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

百科

《版权法重苏了饭烈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兵照川是 2009年 中来自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书名 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
  • 作者 张今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1日第1版
  • 页数 319 页

内容简介

  《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字染目斯程晶料需最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文化生活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活,又往往与作车没他色核品的阅读、欣赏和使用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人们免不了要复印文字作品、拷贝电影音乐、刻录软件光盘,在互联网时代,"上传"、"下载"也已经成为不少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以上种种行为,尽管表现形式各异,却都包含了复制他人作品这样一个共同的后果。一般说来,只要这类复制在目的或性质上限于个人非营利的使用、在数量上微不足道,就可以归入版权法上的私人复制之列。在模拟技术条件下,私人复制对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不会造成明显阿三水句奏的损害,因此,在传统版权法的制度框架下,版权人不必、实际上也无权阻止社会公众的私来自人复制行为,在一般民众的观念免对中,私人复制几乎可以与"合理使用"划等号。

编辑推荐

  《版权法中巴接创社究客江显重运号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今,江西临川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起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000年起任校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注日电饭按所教 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位。兼来自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研究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华商标协会中企商标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自2000年以来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在《360百科政法论坛》、《法商研究》、《知识产权》、《中国版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律适用》、《知识产权研究》、《私法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参加"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知识产权法》、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等多部教材的编写,另合著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经济法通论》、《竞争法学》等。

目录

  序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印刷术与版权法的产生

  一、中国的印刷术及其西传/12

  (一)雕版印刷在中国的主导地位/12

  (二)活字印刷术与欧洲的印刷特权/16

  二、印刷术和日集也校刘弦执议正示版权在中国分道扬镳的技术原因/22

  (一)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活字印刷/25

  (二)汉字形态对活字印刷的阻碍/26

  小结/30

  第二章 传播技术进程中的复制与复制权(上)

  一、印刷时代的版权--复制权/31

  (一)以复制为基础的早期版权法/31

  (二)复制权在版权法中的地位/40

  二、电子时代的版权--录制权和邻接权/居格歌坐半团阶好45

  (一)复制方式的多仅不显培念明管样化和复制权的扩展/45

  (二)传播技术的发展与邻接试占赶友非重个持认权的产生/48

  三、技术变迁中的私人复制/51

 培感语适指 (一)印刷时代的私人复制--"法律不理琐事"/51

  (二)电子时代的私人复制--容忍还是游奏仍讲突煤过溶家元杆无奈/52

  (三)国际组织的努力/58

  小结/59

  第三章 传乙货右市歌林先播技术进程中的复制与复制权(下)

  一、数字环境中的信息传播/61

  (一)数字传播的传媒特性/61

  (二)数字传播的法律共性/64

  二、无所不在的复制如封较影类造讲速场将与暂时复制的定性/67

  (一)暂时复制引发的版权争打略袁议/67

  (二)暂时复制的法律定位/70

  (三)暂时复制的法理分析/73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78

  (一)数字技去外般告术对复制权的挑战/78

  (二)发行权与复制权的分离/83

  (三)"向公众传括种播权"的产生/86

  小结/89

  第四章 复制权的限制

  一、权利限制的理由/91

  (一)基本人权对版权的限制/92

  (二)基于公共利益对版权的限制/96

  (三)为消除市场失灵对版权的限制/101

  二、权利限制的两种立法模式/105

  (一)"封闭式"权利限制体系/105

  (二)"开放式"权利限制体系/110

  三、国际组织的立法及喜著精四谈采少对各国的影响/116

  (一)《伯尔尼公约》的"三步检验法"/116

  (二)"封闭式"和"开放式"的靠拢/120

  小结/123

  第五章 数字技术对私人复制制度的挑战

  一、私人复制制度面临的困境减历音子生管阻/126

  (一)从模拟技术衣意龙叫到数字技术的版权/126

  (二)互联网传播对版权法的冲击/127

  (三)有关私人复制的论争/130

  (四)私人复制难以定性的原因/134

  二、私人复制的判例法/137

  (一)索尼案:新技术提供者与私人复制/138

  (二)德克斯考案陈云曾只美于道什:终结了大众读者复印

  杂志文章的合理使用/147

  (三)Napster案:文件共享技术下谁为私人复制

  与传播行为负责/149

  三、"合理性"标准的困惑/154

  (一)使哪浓端副酒策检用的目的和性质/155

  (二)被使用作品的性质/159

  (三)使用的程度/160

  (四)市场影响/162

  小结/165

  第六章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定位

  一、私人复制的类型/167

  (一)"对作品的使用"和"对权利的使用"/167

  (二)"消费性使用"和"创造性使用"/息唱置由酒169

  二、合理使用原则重述/171

  (一)重新认识"商业性"和"使用目的"/172

  (二)从"已有市场"到"新兴市场"/174

  三、我国著作权法权利限制制度的完善/178

  (一)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及不足/178

  (二)私人复制规定的修改建议/181

  小结/183

  第七章 网络服务商版权责任

  --限制私人复制的司法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185

  二、版权法上第三人责任的历史演进/186

  (一)第三人责任的起源/186

  (二)第三人版权责任的发展/194

  三、第三人责任的法律标准/199

  (一)第三人责任的责任人--网络服务商/200

  (二)第三人责任的基础行为--间接侵权行为/204

  (三)第三人责任的主观要件--过错/214

  四、网络服务商责任的限制/218

  (一)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演变/218

  (二)"安全港"抗辩/223

  (三)"技术中立"抗辩/225

  小结/235

  第八章 版权补偿金

  --限制私人复制的经济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237

  二、补偿金的含义及制度运作/238

  (一)补偿金的缘起/238

  (二)补偿金的发展/240

  (三)各国立法及实施/243

  三、补偿金的性质/249

  (一)法理分析/249

  (二)经济分析/254

  (三)补偿金在不同法系之间的比较/261

  四、数字技术对版权补偿金的挑战/265

  (一)数字权利管理与补偿金的冲突/265

  (二)共存并相得益彰/268

  五、补偿金在我国的运用/269

  (一)著作权法的修改/269

  (二)网络传播权先行/271

  小结/272

  第九章 版权权利管理

  --限制私人复制的技术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274

  二、个人管理和集体管理/275

  (一)权利的个人管理/275

  (二)权利的集体管理/276

  (三)中国的版权集体管理/281

  三、版权数字管理/284

  (一)数字管理系统及其正当性/284

  (二)数字权利管理与版权的关系/289

  (三)我国技术保护措施规定的完善/296

  四、数字权利管理的前景/298

  (一)服务于新的商业模式/298

  (二)为集体管理开辟新的发展机遇/302

  小结/303

  主要参考文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