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花半边莲(拉丁学名:Lobelia terminalis C. B. Clarke)为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
一年生细弱居草本,高10-20 (40) 厘米。茎上升至直立,多来自分枝,具棱角而无翅,生短柔毛。
产云南南部。印度、泰国、老挝和锡金也有。生于海拔200-850米的林间潮湿地。模式标本采自中南半胶仅在宪亚米从耐饭岛。
- 中文名 顶花半边莲
- 学名 Lobelia terminalis C. B. Clark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一年生细弱草本,高10-20 (40) 厘米。茎上升至直立,多分枝,具棱角而无翅,生短柔毛。叶螺旋状排列,稀疏;叶片近圆形至椭圆形,长宽近相等来自,6-10 (15) 毫米,两面被短柔毛,除下部数枚几乎全缘外,其余明显父节就本土限建精就具齿,顶端圆钝,基部截形、亚心形或圆形;柄长1-3毫米,有毛。花单生于上部苞叶腋间,形成稀疏的总状或伞房状花序;苞片卵状露己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被毛;花梗纤细,长1.5-4厘米,360百科疏生柔毛;小苞片2枚,宿存或早落。花萼筒倒卵状或近半圆状,长约2毫米,被细柔毛,裂片钻状条形,长2-3毫米,宽约0.5毫米,全缘;花冠淡紫色,长4源-5 (8) 毫米,二唇形,花冠筒背部分裂达基部,无毛,上唇裂片矩圆状条形,直立,下唇裂片矩圆形,稍高短于上唇裂片;雄示充蕊5枚,花丝中部以上连合成筒,花丝筒部无毛,花药管长1毫米许,背部疏被柔毛,顶端生短髯毛。蒴果倒卵状,疏生良线他跳柔毛,长4-5毫米,宽约3毫米。种子多数,棕黄色,三棱状。花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850米的林间潮湿地。
分布范围
产云南南部。印度、泰国、老挝和锡金也有。模式标本采自中南半岛。
繁殖方法
种子
率 春季4-5月间,新苗长出后,根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4-6株不等。然后开沟,按行距15-25厘米,株距6-10厘米栽种。
扦插
以高温高湿来自季节为扦插适期,将植株茎枝剪下,扦插于土中,温度在24-30℃,土壤保持潮湿,大约十天便可成活,来年春季移栽于大田,大田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大田要勤中耕除草,防旱防涝。
栽培技术
幼苗期注意松土除留都娘杂矛而象皇帮题波草。栽种后施1次农家肥;据劳换那对短书杂夏季收获后追施1次畜粪或硫酸铵、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干旱季要灌从,经济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长。
半360百科边莲栽植后,一年可收割两季,头茬在夏季生长茂盛时,二茬在秋季霜降前,收割时用镰刀剪齐后割取,洗净泥沙,除净杂物,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以身干,色鲜、无杂、无霉变、无虫害、青绿色为好,其次欠佳。
病害犯里他士础京千防治
主要病虫害势室胜:
- 病害: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葡萄孢菌、腐霉菌。
- 虫害活杀入从渐击:蚜虫、潜叶蝇、蓟马、白粉虱、蛾蝶类价握害虫、蛞蝓等。
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 植株倒伏。原因:受葡萄胞菌属(约策外标运要争Botrytis)侵染引起的茎腐病;受枯照苗菌属(Pythium)侵染引起的立枯病。解决方法:不要让植株生长在长期潮湿的基质里;避免茎秆在天黑前还处于潮湿的状态;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定期喷施杀菌剂。
- 营养生长旺盛,开花稀少。原因:施用过多的铵态氮和磷肥;长时间低光照强度;盆距过近。解决方法:严格控制20-10-20和20-20-20等高铵态氮及磷的配方肥的施用量;增加光照强度至30000~60000lux,以阶段性恢复高强度光照。
- 叶片上有病斑,叶片有坏死斑块。原因:基质长时间潮湿;低光照;经常高频率的浇水,两次浇水间基质完全彻底干燥;高浓度的叶面肥。解决方法华席笔: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 植株单薄,分枝少。原因:早期施肥不足;摘心(打顶)次数不足;盆距过近。解决方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主要价值
性味:味辛,会溶丝谓率外掌性平。
归经:心、小肠、顺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
本种提示
本种近于假半边莲 L. hancei, 但以其近圆形的叶片,长的花梗,被毛的植株以及较长的花冠上唇裂片,而易于识别。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