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山帚菊为被子植物门帚菊属的一种灌来自木,高1-1.5360百科米。头状花序极少数,单生于当年生的短枝之顶或少有生于长枝的叶腋内;总苞陀螺状钟形,基部狭成柄状。瘦果纺锤状圆柱形,密被紧贴的白色长柔毛。冠毛多数,白色,粗糙算剧牛量作,刚毛状。花期4-5月。产于四川巫山。生于坡地,海拔300-700米。
- 中文名称 巫山帚菊
- 拉丁学名 Pertya tsoongiana Ling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灌木,高1-1.5米。枝有长短枝之别,长枝多而纤细,质硬,直展,带紫红色,密被腺状短柔毛,节间长1-2厘米。长枝上的叶于花期早落,未见,仅残存外侧增厚而稍扩大的叶柄基部,腋理倍记察在全减芽为白褐色、呈圆球状的绢质 长柔毛所包裹;短枝上的叶近无柄,扁平,通常2-5片簇生,长圆形,罕有狭椭形文画乱足议,长6-12毫米,宽轻周甚定阶信他混2-5毫米,顶端钝或圆,有时中脉延伸而成一极小的凸尖头,基部圆,边全缘而略背卷,具短而疏的缘毛,上面绿色,无毛或仅沿中脉下部被家史缺各调又轮极疏的短毛,下面苍白色,无毛,1脉或有1对不明显的侧脉,中脉两面均凸起,下面尤著,侧脉若存在,则仅于上面隐约可见,且疏松网结,在下面不明显。己头状花序极少数,单生于当年生的短枝之顶或少有生于长枝的叶腋内,无梗,花期连同伸出的花药长2.5-3厘米,直径约2.5厘米,具花8-10朵;总苞陀螺状钟形,基部狭成柄状,长2-2.5厘来自米,上部直径1.5-1.8厘米(基部直径仅1逐企没跑质友掌百使两-1.5毫米);总苞片极多数,儿受脸半这手穿太染换古16-18层,紧密覆瓦状持员杆秋改养律直商害年排列,最外面的数层小,鳞片状,卵形,长仅0.5毫米,较外面的数层略大,亦为卵形,长1-1.5毫米,向上渐次望取征华增大,中部的卵状披针形,长6-8毫米,宽3-3.5毫米,最内面的2层长圆状披针形,长通常达15毫米,宽约4毫米,全部总苞片自外而内其顶端由短尖至渐尖乃至长渐尖,背部均有多数平行的纵纹,被疏长柔毛,带棕褐色,边缘干膜质,常成撕裂状;花托狭,直径约2毫米,被白色短柔毛。花白色,全部两性,再板花冠管状,长约19毫米,檐部稍扩大,5深裂,裂片狭,线形,长8-9毫米360百科,宽约1毫米;花药长约9毫米,顶端短渐尖,基部箭形,具长约3毫米的尾部,尾密被撕裂状的毛;花柱纤细,青封亮长约18毫米,花柱分枝短,内侧扁,顶端钝,长约1毫米,被毛。瘦果纺锤状圆柱形,长8-9毫米,顶端略狭,基部比顶端更狭,具10 粗棱,密被紧贴的白色长柔毛。而结原罗冠毛多数,白色,粗糙,刚毛状,长约12毫米。花期4积单境何坚-5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700米的坡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
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巫山。
鉴别特征
巫山帚菊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其头状花序的总苞由16-18层总苞片所组成,紧密覆历级话教北瓦状排列而成一假柄。又因其短来自枝的叶甚小,乍见之,外形有些像针叶帚菊Pertya phylicoides J. F. Jeffr.,但叶扁平,不背卷成圆柱状,顶端亦无针刺状小尖头,且头状花序少承王东毫能损控陆而大,直径达2.5厘米,花冠长达19毫米,花冠裂片短于花冠管而与360百科后者迥然有别。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