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年代的碎片--中国经济黄金十年

百科

《狂飙年代的碎片》是一本于2012年首都布来信经贸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正鹏。

  • 中文名称 狂飙年代的碎片--中国经济黄金十年
  • 作者 :王正鹏
  •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来自本信息

  书 名:狂飙年代的碎片--中国经济黄已广钱破刑补仅天法秋金十年

  著

  定 价:39.00

  I S B N :978 756 382 0085

  所属分类: 经管 > 经济

容简介

  这本书的重要学术贡献是,它划定了中360百科国经济的黄金十年期。王正鹏认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正严8年全球金融危机间的广十年,是中国在全球政治与重放三如苗治经济框架中获得的一段意外时光:日本点时轮式与四小龙衰落、WTO语法体系植入中国政治、美国在西亚反恐留下战略真空、自由主义经济哲学的最后流行等,这些意外交叠的历史因素帮助中国经历了一个狂飙的十年念基川出传印民

  作者认为,经济史即为然层含优铁县赶划答思想碎片史,对于中国的狂飙突进式十年哲学关照,他使用了一系列碎片主普班什触美七题,提出了WTO语法体系、国家资本主义重来、全球化语境关照、郞顾公案分水岭、国进民退的空气、经济体制改革大时间表关闭、社会改革时间表打开等一系列全新的经济哲学思考碎片来表述。王正鹏的写作文风纵横,结构宏大,在每一个思想碎片的阐释上能启用多学科知识,有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知识积蓄,也有《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的理论山危值状传武星右害奏财思考,这是一般的经济类作品所没有的。

作者简介

  王正鹏 回族,著名财经宜煤较探专栏作家,曾任《北京晨报》财经新闻中心主任、和讯网投资资讯部总监,现为和讯财经传播事业部总经理。作者199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新闻与传播零妒感考胜学院,获得新闻硕士学位;20来自07年毕业于英国 Un但故士测iversity Of Bed360百科fordshire 大学,获得传媒硕士学位。作者自2004年起撰写独立博客《财经夜谭》,发表了大量关于中

  国改革与发展战略攻攻呼面只煤季喜游的文章,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作为一名传媒观察家,作者于2011年出版了英国报业研究专著《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广解垂鱼考服笑》,得到业内高度评价。

目录

  第一章没有自觉到的黄金时期

  生阿包坐活在公元1998~2架促得008年这样一段历史时期,人们是否知道,自己正站在后人评述中的中国黄金发展年代;阅读公元1998~2008年的这一段历史,人们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不敢相信的、然而却层层升起的一浪又一浪的经济上升的腾腾能量。

  1.跨过四小龙

  2.国退民进新空气

  3.WTO语法体系

  4.两套发展体系杂交--能量突然爆发

  5.龙象时代--历史埋下的意外红利

  6.地理级大生产线--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狂飙年代的碎倍乱适力零

  第二章一个国家崛起的魔鬼符号

  在2再日穿件信况眼伟设及各0世纪,只有两个大型所如没议双脱万深存心国体会到了崛起的初级阶段那种稍稍羞涩的信心感,一个是30年代的美国,一个是70年代的日本。这样的历史是转瞬即逝的,但能同行这样一段时光,却是怀旧相片中幸福的国民记忆。

  1.一幕《谍中谍3》的电影布景

  2.一个历史名词"远东"--心中的金融中心

  3.一顶胖保安头上的圣诞帽

  4.一棵想全球化的玉米

  第三章农业哲学的裂变

  中国的历史上的每一次农款普待决村变革,都是建立在文化层面上的,这与工业化或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对于中国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集权政治的底层架构,20世纪中国的农村哲学实践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农村公社制度,那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尝试;第二次是80年代的包产到户制,对上一次实践的修改;第三次是深风似轮最WTO语法体系下的农村改革,放在全球语境下的开放体系,仅就开放性而论,它走在亚洲强国日本与韩国的前面。

  1.一名全球化小农

  2.一个农业大国盼望的艺术风景

  3.华尔街非境强心验反的春风吹过江南的油值皮食初菜花

  4.实践论:态合晶夜质器频多粮食并不出自土地

  5.粮食元意义哲学

  第四章新农村运动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农村的变革有过形形色色的试验运动。当时是一个号称民国中兴的时代,作为远东大国,中国一直在农村想发展出一套有自己哲学观的新路径。

