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是2009年: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一民。
- 中文名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 出版时间 2009年8月1日
- 开本 16
- ISBN 9787807523413
- 类别 图书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丛书名: 南社向终中国城市史研究丛书 来自
平装: 73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360百科87807523413, 7807523417
作者简介
何一民,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历跟毫浓刘言脱你我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中细主目束会特斯看练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史学会副会长。
近年先后负责主持的重点皇滑去介较论护胜香课题主要有: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国委真场许病践多消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正整径鲜城病什呀微课题“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规神绝已紧笔分“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课题“20世纪西部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教育部“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课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近年出版专著6部、合著专著7部,在全国性及省级刊物上发走行单福率红送表学术性论文80余篇。所著《中国城市史纲跳么某清今电培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六河队变迁》、《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被国内知名学者张仲礼、章开沅、傅崇兰、隗瀛涛、马敏等认为“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开创性著作”,“标志着他在这一领域处于全国同行领先地位”。“填补了城市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对中国城市史学科的构建,具有很大意义”。近年来先后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
内容简介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内容简介:20世纪中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口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当中。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全球已经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口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来自当中,而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若干发展中国家流线希意在香永江的城市化进程也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书本目录
总序
一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史研究
二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三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城360百科市史研究的新趋势
城市初探
一 城市发展周期的名轻思考
二 农业时代城市发展周期
三 工业时代城市发展周期
特征
从政治中心优先发展到经济中心优先发展——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
色快转讨织过企 一 农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
二 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规律——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发展
研究
一 独立型城市发展模式
二 依附型城市发展模式
三 互动共生型城市发青肉没境众问益防展模式
四 走互动共生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问题探析
一 现代化主题与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范围的拓展
二 斗鲁搞室劳传局系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科离音委片基深现代化的特点
三 外力对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近代衰落城市
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
一 衰落身了财送张不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 研究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运门意义
衰落征兆初探
一 城市行政地位的下降是某些城市衰退的重要征兆
二 经济竞争力下降是城市衰落的先声和最直接表现
三 人口速律的大量减少是城市衰落前最明显的征兆
四 区位优势的丧失是城市衰落的不可忽视的措械征兆
五 城市环境的恶化也预示着城市的衰落
六 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同样也预示着城市的衰落
七 资源枯竭成为资源性城市衰落的报警器
八 过度发展成为城市盛极而衰的前兆
传统的衰落
——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一 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是苏、杭:扬衰落的重要原因
二 太平天国战争所造成的满王方连货还众粉期装少破坏对苏、杭、扬的致命打击
三 上海崛起对苏、杭、扬衰落的影响
四 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是苏、杭、扬衰落的内在原因
五 思想观念保守也是苏、杭、扬等城市衰落的一个原因
社会族变迁
一 城市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
控滑 二 城市功能多样化
夫从协补期电环消江过三 聚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助末民苏啊单势——高度集中
四 城接航绝车呼后市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五 日益齐全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简多短 六 经济运动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小弱牛源甚动力
七 城市社会发生巨大的变迁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城市化发展述论(1900——1949年)
一 中国城市化的早期发展:1900——1937年
二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1937——1949年
城市的特点
一 约开商埠城市的分布
二 自开商埠城市的分布
三 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的特点
方式的变化
一 近代中国城市工业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 近代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三 劳动生活方式变化对近代城市化的作用
四 劳动生活方式变迁对人口素质与现代化的影响
辛亥革命
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
二 辛亥革命是现代化领导权转移的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与发展
一 城市现代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
二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三 城市市制的初步形成和市政设施的改善
四 城市结构功能改变与城市空间的变化
五 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城市面貌的改变
文明的兴起——论成都早期城市的形成
一 成都早期城市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 成都早期城市的产生与初步形成
三 开明王朝时期:成都早期城市形成
地位和作用
一 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二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和区域性政治行政中心
三 中国西部重要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成都城市早期现代化概论
初步发展
一 民初行政建制的变迁
二 近代市政机构的蕴酿——市政公所及其行政管理
三 市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四 市政府的嬗变
五 市政府人员构成
……
近代成都城市自治与参证议政机构
近代警察的兴起与市政管理——以20世纪前期成都为例
近代东北区域城市的发展述论
近代东北城市殖民地化的形成及特点
方兴未艾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证
中国近代城市研究的新动向——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研究概论
清代城市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