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蓝沙参(学名:Adenophora coelestis Diels)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萝卜状,不分枝,高可达0.8米,植株不分枝,茎生叶常集中于茎的中下部,茎上部叶疏生而小,叶无柄,假总状花序,花冠钟状,蓝色或蓝紫色,裂片三角形卵状,花盘无毛,有被毛的;花柱比花冠短,8-10月开花。
生长于林缘开阔断八宽我地,林中,山坡草甸中。
- 中文名 天蓝沙参
- 学名 Adenophora coelestis Diels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状,植株常有横走的茎基分枝。茎单支或两支发自一条茎基上,不分枝,通常高50-80厘米,无毛至相当密地被刚毛。

茎生叶常集中于茎的中下部,而茎上部的叶常疏生而小,全部叶无柄,有时茎下部的叶有短柄,叶片卵状菱形,倒卵形,卵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10厘米来自,宽0.5-3厘米,边缘为不玉几夜足材减参医高级规则粗锯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常在叶脉上生白色硬毛。
花仅数朵在茎顶端集成假总状花序,或有长(有时短)的花序分枝,花序分枝仅在顶端着生1至少数几朵花。花梗短;花萼无毛,筒部球状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滑套锥形,裂片狭三角360百科状钻形,长8-20毫米,宽1-1.5(2)毫米,边缘有1至多对小齿;花冠钟状,蓝色或蓝紫色,长1.5-4厘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6-11毫米,约占花冠全长的1/3;花盘长(1.2)2-3(3.5)毫米,无毛,也有被毛的;花柱比花冠短。花期8-10月。
个吸船线获底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4000米的林下、林缘、林间空地或草地中。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虽耐干旱,但在生长期中也需要适量水分,幼苗时期,干旱往往引起死苗。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地理分来自布
产中国云南360百科(砚山、昆明、寻甸、嵩明、富民、禄劝、邓川、大理、鹤庆、丽快劳织纸江、中甸)、四川西孩烈冷船层委石便南部(木里、会理、普格、德昌、西昌、雷波、宝兴)。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分春播与冬播,北方春播4月,冬播在1月上冻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施堆肥或厩肥4500-60000kg。整地后,约见略松止从政作畦宽1m,按行距40cm开浅沟,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1.5cm,稍镇压,浇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播种子约两星期后出苗。冬播种子第2年春季出苗。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注意除草、松土,苗高3cm左右间苗1次,高10-15cm时定苗,每隔10-15cm,留壮苗1棵。为防止倒伏,在生长期间,可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壮,以后除每的到继还怎底步青香年植枯萎后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还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粪为主,在植株高45cm时,及时打顶,控制植株高度,减少养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长。
采收和储藏:播种后2-3年采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乘新鲜时用竹片刮去外皮台物功级境甲温术宁烈,切片,晒干。
病虫防治
断晚息态厂设滑 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为害。

主要价值
彝药:俄喜特补,俗称泡参,鸡棒腿:根主治病后体虚,肺痨,咳嗽,咽肿声哑,肝痛,腰膝酸软《彝植药续》。全株用于养阴,清肺热《滇省志》。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