  1.两个大陆农民的西瓜经济

  2.台湾地区农民的土地认识

  3.乡愁

  4.不要向他们学习……

  5.新农村的经济哲学研究:中国诺奖之摇篮

  第五章东南沿海拉锯战

  华南是整个沿海发展最伟大的变革,热气腾腾的人口红利与儒家智慧的交融,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它是2009年诺奖得主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地理经济学的好样本。它就像一个布局在大地上的人类最大的工业生产线:它依山脉与河流而分布,密集在每一个交通线与港口点上,一个又一个的小工厂就像一架机器上的不同零件,在大华南出口"中国制造"。这是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后人类大生产的经典版本。

  1.暮色台北

  2.台北艳羡上海

  3."后四小龙"时代

  4.还有越南

  5.还有印度

  6.东南沿海制造业仍是当家花旦

  7.亦新亦旧的工人阶级

  8.把华南的故事讲下去

  9.建立一个包含农民工权利的新社会

  第六章世界工厂发热症

  宪政经济是基于国家宪法意义下的经济行为透明化与合法化,实际上,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博弈中效率化的最有效手段。以行政手法取代政治手法,以宪法路径取代行政路径,首先应在经济领域实现宪政管理。

  1.2005年底经济风向悄悄转变

  2.错误的种子

  3.过热的省份躺在行政手术台上

  4.选举周期,过热周期,商品市场周期

  5.宪政经济或政治科学化路径

  6.90年代初的老朋友来了

  7.关键是伏虎

  第七章地缘思维下的石油风雷

  2003~2007年紧绷的石油供应逼迫中国在全球找油。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人们在2008年后终于看到,在全球商品市场炒家的杠杆搬运下,石油成为撬动中国的利器。

  1.中国印度腹背受敌

  2.大西南石油通道战略

  3.黑色中亚

  4.泰纳线的艰苦表述

  5.东海石油联合开采--和局

  6.海权梦想的历史窗口期关了

  7.塞翁失油

  第八章"郎顾公案"

  国企产权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话题,三言两语是讲不清的,其发展路径可简单概括为:在2004年前推进改革的时候,国企产权改革从一个意识形态问题变成了一个技术性问题;在2004年后反思改革的时候,又从一个技术问题重新变回为一个意识形态问题。

  1."郎顾公案"

  2.历史的大迎角

  3.张五常出山

  4.被忽略了的传播学问题

  5.新左的时代

  第九章改革盘中交锋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100年"三大口号圈定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框架中,经济学家是自1978年以来成为社会地位显赫的一个群体。在改革30年中,重大经济理论的对峙共有过两次,一次是1993年前,一次是2005年后。

  1.回溯:经济学界出现1992年来最大分歧

  2.皇甫平发表中国改革不可动摇文章

  3.一个政治风向标

  4.日本的改革案例

  5.法国的改革小案例

  6.杏林山庄改革研讨会

  7.胡温双双表态

  8.改革思想写入国家价值体系

  第十章集体主义的另一个名字:民族主义

  全球化深刻改造了一个威权主义国家的经济思维时,民族主义只能以结构的方式而不是全面的方式存活,即技术与经济民族主义是它的最主流生存路径。这类民族主义还只是一个逗号,它的意义尚没有表达完,我们可能还要在下一个10年继续关注它在一些领域的爆发。

  1.京沪高铁:市场换技术

  2.新干线政治

  3.中山装

  4.体育民族主义元素

  5.世俗账目:全球赞助商为中国背书

  第十一章A股:神话建构与解构

  2005年是中国"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增长模式的高潮,这一年,却是A股在体制与投机压力下扭曲至奔破状态的时候。自此,A股才开始了市场制度安排的初步建设。最重大的一次革命便是股权分置改革,用当时官方的话叫"推倒重来"。

  1.A股"三点"

  2.港股直通车熄火

  3.信息传染

  4.要市场伦理还是要政治智慧?

