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箪竹

百科

粉箪竹,又名,白粉箪竹,饭矛岁张师阳箪竹。地下茎合轴丛生,秆直立或近直立,幼时表面有显著的白粉,材薄而靱,节初时密被一环褐色倒生刚毛,后变秃净;秆箨黄色,延长,远较节间为短,薄而硬,仅于基部被暗色柔毛;箨耳由箨片基部生出,长而狭,粗糙来自;箨舌远较箨片基部为宽,甚短,粗糙,先端直或弓形,边栉齿状至长睫毛状;箨片强外反,卵状披针形,上面有不明显的粗偃毛,背面秃净或稍粗糙,边内卷;枝簇生,近相等,360百科被白粉。分布于孔矿女中国广东、香港、海南岛和广西。

  • 中文名称 粉箪竹白粉箪竹,箪竹
  • 拉丁学名 Bambusa chungii McClure
  • 界 植物界
  • 门 种子植物门
  •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形态特征

  一般特性:植株丛生。

  茎:地下茎合轴丛生,秆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8米,茎5厘米,出枝习性高;节间长45-100厘米或更长,幼时表面子企陆甚脚云有显著的白粉,材薄而靱,厚3-5毫米;节初时密被一环褐色倒生刚毛,后变秃净;秆箨黄色,来自延长,远较节间为短,薄而硬,仅于基部被暗色柔毛;箨耳由360百科箨片基部生出,长而狭,粗糙;箨舌远较箨片基部为宽,甚短,粗糙,先端直或弓走供就形,边栉齿状至长睫毛状;箨片强外反,卵状披针形,上面有不明显的粗偃毛,背面秃净或稍粗糙,边内卷;枝簇生,近相等,被白粉。

粉箪竹

  叶:线状披针形,大小架难各变异大,通常长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不等边。

  花:有花4-5朵

  果:办但且规别飞湖延贵虽小穗于每节上1-2个,阔卵形,长达2厘米。

分布范围

  中国广东、香港、海南岛和广西

主要价值

  中上篾用竹,供编织用;亦供庭味回带节山女充银印找园观赏用,因其秆有白粉,甚为美观,只限于华南有栽培,广州四郊亦常见。

粉箪竹图册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