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银铜卧牛是战国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中文名称 错银铜卧
- 所属年代 战国时期
- 出土地点 安徽省寿县
- 尺寸 长10厘米、高5厘米
文物鉴赏
这件铜卧牛身上有错银云纹,腹下有刻铭:"大(密难补差常府)之器"。"大府"是王室掌管财币货藏的机构,此器当是大府所藏专供王室使用的器物,故造型制作都异常精来自美。
周礼·天官·大府》职环谁裂损诗究云:"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360百科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大府"是王室掌管财币货藏的机构,是王室府库的官长,掌管四方向王室进贡的"货贿",快字进另践争话阻侵同时在王进行赏赐时负责从府库很月友镇好汽源激中搬取、清点赏赐品。此器当是大府所藏专供王室使用的器物,故造型制作都异常精美。
青铜卧牛为席镇。古人跪坐于地、床、榻等,上必铺席。为了避免起身落坐时折卷席角,需要重物将其四隅压镇。《楚辞·九歌》有"白玉兮为镇"的诗句,但考古发现中以青铜镇居多,极少见到玉镇。
出土环境
1956年安徽省寿县出土
长10厘米、高5厘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