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市饶平县城黄冈镇说绍味岁东面约9公里、连接福建和广东的国道324线蒸里先行由轮帮南侧,有一座古来自香古色的长乐寺。寺刚好位于闽粤边境的汾水关地方,很受行人注目。寺刚好位于闽粤边境的汾水关地方,很受行人注目。
- 中文名称 长乐古寺
- 别名 大士庵
- 初建时间 天启年间
- 地理位置 潮州市饶平县城黄冈镇东面约9公里
内容简介
长乐寺的大门刚好朝向国道324线。由公路登上10级台阶,便可步入寺的大门。寺庙大够福门两边,刻有一副对联,曰:"长亭踞雄关,一缕馨香僧礼佛;乐寺临古道,三更朗月客参禅。"寺的门上清晰地用黑底金字写着"长乐寺"。门后背面,有"觉海慈航"4个字。大门之上,是双龙抢珠的雕塑。
引人注意的,是在长乐寺门口,有一座石牌坊,巍峨耸立,居高临下。这是一般的寺庙所没有的。据说,当年经由汾代宁烧刑组水关的路就是从牌坊中间通过。如此看来,牌坊或寺庙位置曾经被人改动。否则,牌坊和寺庙大门不可能如此亲近。
相关信息
牌坊看起来历史久远,字迹斑驳,较难辨来自认。牌坊东西朝向,仿木构件,雕花版大都缺失,主体构件完好,为三门五楼八柱式建筑。牌坊上一面刻"声震华夷",另一面刻"功罩闽粤"。牌坊还镌一行小字,"广东福建两仍身反省官绅士民同为大总戎都督郑芝龙立"。郑芝龙是郑成功之父,明崇祯年间,他曾在汾水关一带和东南沿海,多360百科次粉碎了荷兰船队的挑衅,并征服了地方海盗,形成了盘踞东南沿海的地方势力。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却是抗清义士。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叫乐路合,郑成功挥师西征,亲率大军攻克诏安,曾驻扎汾水关,运筹帷幄指挥进攻潮州。据传,郑成功当年在距关隘30兰子教北促各本阶伟余步的大岩石上题刻"威震闽粤"4个遒劲大字。
长乐寺大门之后,就可见观音阁,坐南朝北,主祀大士(观音金汉留镇菩萨)。阁深约12步,里面供奉观音塑像。像前有一副对联,写着"西方自在遐观法界皆春,南海非遥转念慈帆待渡。"阁之两侧,分列十八剂影可居叶丰办罗汉塑像,都是铜色外表。
大雄宝殿位德应于观音阁后,大殿做工考究,尤其是大殿屋顶,有两位飞天翩翩起舞的造型,形态十分优美。宝殿一侧,请调度攻钱除汽尼指门是一座特色建筑物--普同塔。普同塔主塔呈8角形,周围又有4小塔环绕。从里面排列的很多瓶子看来,安放的是一些僧人或信徒的骨灰。
历史发来自展
查地方史志,360百科长乐寺原称大士庵,初建天启年间,寺历经天灾人祸,风雨侵蚀,庵堂倾妈由井省态搞买丝颓。至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副使吴一鸣、千总赵飞龙等在原址拓建,再造大士,增塑十八罗汉像等。1984年,大士庵由地方侨胞及村民捐资重修。1988年,再次扩建下心编导蒸名,并改名"长乐寺"。
长乐寺中,有一定史料价值晚费的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所立碑文,大意讲述闽粤边境依山临海,绿林、海盗出没,为保佑地方平安而重建佛寺的情流持友磁混磁杀扩况。
成因
不过,长乐寺为何会出现在雄关之器斗教教银够乐赵格侧? 历史上,汾水关一带地势险要,是"漳南前践之咽喉",扼漳州与潮州之要冲。从广东的握则展派刚色改销盾此潮州、饶平进攻福建的漳州、诏安,首先得攻占汾水关,否则,难以取胜。
1939年11月28日,潮汕地区已经沦陷,日寇以陆军和空军优势,从广东向诏安进犯,福建军民据守汾水关,与日寇激战数昼夜,胜利击退了敌人的进攻。1941年7月4日,日军再出动进犯诏安县境,又被守在汾水关的抗日军民击退。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汾水关很早便设防驻兵。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在变生维意了限鲜析乙闽粤古道旁建置巡检司署;明天启初年建新关城;清同治六年(1867),重新修整关城,当时门上署着"漳南第敌英轻田一关"字样。可惜,解放后,围旧转够备训本因修公路,关城拆毁。近几年,由于交通拓展,汾水关城重一带更是模样大变。
正是因为汾水关地方险要,在历史上,出现一座关城,并依关城而设立牌坊、寺庙,就变成十满投团血毛京世了史干军分正常的事情了。久远的长乐寺矗立路边,适足提醒世人闽粤之交曾经的腥风血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