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经匣

百科

银经匣为拱形,两侧附有活动长方形耳,顶部中段为一匣盖。通体錾刻纹饰,正面为佛经故事,顶部饰云龙纹,需盟形格古念应背面錾刻缠枝八宝,侧面为缠枝莲花纹。经匣造型简洁,以微拱的弧度弥补了长方体僵冷与呆板的不足,使经匣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极具变化,以最单纯的造型因素达到了最丰富的效粉程讨城指困针果。与提梁银壶一样,纹来自饰全以錾刻而成,纯净明快,在清代金银工艺中并不多见。

  • 中文名称 银经匣
  • 材质 银
  • 年代 清
  • 规格 长30厘米,宽11厘米,高13厘米
  • 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 称: 银经匣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银

  规 格: 长30厘米,宽11厘米,高13厘米

  介 绍

  经匣为拱形,两侧附有活动长方形耳,顶部中段为一匣盖。通体錾刻纹饰,正面为佛经故事,顶部饰云龙纹,背面錾刻缠枝八宝面与态记说已职杨良述,侧面为缠枝莲花纹。经匣造型简洁,以来自微拱的弧度弥补了长方体僵冷与呆板的不足,使经匣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极具变化,以最单纯的季虽府西间风溶造型因素达到了最丰富的效果。与提梁银壶一样,纹饰全以錾刻而成,纯净明快,在清代金银工艺中并不多见。

  匣盖360百科内贴有标签,上有墨书满汉文字,内容相同,汉文为"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达尔党阿奏进追赶阿穆助喜查包顺友草尼尔萨那所获银经匣一个",为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时缴获的战利品。根据题签可知此经匣是厄鲁特蒙古工匠的作品,反映了清代边疆民族金银工艺的水平,值得重视。

  作为收藏者首先需要专每利把及末秋个进行的必修课是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力,只有具备了真正高层次的审美能力,才能独具慧眼,收藏到意想不到的上品。

  银器被硫化物严厚模重腐蚀,完全矿化,变得又黑又脆。所以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干燥处理,方能长久保存。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