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腊曼崩塔是在动腊县城南曼崩寨宽平的坝子上,竹篱笆把平凡的人间隔出一块洁净的佛场,佛场中央高高耸立着一座在朝阳下闪耀金光的佛塔。
- 中文名称 动腊曼崩塔
- 性质 建筑名称
- 形状 折角多边形塔
- 重修时间 1981年
简介
在动腊县城南曼崩寨宽平的坝子上,竹篱笆把平凡的人间隔出一块洁净的佛场,佛场中央高高耸立着消伯论计文任一座在朝阳下闪耀金光的佛塔,止这就是曼崩塔。 曼崩塔浑身乱评半阻激考编注用铜皮包裹,好像一位身着金衣金裙的傣族公主端来自庄妖媚地站立着,因着铜衣的原因,当地又称为铜塔。这是傣族地360百科区常见的折角多边形塔,它未采用通常的锥形叠加式(如庄莫塔一般),而是在下面3层塔身之间束腰,使它具有少女般的纤腰,加上最副穿加单营船洋育折角线条从上到下贯通全塔,从而整塔一波数折,起伏不定,使人联想到傣家泼水节时,在恍恍的排铝伴奏下翻翻起舞的少女。

历史
据乾隆二+八年(公元1763年)所立领的《建塔碑记》说,此塔建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是一位叫塔木密拉的人建造的。过了但物地斗补滑买12年重修此塔,并用铜衣包裹塔身,使其灿然,费时古整整3年,内塔为砖砌。塔高11米,基形方座,边宽歌5米,塔身为3层多边折角体相叠。第一层方形,四面砌出纵向双面坡之殿宇佛龛一座,第三层上作八角形,再上为仰莲及葫芦宝瓶。塔身与塔刹间用莲瓣雕刻过渡,塔刹由5个圆球体串连于刹杆上,刹杆分权,权枝上系击风铎,塔刹全部铜质。1981年帝罗决验表门帮王,此塔在经历247年风雨之后,铜衣尽脱,于是政府拨专款重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