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芦湖油田位于,北依黄河,观南靠小清河。第一口工业油流井通2井位于樊家村,始称樊家油田。以后随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发矛也祖第现的区块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大芦湖周围,于1993年5月19日,更名为大芦湖来自油田。1964年至1985年,由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滨南采油指挥部管理。1986年,由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纯梁采油指挥部(1989年6月,更名胜利石油管理局纯梁采油厂;2000年1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分公司纯梁采油厂)管理。1993年12月,部分区块划归胜利石油管理局东胜精攻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 中文名称 大芦湖油田
- 地点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东部
- 地面坡降 1:7000
- 坡降 1:5200
基本概况
大芦湖油田地势西高东低,为;北高南低,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河流冲积平原。大芦湖油田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春秋短而冬夏长,光照充足,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3.5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3.1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39.40毫米,年均无霜期198天。省道广青路、潍高路、滨博高速从油区穿过,生产专用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无线、有线通讯、信息网络覆盖整个油区,通讯便捷。

大芦湖油田区域构造处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北部,金家-樊家鼻状构造北音练吸确统地问端,构造断裂活动较弱,构造面貌相对简单,为向防渐阳士盾企衣立议浓北倾覆鼻状构造,内部发育两条落差100米以上东西向断层,对砂体沉积及来自油气聚集起控制作用;主力油层集中。主力含油层系沙360百科三中4~7砂组储量占总储量的45.50%,其它层系零星分布;油藏类型单一,油水关系复杂。油藏类附鸡举谁型为构造岩性油藏,各含油层系自成油水体系,无统一油水界面;复河江除料守终储层物性差,以低渗透为主。主力含油层系沙三中平新木阻自术几均孔隙度16.10%,攻半生团既它语平均空气渗透率5.90毫达西;原油性质好,具有密度小、黏度小,低含硫的特点;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天然能量低,边底水不假活跃。
开发现状
大芦湖地区差频言回省感息及1964年开始地震普查(赵志划领五一型),依据地震普查的结果,1965年8月,在樊家构造带高部位完钻第一口探井通2井,钻遇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中部及上部油层,测井解释油层3层20.80米,可疑油层8层18.20米,同年8月射开沙破量门计重导笔频球三段3084.40~3路甚苏官训车止提赵正开235.60米,11层18米,抽汲求产,起抽深1300米,41次,日产油6.50吨,标志屋化操士手间强着大芦湖油田的发围黄商导王花越定圆律现。由于油藏埋藏深,产能低,而外他等皮独胶领比可终止勘探。1975年,油田部署完钻探井4口(樊2井、樊3井、写盟红胡清少席穿转下樊6井、高7井),除樊6井试油获低产油流,其他井均获工业油流。同样由于油藏埋藏深,产能低,而终止勘探。随着勘探技术、采油工艺水平的提高,1987~1990年为追踪沙三中高青三角洲前缘浊积砂体的岩性油藏,对油田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完钻探井9口,其中1口井(樊13井)未钻遇油层,3口井(樊9井、樊18井、樊22井)试油获低产住注南军末针油流,5口井(樊4井、樊7井、樊11井、樊12井、樊15井)试油获工业油流,特别是1990年4月,完钻的樊15井,在井段2906免谁走设动于.80~3029.80米,钻遇油层7层53.70米,射开井段3007~3013.40米,1层6.40米,油管自喷,日产油16.60吨。1991年,大芦湖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大芦湖油田开发历经开发准备、产能建设、老区完善及局部滚动、整体调整及滚动建产能四个开发阶段。在整个过程中,以单井常规压裂及区块整体压裂等工艺为主。同时配套油水井酸化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
开发准备阶段(1965-1991年):在20余年勘探的基础上,至1991年3月,油田共完钻探井21口,其中10口井试油沙三段,日产油4.10~52.70吨。1991年3月,在樊15块沙三中6砂组、7砂组进行先导试验,常规压裂投产16口井,区块日产油达到93吨,投转注水井6口,5个月动液上升200米。确定了油田合理井网、井距,认识到该油田具有油井压裂后中低产能、天然能量不足,油层吸水状况较好、沿裂缝方向注水水淹快等特点。
至1991年,油井开井21口,日产油214吨,年产油4万吨,综合含水16%,累计产油4.42万吨,注水井6口,日注水量280立方米,注采比0.95。
产能建设阶段(1992-1995年)。该阶段在樊15块先导试验确定了合理井网、井距及合理布井方式的基础上,在樊29块、樊12块进行产能建设,建成年产油能力26.00万吨,动用地质储量1902万吨。至1995年,油田年产油量达到28.55万吨。之后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注水井点少,地层压力下降快,导致产量递减快,没有稳产期。
至1995年,开油井121口,日产油894.30吨,综合含水36%,年产油28.55万吨,累计产油108.40万吨,开注水井41口,年注水56.33万立方米。并配套建成樊家输油站、樊家轻烃站、樊107接转站。
老区完善及局部滚动阶段(1996-1999年)。该阶段一方面针对水井注水后沿裂缝方向水窜,注水利用率低,造成产量下降快的问题,转注了裂缝方向上的12口井,并配套不稳定注水方式,使油田含水上升率控制在3%以内;另一方面,应用新出站的高青三维地震资料,进一步落实构造、储层,滚动发现樊41块,并建成年产油能力2.5万吨,新增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10万吨。油田年产油基本稳定在25万吨。
至1999年,开油井133口,日产油690吨,年产油24.74万吨,综合含水52.55%,累计产油212.72万吨;开水井54口,年注水58.48万立方米,累计注水392.63万立方米。
整体调整及滚动建产能阶段(2000-2005年)。该阶段针对樊23块层间干扰严重及高21块井距大、储量控制程度差的问题,分别进行了细分层系和井网加密调整,钻新井20口,增建年产油能力5万吨。同时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开发效果,继续在主力单元开展变井排、变周期、变幅度等灵活的不稳定注水方式,使油田含水控制在60%左右,自然递减控制在10%以内。1998年,大芦湖油田完成樊东三维地震勘探,通过重新落实构造,先后在油田外围发现樊108块、樊120块等8个区块并进行滚动建产能,钻新井148口,增建年产油能力20.3万吨。 2001年,对常规压裂工艺进行改进,在樊128块实施整体压裂工艺,建产年产油能力2万吨。2003年产油量达到油田历史最高水平34.45万吨。阶段新增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932万吨。
至2005年,油田探明含油面积56.60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4175万吨,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944万吨,可采储量694.80万吨。投产油井291口,开井243口,日产油834吨,综合含水60.80%,年产油29.17万吨,采油速度0.74%,累计产油404.97万吨;注水井93口,开井80口,日注水1835立方米,月注采比1.26。

大芦湖油田建有接转站2座,设计年原油脱水能力20万吨,原油外输管线15千米;轻烃站1座,设计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注水站8座,其中污水站2座,设计日处理能力2700立方米。6千伏电力线路4条、38.22千米,挂接10千伏电力线路3条,13.29千米。形成辐射整个油田的供电网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