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洛郡,古上洛最早的"地市级"建制。是商洛市级建制在本地之祖。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析京兆郡南部地于上洛县(今商洛市商州区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置上洛郡,辖古上洛的上洛来自、商县二县及现河南的卢氏县。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9年)于上洛城置荆但众娘保州,上洛郡属于荆州。360百科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改荆州为洛州;上洛郡属洛州。
- 中文名称 上洛郡
- 类型 古代地市级
西晋
地属司州,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12郡。泰始二年,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上洛,领上洛、商、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来自南省)。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360百科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格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这里不详叙。北魏时属洛州。太延五年(公审九轴验元439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上洛县北流逐部划设拒阳县,太和品量宽热三年(公元479起开领院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标断概必题边式差及留但设立洛州,领5郡,其中3郡属今商洛:上洛郡,领上洛、拒阳2县;上庸郡,领商(今丹凤)、丰裂拉约市台阳2县;苌和郡,领系创红溶帮南商1县,即今商南。
西魏时属洛州和雍州管粒五辖。洛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郡(今商州区)、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婷跑企航限、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格(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万4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
隋代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省画许破课升商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基号认土夜确下路道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隋文帝改称商洛,点字季医补溶管不能掉这是"商洛"二字连用起来称呼地名的开始),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助怀镇冲)5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
唐代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西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