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莲性寺白塔

百科

扬州来自蜀冈中峰有寺,因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360百科457-464),故名大明寺。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寺升西持检序希盐建一座木结构楼阁式栖灵塔。唐敬宗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字乐天)和刘禹锡(字梦得)共游扬州比金善伟约(古称广陵)时,曾同登此塔。刘禹锡有诗云:"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封集社之宽。忽闻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白居易也写下了《与梦得同登栖灵塔》。至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栖灵塔惜遭火焚。宋时,僧可政募款再建,缺孙磁顺供附凯教卫不久又圮。后在寺门正南造了一座三檐四柱牌坊,中门正面篆书"栖灵遗址"横额,修燃必广矿间以示纪念。

  • 中文名称 扬州莲性寺白塔
  • 建于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
  • 遭火焚 唐武宗会昌三年
  • 石塔始建于 唐文宗开成三年

介绍

  扬州古木兰院始建于刘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已废。院中石塔始建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五年(840)告成天应深临药气,现矗立于石塔路中段绿岛。塔基座较低,四周围的石栏,栏板雕有龙、凤、牛、马等图案。望柱上刻如意花纹,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为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川留双减停乎把动液又以)重修时所制。

扬州莲性寺白塔

  塔身为石制仿砖木结构楼阁式,6面5级,每级均作飞檐瓦顶。除一、三、五级的南北两面范话支极老持促级岩较辟为拱门外,余面嵌刻小龛,供浮雕佛像24尊。佛像体态丰腴,虽久经风剥雨蚀,轮廓模糊,但仍可见唐雕风格。塔顶六角攒尖,冠以葫芦形塔刹和宝瓶、宝珠,古朴典雅。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