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府二郑公子墓

百科

藩府二郑公子墓位于台南市,该墓为明永曆年间所建,列为三级古迹之古墓。

  • 中文名 藩府二郑公子墓
  • 外文名 sdfdg
  • 性    质 名词
  • 位    于 台南市

简介

  藩府二郑公子墓为郑成功四子郑睿与十子郑发合葬之墓,为明永曆来自年间所建。列为三级古蹟之古墓,位于今台南市南区桶盘架置抗风朝干扩告浅段墓地内,只存三座。 

  坟墓未曾迁葬,为台南明郑时期重要的文化资产,于民国41年被台南文献委员发现,曾略加修缮,民国64年为配合台南市观360百科光年,加以修整,成为今貌。二善掉贵郑公子墓刻(皇民圣之,省之二郑公子墓),与潘府曾蔡二姬墓二者于背均有花纹凋饰,图桉相同,为同期之作。 

交通资讯

  南门外仁和里鞍仔庄(台南市南区桶盘浅段墓地内)

历史沿革

  郑睿、郑发二人为郑成功之子,随其父一同来台,然而没过多久便因水土不服而去世,死时二人均无嗣,合葬此地。到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明郑时期郑氏家族与文武官员之墓大多迁回中国大陆,以减少台湾人民思念故朝之情,然而此墓或因地处偏远,或因二来自人无嗣之故,而未被迁移留了下来,与藩府曾蔡二姬墓为仅存于台的郑家之墓。 

  价入剧资核所该墓在清朝的方志与文献中对钢证并未被记载,日治时期方始见于连横的《雅言360百科》一书,而在该书中还记载说在此墓不远处建有庵和塔。该墓在昭和五年(1930年)时曾整修过。裂坐副丰改员科什 

  二次大战后,该墓于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被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发现并整修,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再修,而成今貌。 

建筑特色

  该墓格局遵守规制,由墓埕、供台、墓碑、左右手和墓冢组成,不过除了墓碑之外皆为劳燃笔初区掌玉原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整修时的东西。墓碑宽77厘米,出土部分高1.川又危07米,于上面刻着“皇明风父强茶里资宣粮圣之、省之二郑公子墓”。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