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 小叶龙竹
- 科 禾本科竹类植物
- 拉丁学名 D.barbatus Hsueh et D.Z.Li
- 界 植物界
- 别 称 埋桑
内容简介
本种在云南东南至西南海拔360-110东课史技0米分布,但均是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勐腊。

介绍
var. barbatus
竿高15却政吸送序原北般的医坚-18米,直径10-15厘米,梢端弯或微下垂,基部数节环生气根;节间的下部深绿色,长26-32厘米,一侧扁平部分无毛,上部具少量白粉,竿壁厚2-2.5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1.5厘米,在其间和箨环下方均具来自一圈白色绒毛环。枝下高0.5-1米。竿每节分多枝,主枝3条,其中1条明显较粗壮,或有时主枝不发达而有一大型潜伏芽,侧枝纤细,下垂。箨鞘早落性,革质,初期为黄棕色,背部被白粉360百科和生成棕色小刺毛;箨耳与箨犯在供宗重垂环半片基部之外延部分相连,波状,长5-15毫米,宽2-3毫米,其上密被长为1厘米的猪鬃状置话间鱼地繸毛;箨舌高5-8毫米,先端具不整齐的齿裂;箨片外翻,腹面的基部也密被猪鬃状硬直毛,其余部位被小刺毛。末级小枝具8-15叶;叶鞘被微毛;叶耳微小,易落,其上具繸毛数条;居叶舌高1毫米;叶片长10-15厘米,宽1-2损形仅销杆测类显真如厘米,次脉5或6对。花枝无叶,节间长1.5-1.8厘米,一侧扁平或具沟槽,其间密被黄棕色绒毛,每节着生10-25枚假小穗,其簇团的直径为1-2.2厘米;小穗倒卵形,长6-8.5毫米,宽2-4毫米,黄绿色,近于无毛,含小花2朵;颖2或3左想燃步南片;外稃长6-7毫米,宽4-5毫米,先端具长为0.8-1毫米的芒刺状小尖头;内稃长5-6毫米,两脊间宽1毫米,具3脉;花丝长6毫米,花药黄色或干后带紫色,长亦为6毫米,先端具尖头;雌蕊全长6块也项跑核杂春证调快-7.5毫米,子房上部连同花柱及柱头均被毛茸。果实未见。花期6-10月。
分布
本种与黄竹D. membranaceus Munro近缘,但竿较高大,竿下部节间无来自毛亦无白粉,箨环下方和节内均具一圈白色绒毛,箨鞘鞘口、箨耳以及箨片上表面基部均被猪鬃状直硬的繸毛,小穗较小,仅含小花2朵,与之不同。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