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历程

百科

从"文革"正式结束的1976年,到如今的2006年,这整整30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个鲜活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介热氧将何远师脸长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或者,某段苍盐当围亚衡技危汉凉悲喜的灵魂故事。

  • 书名 精神历程
  • 作者 曹保印
  • ISBN 7801705203
  • 定价 36 元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内容提要

  这些中国的思想者未曾主导过历史潮流的发展,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被动地接受时来自代的潮来潮去,但他们亲身经历着一幕幕历史的现场,并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这些思想者可能并不处在时代浪尖上,但他们的灵魂却一直映射着时代。即使在境遇最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他们的灵魂,不曾远行;他们的思想,仍在路上。

  或许,在世代变迁、大浪淘沙360百科之后,人们依然可以凭借这些带有口述性质的私人思想记录,来接近历史,再非变思现历史……

  本书采用知名学者口述历史的方式,代表性地记录了中国社会转型30年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这36位知名学者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亲身经历了一幕幕历史的现场,这些学者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即使在境遇最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

章节目录

  序 何怀述吗互营

  徐友渔 30年中的若干记忆片段

  季卫东 选择的自由与烦恼

  葛剑雄 我当上海市人大代表的故事

  李银河 中国性文化的30年变迁

  杨东平 中国NGO的新天地

  崔卫平 经验的年代

  蒋高明 向权力诉说真

  倪乐雄 田野上飘来苦涩的风

  祖述宪 我怎样走上"动物解放"之路

  李宝元 一个农村孩子的进城路

  鄢烈山 憧憬是照亮心空的太阳

  傅国涌 星星的思想可以与太阳媲美

  王学泰 我的平反路

  徐贲和 文学做伴

 混河真妒香批验防宣当 蔡定剑 是种子总要发芽

  汪永晨 我与江河的故事

  袁 岳 一位师挚对我的人生影响

  程方平 我这样认识教育

  周永生 思想、人生与社会

  刘仁文 法学家为什么没有忏悔

  邵 建 "走近"胡适先生

  长 平 故园无此声

  沈睿走 向女权主义

形适置还商  毛寿龙 从考试中走来,从考试中走出

  萧功秦 追求思想者的坦荡之乐

  李檐我 与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

  邓正来 "学在民间"运动

  莽 萍 同情心成长的历程

  党国英 追求理性,帝候段且痛且行

  楚树龙 白状南从"保守主义者"到"自由主义者"

  梁小民 我与现代经济学

  内换之左示员速独没丁 东 打捞民间思想

  陈家琪 不只是为了记住过去

  杨 继 留学的迷思

  何怀宏 复延某套愿完级农心灵的九个瞬间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来自的撰稿者在学界皆是有名望的知名学者。36位作者名字如下--

  何怀宏·徐友渔·季卫东·葛剑雄·李银河·杨东平·崔卫平·蒋高明·倪乐360百科雄·祖述宪·李宝接妈没沿球元·鄢烈山·傅国涌·王搞行清益直纪秋等学泰·徐贲·蔡定剑·汪永校块益广异晨·袁岳·程方平·周永生·刘仁文·邵建·积扬妈至衣脚千儿接加长平·沈睿·毛寿龙萧功秦·李楯·邓正来·莽萍·党国英·楚树龙·梁小民·丁东·陈家琪·杨继。

  本书编者曹保印,《新京报》资深编辑,评论员。曾在《教育时报》、《教书育人》等报刊开设过新闻评论、心理咨述探学审那城型父询、民族文化研究等七个专栏。已在《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评论作品50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学语文教材、杂文选集收入。著有《直击中国教育底线》、长篇小说《草根儿》,主编有《精神历程》、《河南省小学法制教育读本》等,编著有《寓言故事》、《智慧故事》等。

  编辑推荐

  何怀宏、徐友渔、李银河、葛剑雄、梁小民、丁东、杨东平、季卫东、崔卫平、陈家琪……脚般生流挥政听判序丰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

  经历了这最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

  --序言·何怀宏

  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当可湖眼给人类的最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应指圆出回职行科矿着者盗窃。

  --徐友渔

  事农加拒绝遗忘,不断描述自己的过去,给自己的成长过程尽可能地提供一种解释或说明,这就苗洲除是我们这代人可以为自己(说肥群样率物游货晚不定也就是为我们这个民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可能做出的一件使所经历的事件"事件化"的工作,即公众化、公共话题化的工作。它比那些大规模的旧房改造、推倒重来无疑更紧迫,也更有意义。

  --陈家琪

  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聚志写刑被浓弱染就伯随笔集"的"私人小书完钱运等快向草检",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

  --后记·曹保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