  5.A股伪全球化征候

  6.倒算白马骑士

  7.基金经理光环褪去

  第十二章房子:神话建构与解构之道

  也是因为楼市泡沫和任志强的刻毒言语,"穷人"这样的词语在中国重新找回了它曾被尘封的历史含义并企图复活的基本语境。任志强的符号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语言上的挑衅性和对于中国社会心理脆弱状态的成功把握,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声名大震的"娱乐化"的商人。

  1.符号任志强

  2.财富分化第一幕

  3.2006年:暂停键

  4.心理冷战

  5.中产者搁浅

  6.未斩的地方政府之手

  7.可疑的人口红利

  8.放手让地产商死亡

  9.财富分化第二幕

  第十三章全球化:撞钟人换防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次贷危机最冷静的观察家之一马丁.沃尔夫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呼吁,实用主义手法也许是救经济的好办法,但如果这时各国的政治大佬们都戴上意识形态的眼镜,问题将会越来越复杂。马丁.沃尔夫也许忘记了,全球化也像钟摆一样,每隔一个历史时期就要"反动"一下自己的轨迹。

  1.穿过"铁幕"的森森冷气

  2.复活20世纪30年代式梦魇

  3.第三轮全球化的痛苦前夜

  4.美国经济的3个符号衰变

  5.汽车--底特律的意识形态黄昏

  6.债券经纪商--雷曼的倒掉

  7."两房"国有化--美国的化石级词汇

  第十四章自由资本主义暂停键

  美国经济史就是这样一个大钟摆,晴天的时候屋里坐着弗里德曼;阴天的时候,凯恩斯就要敲门了。

  1.2008~2010年的"主义"词条

  2.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3.国家经济主义

  4.自由资本主义终结?

  5.克鲁格曼的诺奖来得正是时候

  第十五章缩手缩脚的战略收购

  可惜,2009年中国的战略收购没有再冲动一些,谨慎驶得政治船,无论当局者如何解释,很多历史机遇从手边一去不返……在判断这样的问题时,反攻倒算最没有意义,因此,本章的主旨是笔者在2009年时写就的,未曾改动。

  1.与华尔街的美女擦肩而过

  2.平安撤火

  3.等了半个世纪的分权大会

  4.人民币周边化一小步

  第十六章真刺激

  中国的4万亿计划是一次真刺激,虽然一度慌乱,在2010年上半年已经看到了经济恢复的气象,甚至向着过热的方向走去。配合刺激计划的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性宣言,这件事比4万亿的意义更重。比较遗憾的是,硬刺激权重过大,解一时之快,没有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1.乱云飞渡仍从容

  2.最关键的一年

  3.四万亿错失软刺激

  4.全球暗象下的龙腾时代

  第十七章中美关系断代:STAKE- HOLDER

  从技术性层面看,未来十年的中美经济关系,核心因素不是波音飞机,不是石油,只是货币;意识形态的新战场不会是左右之争的冷战思维,不是基督教与儒家文明未来可能到来的冲突,而只是环境主义在国家经济领域的投射。

  1.从波音到人民币

  2.重商主义暗战

  3.舒默先生和他建立的亚洲货币博弈框架

  4.方法论

  5.债券后面……

  6.知识产权的威尔逊主义后面

  7.石油的晚景力量

  8.GDP之战:A对B超越?

  第十八章第三极力量:公司画像

  在垄断环境、国家经济主义环境、自由资本主义环境的长期浸润中,过去几十年里,企业史成为行业史,行业史成为经济史的演进逻辑打乱了经常学知识给人们的常识印象。

  1.画像一:电信重组前后的一段小气候

  2.画像二:资本家的操盘手对弈我们的同志

  3.画像三:德隆案原罪

  4.画像四:沃尔玛样本--精神胜利法

  5.画像五:谁是中国真正的全球品牌?

  6.画像六:中国石油富可敌国的花样年代

  第十九章社会改革开始

  教育与医疗是最后两个没有攻克的改革堡垒。在未来十年中,它们的改革将从名目上转入到社会领域的改革实践中来。

  1.铁道部学习面包师

  2.让亚当?斯密先生来操刀

  3.最怕挟患者为人质

  4.平价医院:良好愿望的倒退

  5.低价医院的敌人

  6.最后两个没有攻克的堡垒

  第二十章国家经济主义上场

  2005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在全球盛极一时。欧美的民主党信仰者在惊慌地阅读着可能平行流入亚洲的工作机会;中国华南与印度班加罗尔热气腾腾的生产与外包基地则心怀喜悦地畅想技术带来的民主世界的未来。

  1.法国一叶知秋

  2.中国一叶知秋

  3.从1930年溯源

  4.新自由主义亢龙有悔

  5.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