉克士兵当场身亡。
- 9月14日,巴格达市中心一处警察局附近发生汽车炸弹爆炸,至少造成47人死亡,114人受伤。
- 9月20日,据信"统一圣战组织"头目扎卡维本人在9月20日亲手将美国人质尤金·阿姆斯特朗斩首;9月25日,据称已将被绑架的英国工程师肯尼思·比格利斩首,同时新抓获了7名英军士兵作为人质。
2006年
- 6月7日,领导人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被炸死。
- 6月12日,伊拉克"基地"组织在网上发表声明称,它已经任命了新的领导人阿布·哈姆扎·穆哈杰尔接替扎卡维。
- 9月3日,伊拉克国家安全顾问宣布,伊拉克"基地"组织二号人物哈米德·朱马·法里德·赛义迪于几天前被伊安全部队逮捕。9月4日,与"基地"组织有关系的圣战者协商委员会在网站上发表声明,否认伊拉克"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被捕,赛义迪不是伊拉克"基地"组织中的重要人物[4]
- 9月14日,伊拉克内政部宣布,伊拉克安全部队已经击毙了伊拉克"基地"组织头目穆哈杰尔的高级助手阿布·加法尔·利比。
2010年
- 4月18日,在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附近伊拉克"基地"组织领导人穆哈吉尔被美国和伊拉克联军击毙。
2013年
- 4月,"叙利亚胜利阵线"与"基地"的伊拉克分支、逊尼派武装组织"伊拉克伊斯兰国"宣布合并,成立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公开宣誓效忠"基地"组织,被美国列上了恐怖组织名单。
2014年
主条目:安巴尔冲突、伊拉克内战和2014年伊拉克北部内战
- 1月4日,占领伊拉克安巴尔省(Al Anbar)省会拉马迪(Ramadi)以及安巴尔省重镇费卢杰(Fallujah),费卢杰与巴格达之间小镇卡尔马(Karma)亦落于"基地"组织之手,费卢杰以西城市拉马迪(Ramadi)部分地区落入"基地"组织控制。
- 1月起,与叙利亚自由军等其它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交战。此时胜利阵线有自立的打算,对"基地"组织建言要求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撤出叙利亚,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已将叙利亚作为自己的地盘,不能容忍被胜利阵线抢走,于是两者决裂并展开火并。胜利阵线和叙利亚自由军合并成立伊斯兰阵线。
- 2月3日,"基地"组织发表声明,表示自己与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毫无关系,称其不是"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不满,并要求他们停止活动。原因不仅由于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手段过于极端,"基地"组织目的只是袭击欧美,对教派斗争没兴趣,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则要求建立政教合一的逊尼派国家并消灭什叶派。
- 6月8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指责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支持伊拉克反政府武装人员,称此举无异于向伊拉克"宣战"
- 6月10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攻占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全境及其首府摩苏尔,在摩苏尔银行截获4.29亿美元巨款,并占据当地的土耳其领事馆,土耳其领事和职员等四十八人被挟持。武装分子亦向其他地区推进,已进入炼油业重镇拜伊吉,并进迫首都巴格达。总理马里基要求国会颁布紧急状态令,摩苏尔约有50万居民沦为难民,紧急逃往尼尼微省其它地区或库尔德族控制区域避难。11日又攻陷位于伊拉克北部的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故乡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市,并放走囚禁在监狱的数百名犯人。伊拉克库尔德族武装发言人12日指出,在政府军弃守的情况之下,他们接管了伊拉克石油城市基尔库克。
- 6月14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在北部萨拉赫丁省一次屠杀1700名政府军俘虏,并将处决现场照片发到网上,震惊世界。
- 6月19日,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19日说,伊拉克指责沙特支持恐怖主义而搞乱其国家是"荒唐可笑"
- 6月18日,ISIS攻入伊拉克最大炼油厂拜伊吉炼油厂,并连日与政府军激战,以争夺炼油厂。将近所有15,000名工人和100名外国专家已经在周二离开该炼油厂
- 6月19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9日报道,美国官员称,奥巴马政府将收回对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的支持。美方确信,这位什叶派领导人无法与伊拉克占少数的逊尼派和解,也无法稳定伊拉克动荡的政局。据报道,今年4月份选举之后马利基尝试组建一个执政联盟,但美国政府希望伊拉克政党能组建一个没有马利基参与的新政府。
- 6月21日,ISIS于黎明前夺取了边境城镇卡伊姆(Qaim),武装分子因此可以携带武器于伊拉克及叙利亚两国间自由出入。
- 6月29日,宣布建立"伊斯兰国",推选其首领巴格达迪担任首任哈里发,并调兵继续向巴格达进军。同时又向沙特发出威胁,准备控制并接管沙特重要口岸阿尔阿尔,甚至威胁攻击圣地麦加。
- 伊斯兰国"立国"后,公布了宣称领土的范围,打算在五年内占领西亚、非洲北部和中部(南至喀麦隆、肯尼亚等)、中亚地区,还包括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等地,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新疆、西藏。
- 受此恐怖组织影响,美国、沙特、伊朗纷纷作出回应。由于伊拉克将边境部队都调往防守巴格达,沙特在伊拉克边境部署3万兵力,以应对其向沙特渗透。据法新社报道,美国也向伊拉克调派无人侦察机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还准备向伊拉克空军提供4000枚"地狱火"导弹。伊朗提供的战机出现在伊拉克,以援助马利基政府。报道援引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分析称,伊拉克军方7月1日接收了一批战机。根据伊军方公布的视频,从型号来看这批苏-25攻击机极有可能来自伊朗,其中一些战机上甚至还有伊朗国旗。这意味着美国已经与伊朗合作,共同帮助伊拉克政府对付及瓦解"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批飞机正是萨达姆时期叛逃到伊朗的伊拉克空军战机。
- 7月,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与伊拉克政府军(主要是什叶派)持续在伊拉克近郊展开拉锯战,在提克里特打起了巷战。
- 8月初,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击败尼尼微省的库尔德族武装,攻占有大量少数宗教群体人口的辛贾尔、克拉克斯等城镇,大量基督教徒、库尔德人和雅兹迪人被迫逃离家园。
- 8月8日,应伊拉克政府的请求,美国军队开始对伊拉克北部的伊斯兰国激进武装IS发动空袭行动,这成为自2011年底美军撤离伊拉克以来,美国首次直接参与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总统奥巴马说,美国之所以采取行动是为了防止发生针对少数族群的种族屠杀事件。空袭的方式包括使用F/A-18战斗机使用的激光制导炸弹和无人战斗机。
- 英国首相卡梅伦2014年9月3日称,英国将加大外交努力,以确保八国集团(G8)其他成员国遵守不支付人质赎金的协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