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百科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是南宋词来自人姜夔所作的一360百科首词。

上阙词人赞美女子仪容绝代,爱其装束入时,步态轻盈,更哀其身如飞絮,流落他乡。下阙以乍笑长颦揭示其内心之愁苦无奈,对其孤寂处境深表同情。全词以人之美衬情之悲,愈美愈悲;人物着墨不多,而情韵全出。

  • 中文名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 作者 姜夔
  • 作品出处 白石道人歌曲
  •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原文

  鹧鸪天1

  己酉2之秋,苕溪3记所见

  京洛4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5浅出鸦头袜6,知是凌波7缥来自缈身。

  红8乍9笑,绿10长嚬11。与谁同度可怜12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360百科  1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千叶莲、鹧鸪引等。

  2 己酉(yǒu):指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3 苕(tiáo)溪:水名,流经浙江湖州附近。

  4 京洛:指京都洛阳。

  5 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

  6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乙促着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

  7 凌波: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掉愿没陵波微步,罗袜生尘。”陵,通“凌”。形容女子的步态身姿轻盈飘逸。词中此句把该女子喻为曹植笔下的洛神。

  8 红:此指女子红润的嘴唇。

  9 乍:指时间短暂,此处形容女子展露笑容的时间短暂。

  10 绿:此指女子青黛色娥眉。

  11嚬(pín):有版本写作“颦”,皱眉。

  误族卷收鲜考在12 可怜:可爱,惹人怜爱。

白话译文

  淳熙十六年(1资虽营顶面眼初189)秋,(我)在苕溪见到一位风流绝代女子后的感触。

  这位京都洛阳风华绝代的佳人,因何事而像风中的飞絮一般飘落到山溪渡口来呢?笼鞋中微微露出展际环首院了鸦头袜,仿佛是凌波而来的缥缈仙子。

  朱唇露出盈盈微笑,绿色双眉紧蹙,有谁与她共同度过那美好的春天呢?鸳鸯何曾习惯独自栖宿,不如化作西楼上空的一缕飞云吧。​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姜来自夔在苕溪遇见一位流落此地的歌女,感于她出色的姿容和不幸的身世,又联想到自己半生漂泊零落的生活,不由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于是写下这首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360百科  上阙以“京洛风流绝代人”开篇颇简洁。“风流绝代”以表女于才色超凡,遣词平实,平铺直叙,单窥该句,许无特别之处。“因何风絮落溪津?”以疑问的口吻反衬前句,语渊起伏,词境陡起,颇有些明通医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味。“风絮”之喻含义深远,表面上似写佳人姿态轻盈,实则以溪津的荒僻与京洛打情活之繁盛对照,再以“风絮随风”之意象暗喻其身世的凄凉。“笼鞋浅出鸦头袜”一句由虚拟比喻过渡到真实描绘,然落笔小心含蓄,不直言佳人色貌姿容,却从足下鞋袜人手,在刚刚引发了万厂第十任境掉煤尽读者相关联想的时候,立刻戛然而止,义由实转虚,紧承“知是凌波缥缈身”。这一句,暗含曹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陵天象天妒核差车免甲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借鞋袜轻巧言佳人体态轻盈,气质高雅,似宓妃洛神,踏水而来,灵动缥缈。

  下阙紧承上阙,由描写女子的风姿转入对神态的细致刻画中,就佳人美貌作正面描写,手法多有独到之虚。“红乍笑,绿长嚬”,红唇浅笑,黛屑微蹙,着意于意态神情;“乍”言时短,“长”乃日长,长短相照,“长嚬茶侵始红走”二字表现了她对自己命运斤余是费乎缺混军果的无可奈何地叹息。这两句可见佳人笑时短,蹙时长,虽非西施捧心,也似有万般愁绪在胸。旁人既无法窥知其内心的秘密,单是如此这般的姿容已足以人见人怜。“与谁同度可怜春”一句,与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青玉案》)意味相类,看似感慨春色美好侵统革第评责训评创房,实则是以春色与佳人胜术厚此走刑算张有青春相喻,最后一句“化作西楼一缕云”,用一飘渺意象将话题和意境引向遥远。

  从整首词来看,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臻上乘。对如“风絮落溪津”的“风流绝代人”,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开头似是直叙其事,但仍保持了姜词的“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的风格。过片两个三字短句,极其精练,从“乍”和“长”两个似炼而不炼的字中,词人的同情已隐含其中,接原花动完雷讨以“与谁同度可怜春”的一问,从隐到显,为不幸绝代佳人的感喟之情,至此才明白地表示出来。最后把她比作一只孤零零的鸳鸯,却仍坚贞自守,完成了对“风流绝代人”的塑造,而词人“哀其不幸”的仁者之心,贯穿始终,浑然深厚。本词用笔,有时从实处落墨,有时虚处着笔,但它“无穷哀怨,都在虚处”,清空中含有意趣,与实处落墨取到虚实相生别有意味的艺术效果,又从我之“所见”方面着笔,下阙紧承上阙,词人的同机请回岩四煤须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罗个满担杂形象也栩栩可见。该词体现了词人由衷的赞美之情,表达出作者的顾惜与仁厚之心。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李调元《雨村词话》:不但韵高,亦由笔妙。

  当代词人沈祖棻《宋词赏析》:上片,首句容仪,次句身世,三句装束,四句总赞。过片两句着色。“红”,樱口;“绿”,翠眉。“乍笑”,乐少; “长颦”,愁多。 “与谁”句,贺《青玉案》所谓“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也。“鸳鸯”句从杜诗《佳人》“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出,而化实为虚。“化作”句,暗用《高唐赋》。下片皆自“风絮落溪津”生发。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江西鄱阳人,后寓居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所斯烧试黄胞封超以号“白石道人”。早年随父宦游,住汉阳。后来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因屡试不第,因此一生没未群跟光弱待广有做官。白石的书法十分精湛,诗也负盛名,尤其以词著称于世。他的词作有的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有的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约香临词派。对史达祖、吴文英等人很有影响。但他的词也存在着藻绘过甚、内容空洞的缺陷。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贴平》《续书谱》,词有《白石道人歌曲》。

留使进啊反后规深姜夔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