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译 者 徐知免
- 书 名 追忆逝水年华(选章)
- 类 别 虚构 / 中篇
- 作 者 〔法〕马·普鲁斯特
基本信息
提供方世界文学导言
来自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的名字是和他的传世巨著《追忆逝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紧紧联在一起的。除了这部从规模上和价值上都可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媲美的作品外,他其它的作品就很少了,早年发表有短篇杂集《欢乐与时日》(1896),翻译了英国美学家拉斯金360百科的两部著作《亚眠的圣经》(1904)和《芝麻与百合》(1906),晚年发表了《仿若湖爱技甲连鲜日作与杂记》(1919)。他的另一长篇《让·桑特伊》和论著《驳圣伯夫》都是在去世后多年才出版的(1952、1954)。如果说镇湖笔负调里名吧,《追忆逝水年华》就是普鲁斯特的生命,这话是绝不过分的。从青年时期起,他就在酝酿这部长篇,不到四十岁,他闭门蛰居,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之中。寻找素材时,他不厌其烦地到处搜罗考证;写作时,他如痴如醉,不惜与自己的生命尔参味孩队争乐攻作对;修改时,他又没完没了地涂改增补,以致耽搁了书的出版。在他苦行僧般的努力下,七大卷作品终于在他生前完成了手稿,并出版了前四卷。
《追忆逝水年华》的七大卷分别为《在斯旺家那边》(1913)、《在簪花少女的影团发现待朝最肥子下》(1919)、《盖尔芒特家那边》(1920-1921)、《所多玛和蛾摩拉》(1922)、《女囚》(1923)、《逃亡者或消逝了的阿尔贝蒂娜》(1925)和《苦初怕边些汉纪五太念难重新获得的时光》(1927)训规矿督眼体都听。全书共3000多页,译成中文约有220万字
第一卷《在斯旺家那边》写成后,先后遭四家出版社和杂志社的退稿,最后好不容易才被格拉塞出版社接受,这一方面是由于出版商和文人们欣赏不了普鲁斯特小说那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才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品本身绍只考志期误的难懂使人们望而却步。这种情况在第二卷《在簪花少女的推派酒轻植需封妒江促奏影子下》获得龚古尔奖之后才稍有好转。
《追留互使积战忆逝水年华》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探索,刻画了十九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法国上层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书中的人物众多,除叙述者自己外,主要人物还有他的母亲,斯包氢缺益度曾侵国旺及其妻子奥黛特·德·克雷西,他们的女儿吉井接校千校家尔贝特(盖尔芒特公女航移保王医分底爵夫人),韦尔杜兰夫妇,夏尔吕男爵,作家贝尔戈特,少女阿尔贝蒂娜,女仆弗朗索瓦丝等。但是,书中真正的“主人公”应该说是时间。小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而以某种类似柏格森的“心理宜几终限时间”来处理时空结构。作者让叙述者躺在床上回忆自己的生平,让他的思潮像流水一般涌来,逝去的往昔岁月中有心灵的激情,有痛苦和欢乐,有美弦春数课新制八好的幻想和希望,作者则跟随着叙述者将一段段毫不连贯的回忆结老素数垂存片断串连起来,把遥远的过去的一幅幅画面摆在读者面前。普鲁斯特认为:内心生活比外在生活更为真实,要获得这种真实,就必须进入人的内心,从直觉向进到印象,从印象中提炼真实歌编步音还院破测。艺术正是达到这种内心真实的唯一道路,小说家应透过感觉努力捕捉情感,然后加以分析,赋予诗意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心灵的真实,找回生命的本质。可以说,《追忆逝水年华》的主题就是寻找失去的时间,在回忆中建立过去时间中的世界。正因如此,国内一些学蒸手少慢迫者建议把普鲁斯特的这部小说直译为《寻找失去的时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这里刊登的是《在斯旺家那边》的第一部《孔布莱》的第一章,也是全书的开头部分,约占全书的1.5%。这一章生动地追忆了童年时代他对母亲执著的爱。“玛德兰蛋糕”是小说中有名的片断,作者试图写出由味觉刺激引起的记忆上的触发,通过这一触发点打开人物情感世界、印象仓库的门锁,使往昔的回忆如潮涌而来,然后,作者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回忆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段文字颇能说明普鲁斯特的写作特点。
作品信息
页数42页首次发表《世界文学》1988年第2期
标签意识流(9)/经典(5)/回忆(6)/法国文学(18)/外国文学(91)川甲检参源爱延/法国小说(12)/文学名著(2)
开售时间2012-05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