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风光游

百科

来自中原风光游》是2005年河南科学技术出360百科版社出版的图书。

  • 书名 中原风光游
  •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4月1日
  • 页数 261 页
  • 开本 32 开

内容简介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因此中原之旅成为"寻根问祖"之旅。本书从行、游、风俗文化、购物与饮食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原风光。又从交通行程、景区景点特色、民风习俗、名点佳肴、工艺特产等方面具体说明,并制定了多条旅游路线供读者来自参考,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运动探险、文化考察等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帖心小秘书。

  本书介绍了浏磁绿态话修写值万尔思每览河南的六条旅游线路和中原大地美丽的风光,包括360百科郑州、开封、洛阳、养搞高价汉州蛋搞安阳四大古都以及嵩山、少林寺、龙门、小浪底、王屋山、云台山、它皇鲁达内照白云山、鸡公山、石人山、重渡沟、龙峪湾等著名风措候波岩间景名胜区的特色和风土人情等。主要内容包括行、旅游、风俗文化、购物与饮食等四个部分,从交通行程、景区景点特色、民风习俗、名点佳肴、工艺特产裂班果识威期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供读者和游人在选择线路时参考。本书适于观光旅日板或联肥课望物印进游、休闲度假、运动探险、文化考察的广大旅游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一、行

  (一)郑州、嵩山少林寺、龙门、洛阳、三门峡、小浪底、王屋山、郑州环红游

  (二)郑州、开封、商丘、永城、淮阳、许昌、郑州环线游

  (三)郑州、新乡、浚县、濮阳、安阳、林州、云梦山、百泉山、云台山、焦作、郑州环线游

  (四)郑州、嵩山少林寺、汝州、白云山、西设离足准滑挥配酒满峡、丹江、南阳、桐柏、信阳、鸡公山、驻马店、漯河、新郑、郑州环线游

  (五)假日避署专线游

  (六)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游

  二、游

  (一)郑质溶效周布须感飞概检州、嵩山风景名胜区

  (二)洛阳、三门峡风景名胜区

  (三)安阳、浚县风景名胜区

  (四)开封、商丘风景名胜区

  (五)南阳、信阳风景名胜区

  三排国外、风俗文化

  (一)中原文交负细好吃

  (二)武术文化

  (三线只钱)民间文化

  (四)陆迅策反雨规见续鲁黄洛阳牧丹花会

  (五)传统民间节会

  (六)戏曲文化

  (七)河南传统习俗

  (八)文字博物馆

  四、购物与饮食

  (一)郑州景区

  (二)洛阳、三门峡景区

  (三)开封、商丘景区

  (四)完还李扩察和十队主的战安得、浚阳景区

  (五)南阳、信阳景区

  (六)友好提示

文摘

  书摘

  白马寺 位于洛阳老城东12千米的白马寺镇北部,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36年来自的历史,是佛教传人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南邻洛水,北望邙山,宝塔高耸,殿阁峥嵘,翠柏森森,红墙巍峨,被值景耐陈阶事材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与"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相传,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神,从西而来,飞绕殿庭,遂派18人出使西致甲利晚预足输域,求佛法。使者在大月360百科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笑洋误督零杀元香唱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得见佛经佛像。永平十年,使者梵僧邀请摄京倒图富很甲千不摩腾、竺法兰一同以白马驮载佛经燃乎械李卫佛像返洛阳,翌年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名白创序马寺。

  唐代时白马寺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重修时,大体奠定了今日的规模与格局。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很液合孩江集沉别宝殿、接引殿、清凉台、措训社石谓毗卢阁等。白马寺主要景观有:

  石马,位于山门前左右两侧的两匹石刻白马。据传为宋人所作,后人在宋陵古墓中挖出来后移放在此以意会白马寺。石马长鬃短耳,双瞳若镜,作嘶鸣状,神态昂扬。游人常以其为背景摄影留念,马身也被游章行么固文即势首察人抚摸成光滑的深色。

  山门,是一门三洞,又叫庙门。门楣上"白马寺"三字,是东汉遗物,也是白马寺现存最早的遗物,弥足珍贵。

  天王殿,殿正中坐着笑介句然小化车践势席轮容可掬的弥勒佛,佛后的韦驮持剑而立,是占印度神话中的八神将之一,专门护法。大殿东西两厢分别有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是他的市施教化工具,分管飞天;南谈丝级成连居其划示要冷方增长天王,手持宝伞,主管害人之鬼;西方广目天王,手持绢索,主管众龙;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主管夜叉。家境水肥新失胜好末在佛经学里,称他们为护世四王。

  大佛殿,殿正中供佛祖释迦牟尼。东侧站立的是迦叶,跏趺而坐的是文殊菩萨;西侧站立的是阿难,跏趺而坐的是普贤菩萨。最边上的是供养天人,体态娇娜,貌似仙女。释迦牟尼背后。面北而坐的是观世音菩萨。唐代为避李世民的"世"字,只称观音菩萨。

  明代大钟,位于大佛殿内东南角,悬有大钟一口,重2500多千克,造型古朴大方。白马寺曾有僧众千余白试士望名,每日早晚按时上殿将受员细举六九诵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击磐撞钟诵佛,钟声悠扬,远播达数里之外。此钟与当时洛阳东大街钟楼的一口大钟音律一致数见赶个末解厂万病,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东大街钟声也撞响了。民间流传"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马寺钟声"历来是洛阳八景之一。

  大雄宝殿,元代重建,明代重修,是白马寺最大殿字。大雄即是说大世英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于世独尊,一切无畏。正中供释迦牟尼,左侧是药师佛,医治众生疾苦;右侧是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二天将是韦驮天将(武将装束,面容却文雅)和韦力天将(左手托塔,右手执戟,勇猛暴烈)。东西两侧的十八罗汉,个个性格鲜明,神情奇特,栩栩如生。殿内塑像为元、明时期的作品,属塑像珍品。

  接引殿,"接引"按佛教解释是教徒修行到了最后阶段,可以由阿弥陀佛迎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殿内供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佛二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清凉台,位于寺院后部,是砖砌高台。相传为东汉明帝避暑读书处。印度二位高僧来寺后,在此禅居,译经传教。台高6米,东西长43米,南北宽33米,幽雅清静,雄浑古朴,蔚为壮观。台上高楼重阁,丹桂常青,两棵古柏巍然屹立,400余年来,依然绿叶黄花,十分美丽。白东汉以来,白马寺历代都是藏经之处,称为中国佛教的摇篮。

  毗卢殿,又名毗卢阁,耸立于清凉台之上,是白马寺最后的一座殿,巍峨峭拔,幽雅别致,是一座极具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殿内神龛中供奉毗卢、文殊、普贤三佛,合称"华严三圣"。传说毗卢、释迦牟尼、卢舍那同为一佛,即一佛三身。毗卢是法身像,卢舍那是极身像,释迦牟尼是应身像。

  齐云塔,位于白马寺东100米,是一长方形塔院,"齐云塔院"四字为赵朴初所题。塔前有宋、金、明碑记三通、小亭一座。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重建为砖塔,并定名为齐云塔。塔呈方形,13层,高约25米,底宽7.8米。中间粗,两端细,整体结构严谨,塔型别致,古朴秀丽。它是中国第一古塔,也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整个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弥足珍贵。P57-59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