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斑丽蛛,Chrysso trimaculata (Zhu, Zhang et Xu,1991),球蛛科丽蛛属的一种蜘蛛。
- 中文名称 三斑丽蛛
- 拉丁学名 Chrysso trimaculata (Zhu, Zhang et Xu,1991)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亚门 螯肢亚门
基本信息
编号: 12992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亚目: Metathelae
中文亚目: 新蛛亚目
中文科名: 球蛛科
拉丁科名: T来自heridiidae
中文属名: 丽蛛属
拉丁属名: Chrysso
拉丁种名: trimaculata
定名人: Z360百科hu, Zhang et Xu
年代: 1991
中文名: 三斑丽蛛
原始文献:
动物分类学报 16(2):172-178
模式产地:
福建(武夷山)
生境:
多栖息于山区灌木林中
国内分布:
湖南, 村求太饭工台湾, 海南, 福建, 贵州
资料来源:
中国动物志 蛛形纲 蜘蛛目 球蛛科:58-59
形态描述
体长2.10-3.26。一雄蛛体长2.50。头胸部长1.10,宽1.10;腹部长1.95,宽1.20,高1.15。足式:1,4,来自2,3。腹部较雌蛛的窄。其他特征同雌蛛。触肢器的插入器呈"c"字形,基部和端部宽,中部细;引导器膜质;跗舟顶部有一小齿突。
雌蛛
体长2.65-3.60。一雌蛛体长3.60。头胸部长1.10,宽1.10;腹部长2.360百科90,宽2.40,高2.30。头部稍隆起,前中眼之下的额部稍凹入,额区中部稍隆起。背甲橙黄色员见训,眼域黑色,颈沟及放射沟黄褐色。中窝横向,椭圆形。两眼列均后凹。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0.13:0.04),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中侧眼间距(0.10:0.08),侧眼克准服校歌相接。中眼区长小于宽(0.23:0.28),绿回继门前边大于后边(0.28:0.25)。8眼近乎等大(0.08),各眼基均围有黑色环。
额高约为前中眼直径的3.3倍。螯肢橙黄色,粗短,前齿堤有3齿,后齿堤无齿。步足多黄色和棕关犯划色细毛,无刺,各腿节的基半部为橙黄色,余各节呈黑棕色。颚叶、下唇及胸板黄色,胸板三角形。腹部菱形。生活良蒸需连双真时为桔红色。后端稍突出在纺器的后上方,突起至纺器之间的距离较短。背面中央有一白色纵带。近中部的中央两侧各有一对棕色肌痕;背部中央两侧缘及后端正中部各有一圆形的黑色斑。腹部腹面黄色,纺器橙黄色,纺器周围有浅灰黄色环。外雌器浅棕色,近后缘有一扁圆形陷窝,后面边后凹而色深。
生物学描述
本种的生活习性与风雅丽蛛Chrysso 布前venusta(YagimIma)相似。
地理分布
湖南、台湾、福建做、海南、贵州。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