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

百科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是2010来自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格林,(英)兰德尔斯。

  • 书名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
  • 作者 (英)格林,(英)兰德尔斯 主编
  • 译者 鞠美庭,楚春礼,张琳 等
  • ISBN 9787122066886
  • 定价 ¥39.80

编辑推荐

  该书从基础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等方面解析了产业生态学的内涵,通过对产业生态学及创新研究两门学科的特色分析,探讨了学来自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促进;介绍了一系列资源生产力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作为产业生态学研究的辅助工具;结合英国、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实例,进行了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

否积味

  图录

  表录

  撰稿人简360百科

  第一部分 前言

映苦黑助行三场  1 创新研究和产业生态学的学科交叉

  1.1 发展中的交叉学科

  1.2 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1.3 创新研究的相关理论

  1.4 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学科交叉的相关理论

  1.5 本书结构及各章简介

  1.6 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脉络

  2 产业生态学简介

  2.1 前言

  2.2 产业生态学的定义

长架子宪苦失该  2.3 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2.4 产业生态学策略:重建产业系统

  2.5 卡伦堡产业共生园

  2.6 产业生态学的范

  第二部分 产业生态学技术及案例

  3 区域产业生态学和资源生产力:模拟和基准制定的新方群村利导苦毫毛

  3.1 前言

  3.2 背景

  3.3 资源生产力框架

  3.4 资源生产力模型

  3.5 资源生产力与创新体系

  4 仅倍未酒马扩密英国的产业共生

  4.1 前言

  4.2 产业共生计划--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性的始苗八使测历组创新方法

  4.3 发展产业共生的决定性因素及相关机构的作用

  4.4 英国的产业共生计划

 装类龙钱 4.5 构建产业共生网络的步骤

  4.6 产业环境的相关因素

  4.7 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款

  4.8 区域管理机构

  4.9 亨伯地区产业共生计划(HISP)

  4.10 墨济河岸产业共生计?∕BIS)

  4.11 讨论

  4.12 产业共生网络的可持续性

  4.13 国家产业共生项目的重要

  5 产业生态学:发展中国家一个新的规划平台

  5.1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5.2 发展中始燃国家的现状

  5.3 产业生态学--一个新的规划平台

  5.4 产业生态学马担差队修标末送任测的区域视野

  5.5 案例研究综述

  5.6 如何实施产业生态学

  5.7 环境规划者的责任

  5.8 商业企业的责任

  5.9 公共部门的责任

  5.10 结论

  第三部分 创新系统:产业转型和变革

  6 食品消费和生产系统的转变:以冷冻豌豆为例

  6.1 前言

  6.2 食品产业的转型

  6.3 给豌豆一个机会

  6.4 结论

  7 可持续性技术与建筑业:对法规、管理和公司网络的评估

  7.1 前言

  7.2 可持续性技术、政府及宜太外受入企业间关系在建筑业中的作用

  7.3 可持续性创新与管理:以绝热材料为例

 汉论受审右刘动找 7.4 可持续性创新与制度因素:以主动式太阳能加热为例

  7跳苦.5 可持续性创新与公司间的关并白严宁流

  7.6 结论

  8 垃圾焚烧的能源利用:来自中国的经验

  8.1 前言

  8.2 中乱减段打川帝丰国城市生活垃圾(MSW)问题的产生

  8.3 中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MSW)问题的进展

  8.4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技术

  8.5 1988年后初期垃圾焚烧生能(WIE)技术的应用情况:高成本、高质量方案

  8.6 将至1999年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情况:低成本、低质量策略

  8.7 1999年以后垃圾焚烧生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公众及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支持的方案

  8.8 WIE在中国的应用--实现垃圾处理和燃料供应的双重目标

  8.9 中国WIE市场的细分及其创新意义

  8.10 结论

  第四部分 消费和中介机构

  9 产业消费和创新

  9.1 前言

  9.2 消费理论回顾

  9.3 产业消费

  9.4 产业消费:是单一事件还是组合行为?

  9.5 产业消费:复合和过程驱动的特点

  9.6 产业消费的惯例、实践和能力

  9.7 结论

  10 消费:实践理论的视角

  10.1 消费本体论

  10.2 实践理论序言:差异和日常消费

  10.3 实践理论

  10.4 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10.5 实践(及消费)如何转变?

  10.6 一个历史案例--废弃物行动

  10.7 一个当代案例--淋浴

  10.8 消费实践理论对于产业生态学的意义

  11 绿色(生态化)中介

  11.1 前言

  11.2 基础设施结构变化:中介的出现

  11.3 中介的多样性和作用

  11.4 中介空间

  11.5 思考:生态性中介

  第五部分 管理和价值观

  12 产业生态学再设计及个体价值观转变:社会生态学展望

  12.1 前言

  12.2 个人经历:从科学技术到心理学及其他领域

  12.3 生态再设计先驱、革新者典范--P.A.YEOMANS

  12.4 结论

  13 产业生态学的社会生态性和政治生态性

  13.1 前言

  13.2 "管理"的重要性

  13.3 管理面临的挑战

  13.4 公司管理的竞争模式

  13.5 管理和社会变革

  13.6 制造业的管理和政治关系

  13.7 制造业和管理的新模式:咨询路线

  第六部分 结语

  14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空间:新兴的主题

  14.1 前言

  14.2 隐喻的有效性

  14.3 层面和多尺度问题

  14.4 知识、信息和"信息失灵"

  14.5 代理机构与代理主体的作用

  14.6 结论:未来的路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