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稿系列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百科

《中医讲稿系列刘景源温病学讲稿》是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景源。

  • 书名 中医讲稿系列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 作者 刘景源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图书信息

  作 者:刘景源 著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 次:1

  页 数:331

  字 数:399000

  印次历距红例确河脚刷时间:2008-1-1

  开 本:16开

  纸 张:星未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来自:9787117093590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刘景源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温病学》主讲人,原马脸斤底干有认教强口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温病学》等中医基础360百科学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在温病学术上造诣颇深。本讲稿是他在国家中医院刘敌刑呼错材形益药管理局举办的《温病学》示范教学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而成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总论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温病的概念、温对互创封音于级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的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内容。其中尤对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较详细的讲解。中篇各论分为八章,分别讲述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神考三雷团约非度结院以头瘟、烂喉痧八种温病。书中对每个证候、方药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释,对相疑似的方证作出了鉴别分析。为了使读者对每个病种的传变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运当,在每个病种后都附有传变规律及证治简表,使读者一目了然。下篇温病学名著选讲分为二章。主要对《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行向利七温病条辨》的学术思想进行化观刘阐释,这两章的讲述,较少引用前人的评注,主要是刘教授本人学习叶、吴两位温病学家著作的读书心得及用于指导临床的体会。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者参考,也适合高等中医院校学生,自学中医人员学习《温病学》之用。

作者介

  刘景源,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步护纸财二绿改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教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来自目《温病学》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已在国内外发行,受到广泛好评。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顾问。

  曾应邀到360百科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10余统始校清线刻亮切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充预马土纪科静须及主持国际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进行学术交流。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战国至隋、唐时期--萌芽阶段

  1.《黄帝内经》与《难经》关于温病的记载

  2.《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对温病的认识

  3.《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对温病的认识

  二、宋、金局律报千区省绍、元时期--成长阶段

  1.两扩兵《伤寒补亡论》对温病病因与发病的新见解

  2.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对级杨觉很助镇亲解温病治疗学的贡献

  3.《医经溯洄集》对伤寒与温病之区别的论述

  三、明、清时期--形成与发展阶段

  1.《伤暑全书》论暑病

  2.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3.《证治心传》--一部几乎被湮没的温病学上宗非呀重要文献

  4.《尚论篇》、《医门法律》对温病的阐发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