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穗姜

百科

梭穗姜(Zingiber laoticum Gagnep.)是姜科姜属下的一种植物。

株高约80厘米。叶片线形,长约30厘米,宽约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薄膜质,长8-10毫米,全缘。

产云南南部(金错开平);生于路旁,海拔800米。老挝亦有分布。

  • 中文名 梭穗姜
  • 学名 Zingiber laoticum Gagnep.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花序自根茎单独生出,总来自花梗长15-30厘米,被衔接的鳞片状鞘,鞘长2-7厘米;花序纺锤形,长8-12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菱形,长约3-4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钝渐尖,边缘薄膜质,紫红色;花萼长2.5-2.8厘米,被短柔毛;花冠管长3-4厘米,裂片披针形,长约2厘米,有棕色脉纹;唇瓣长约2厘米,具3裂片及棕色脉纹;花丝无;花药长13毫米,钻状药隔附属体弯曲,长约7毫米;子房被粗长火定毛。花期4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800米360百科路旁。

分布范围

  产来自云南南部(金平);老挝亦有分布360百科

繁殖方法

  姜以无性繁殖为主,一般采用分株法、分地下茎法繁殖,生产上大面积栽培时可用工厂化格矛族滑烟室侵直反例代组培快繁育苗。用分地下茎法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将地下之块茎挖起,以1-2个芽连根状农剧晶那办毫济权茎用利刀切开种植于大田即可,切口注意消毒处理。

  组培育苗全年均可进行,其组培技术为:以地下茎为外万欢序林植体,消毒后,在MS+6-BA5.0mg/L+NAA0.2mg/L培养基上进行芽的诱导,长芽区宪区密起督后及时转入MS+坏简6-BA3.0mg/L村班移血粉四用+NAA0.1m培养基上诱导丛芽,最后转入MS+NAA0.mg/L基中诱导生根。

栽培技术

银娘苦时种植

  姜宜春、夏季栽培。在广州地西王制防统查频新终区栽培最适季节为春季3-4月份,此时温度上升,姜芽正处于萌动状态,种植后能迅速萌芽生长,有利于当年获取高产。夏季也可意镇读区李另六阿栽培,但此时栽培营养生长期缩短,不易获得高产。冬季受岁运短日照及温度影响,别斗握团谁行何系行端频即使采用保护地栽培,也不能生产。

  姜性喜荫凉环境,在有树荫稍透光的环境条什则件下能抽出漂亮的花球,产量也高,但小白渍,多采用单行、双行高畦栽培或成片种植于山坡荫湿树林下。种植密度为40×40厘米,亩植40正事酸族走00-5000株苗或块茎。

田间管理

  姜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耐湿、喜阳又小最候的弦燃耐阴,基本无病虫危害,较易获取高产。植株分蘖能力强,当年春季种植带一个芽的块茎多投候至七、八月份则可分生出6-8个植株,地下茎也随之膨大。营养生长旺盛,栽培上要控制适宜的肥水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长期间不用大最河等自守追肥。在花球从地下抽出时,要给予较多的磷、钾肥,以促进花球膨大及地下茎的生长。后期应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烂叶、杂草。进入休眠期进行全园清理,把地上部分全部剪除,集中晒干烧毁,畦面培土覆盖或挖起块茎贮藏至明春种植。​

病虫防治

  姜在整个生育期间基本无病虫危害,生产上主要对螺、蜗牛危害叶片、蝼蛄蛀食地下块茎等进行预防,另外,注意防止积水引起地下块茎腐烂。

主要价值

  根茎供药用,干姜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生姜主洽“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又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